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工作实践研究

2018-01-30祝永良

考试周刊 2017年74期
关键词:勤工助学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不断完善,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功能不断加强,在大学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意义深远。为了有效促进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勤工俭学进一步强化大学教育的社会实践功能。

关键词:创业教育;勤工助学;发展路径

在如今创新创业的社会背景中,高校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安排。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引导学生注重实践创造,开阔眼界视野,同时也可以推动学生自主创业的开展,锻炼自身,真正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笔者负责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工作积攒了一些经验,围绕此项工作具体地实践研究以及实际工作安排有些建议,现阐述如下。

一、 在高校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高校勤工俭学的转变与创业的培养,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发展中,高校勤工俭学与助学创业也顺应时代的发展,从以前的劳动型、服务型转变为现在的管理型、研究型、创新型、创业型。曾经的高校勤工俭学,可以说高校学生们只是用劳动来换取回报,这点与他们所在高校、所学的知识和所拥有的学历不相符合。而转变之后的高校勤工俭学,既为社会增加所需要的人才,也让高校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并且让高校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的实际,不仅增强了高校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心理调控、抗挫抗压等能力,还提高了高校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极大地增加高校人才的社会生活能力。对社会而言,发展中的社会需要发展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从少数单一变为多元化,不同的地点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来促进社会的进步,高校勤工俭学的改变和对创业教学的开展,为社会供应了不同类型的人才,保证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创业的教学,还有利于改善校园的育人环境,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 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明确工作目标

笔者近几年对多所高校的勤工助学育人工作进行走访调研,发现在开展勤工助学育人工作的时候,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才能将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工作进一步地完善,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大化的发挥此项工作的实际意义。

1. 高校主要负责人的思想重视程度不够,落实行动参差不齐。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高校对于本校在读的勤工俭学学生虽然都有一定程度的帮扶政策,但在实际的落实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的漏洞。有关负责人的思想重视程度不够,仅仅是将学校以及国家的政策照本宣科地传达给学生,但是在具体情况面前却很少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或者帮助。比如大多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但实际的操作培训却少之又少,在学生的管理、鼓励、学分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成长。

2. 高校学生自我意识过于懈怠,对勤工助学的积极主动性不够。勤工助学的工作并不仅仅是家庭贫困的学生需要,对于那些有自主创业想法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也是极其有帮助的,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的创业成功率。目前高校学生大多存在一种思想误解,认为只有家庭贫困的学生才会选择勤工助学,其实不然,勤工助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我意志力的锻炼提高,另一方面也弥补了学校课堂过于理论化的不足。我国教育深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学生在课堂中很被动,一味地理论灌输致使学生实践能力弱化。并且学生在开始往往对于勤工助学热情高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懈怠逃避,这是由于学校对于学生勤工助学实际工作的一处疏漏。

3. 社会资源匮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选择。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勤工助学早已不是最初简单的补贴生活,而是通过专业的培训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掌握工作技能,以达到帮助学生完成自身理想的作用。但是目前来看,多数高校在校内为学生提供岗位,对于校外的工作企业,学校并不能发挥良好的过渡引荐作用,这就致使学生在勤工助学工作的选择上有很多限制,或者是学校提供的工作岗位并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自身能力,丧失了勤工助学的根本意义。

三、 加强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工作的实践途径

认识清楚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才是开展实践研究的意义。在高校勤工助学的问题上,笔者有三点建议可供参考。首先是模式的确定,笔者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高校要对学生开通创业帮助和资助的双重模式。对于学生自主创业最大化地给予学校的帮助,并建立完善的用工制度,公开招聘,提供多种岗位,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自行选拔,做到公正、公开、公平,只有在资助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成创新创业,才是真正在根源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二者融合,共同发展;其次完善教师指导队伍,提高师资力量,高校勤工助学面对的是可以独立思考的成年人,所以在师资建设上,也要不断完善其自身水平,通过专业的训练培训提高实践指导能力,定期举行创业人士的讲座,共同探讨创新创业设计以及实际问题合理解决,和学生一起进步,共同合作;最后是除开学校内部的就业培训,尽可能地联系社会资源,建立勤工助学平台,多方向、多职位開拓资源,积极和企业协商,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勤工助学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 结语

高校开展勤工助学育人工作,是为了学生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提升人才质量、改善校园氛围、帮扶有实际困难的在校大学生等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各个高校需要不断开展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

[2]胡庭胜,秦聪立,黄建平.创业导向下高校勤工助学市场化的模型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0(7).

[3]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

[4]王丽娟,高志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10).

作者简介:

祝永良,江西省南昌市,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勤工助学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基于激励管理机制探究高校图书馆志愿者与勤工助学的持续发展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析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来华留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