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黎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

2018-01-30朱海燕

理论观察 2017年12期
关键词:批判马克思

朱海燕

摘 要:《巴黎手稿》是马克思形成唯物史观实现哲学变革的秘密诞生地。通过对现代批判运动的批判,回答了马克思重提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的理由。并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现象学》的研究,既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的伟大贡献,同时也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思辨性质进行了指证。

关键词:《巴黎手稿》;马克思;黑格尔辩证法;批判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12 — 0046 — 03

《巴黎手稿》是马克思形成唯物史观实现哲学变革的秘密诞生地。它创作于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是一部未完成且没有在其生前发表的手稿。1932年面世后就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和潜心研究,掀起了解读手稿的热潮,甚至引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门派之争。而关于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问题至今都是研究的热点。马克思自己就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跋中就写道“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学生,黑格尔第一次全面的、深刻的论述了辩证法的运动过程,只不过这种辩证法是头足倒置的。”〔1〕手稿特别是其中“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的章节是我们去理解马克思到底是如何扬弃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重要文献。

一、重提对黑格尔辩证法批判的必要性

19世纪的上半叶,特别是1831年黑格尔去世后,掀起了一场以去黑格尔化的哲学批判运动。而马克思的《巴黎手稿》之所以要重提對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首先是因为他对这场现代批判的不满。手稿中马克思如此评价这场批判运动:“现代德国的批判着意研究旧世界的内容,而且批判的发展完全拘泥于所批判的材料,以致对批判的方法采取完全非批判的态度,同时,对于我们如何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这一表面上看来是形式的问题,而实际上是本质的问题,则完全缺乏认识”。〔2〕 马克思发现无论是施特劳斯还是鲍威尔或者施蒂纳,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想通过自己抓住的黑格尔体系某一个方面(比如“实体”和“自我意识”等)的问题来彻底否定黑格尔的整个体系并断言自己超越了黑格尔。这些批判都是从现实的宗教和真正的神学出发,并且局限于对宗教观念的批判而与现实无关。因此,在马克思看来这样的批判具有非批判性,他们仍然是站在黑格尔的哲学基地上,他们才是“最大的保守派”。因此,完全有必要重新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批判。

第二个原因就是费尔巴哈。对于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马克思在《巴黎手稿》的序言部分就写道“此外,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以及整个实证的批判,全靠费尔巴哈的发现给它打下了真正的基础。从费尔巴哈起才开始了实证的人道主义的和自然主义的批判。……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和《逻辑学》之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3〕在第四章“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部分马克思再次提出费尔巴哈是唯一一个用严肃的、批判的态度来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人。他认为费尔巴哈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通过确立从肯定的东西即从感觉确定的东西出发的唯物主义立场从而真正的克服了旧哲学。这种“新哲学”通过把感性对象性提到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实现了哲学主题的转换,从关注抽象的宇宙本体转换到注目“多灾多难的现实人间”,开创了历史赋予哲学的“转向”工作。因此,在这些批判里只有费尔巴哈才算作出了真正的发现。马克思正是沿着费尔巴哈的这一唯物主义的方向开启了自己的哲学革命之路。然而,对于瓦解传统形而上学哲学基本建制有着伟大功绩的费尔巴哈,马克思隐约的感觉到这样的批判其实还远远不够。在《巴黎手稿》序言部分的最后一个脚注中有这样一句删去的话“相反,费尔巴哈的关于哲学的本质的发现,究竟在什么程度上仍然——至少为了证明这些发现——使得对哲学辩证法的批判分析成为必要,读者从我的阐述本身就可以看清楚。”〔4〕而通过手稿后面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我们看到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质疑完全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费尔巴哈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仅仅理解为是对神学的否定、扬弃并最终恢复神学,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并没有真正的读懂黑格尔的辩证法,且错失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性。

总之,马克思希望重新审读黑格尔体系,尤其是从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现象学》开始,作出一些新的发现,揭示“此岸世界的真理”。事实上马克思用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并成功地实现了对形而上学旧建制的瓦解。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肯定

不同于现代批判运动中批判家对待黑格尔辩证法仅仅作为形式看待,马克思觉得辩证法实际上是本质问题。他在手稿里提出,黑格尔“根据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方面把否定的否定看成真正的和惟一的肯定的东西,根据它所包含的否定方面把它看成一切存在的惟一真正的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活动所以他只是为历史的运动找到了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这种历史还不是作为一个当作前提的主体的人的现实历史,而只是人的产生的活动、人的形成的历史”。〔5〕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表达了自己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几点肯定:

(一)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为历史找到了哲学的表达

哲学要说明社会的人的存在,揭示社会的规律,其任务是建立普遍性原则。。黑格尔秉承西方主体理性主义的哲学传统,把“历史”看作是“精神”的自我实现过程,把康德哲学中尚无法解决的历史的真实内容与理性的先验本质之间的外在关系问题变成了一种内在同质的关系,从而为历史找到了一种哲学的表达。恩格斯曾这样评价黑格尔“他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尽管他的历史哲学中的许多东西现在在我们看来十分古怪,如果把他的前辈,甚至把那些在他以后敢于对历史作总的思考的人同他相比,他的基本观点的宏伟,就是在今天也还值得钦佩。”〔6〕

在黑格尔看来人类历史总是人的历史,是人依循自己的精神理性把历史变成可能。因此现实的历史就是精神理性展开的形式。“社会实在的历史演进或世界历史的过程,不过是自由精神自己产生自己、自己发现自己、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精神的这种过程,乃是辩证的运动过程,这种辩证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历史概念或范畴的形成过程,从而也就是现实世界之真理的形成过程。所以,历史的真实内容和精神的逻辑在本质上是同一的。”〔7〕历史的本质就是逻辑先验预设的东西,黑格尔就是用这种“概念的反思”过程的辩证逻辑(哲学的方式)给了我们一种对历史普遍性的理解方式。这一贡献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诞生打开了境域。endprint

(二)肯定了黑格尔把人理解为人自己劳动的结果

“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终的成果——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做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做非对象化,看做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8〕黑格尔认为人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物只有当人显示出全部类力量并且把这些力量当做对象来对待才有可能,而这首先必须是通过异化劳动的形式才有可能实现。马克思认为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真正的人即现实的、对象性的人理解为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他看到了异化劳动对人的本质力量即类存在的积极意义。把劳动看做人的本质,看做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正是这个活动原则为马克思用唯物主义的立场理解人和人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本体论原则。

(三)肯定了黑格尔提出的历史原则和辩证法的批判性

黑格尔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揭示了世界包括人类社会通过异化(否定)到外化的扬弃(否定的否定),实现从产生、发展、顶峰到最后消亡的普遍性过程。因此,黑格尔提出一个伟大的历史原则即人类社会是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历史不会停步。尽管黑格尔认为否定的过程和扬弃的环节终究是在思维中完成,因而是非批判的。但它已经潜在地包含着批判的一切要素,尽管这种批判还是“隐蔽的、自身还不清楚的、神秘化的批判”,却有着积极的意义。马克思正是从黑格尔主张的外化的扬弃即“主张人的现实的对象化,主张人通过消灭对象世界的异化规定、通过在对象世界的异化存在中扬弃对象世界而现实地占有自己的对象性本质”〔9〕找到了人的本质实现的现实可能即扬弃私有财产的彻底的人道主义或彻底的自然主义。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的这种作为普遍法则的辩证运动的概念,并最终实现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建立了自己的历史哲学。

三、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纯思辨的指证

马克思是立足黑格尔哲学的整个体系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思辨性质进行指证的。《巴黎手稿》里他如此评价黑格尔的《哲学全书》:“以逻辑学,以纯粹的思辨的思想开始,而以绝对知识,以自我意识的、理解自身的哲学的或绝对的即超人抽象精神结束,所以整整一部《哲学全书》不过是哲学精神的展开的本质,是哲学精神的自我对象化;而哲学精神不过是在它的自我异化内部通过思维方式即通过抽象方式来理解自身的、异化的世界精神。”〔10〕黑格尔的逻辑学是精神的货币,是人和自然界的思辨的、思想的价值,人和自然界的本质是外化的即从自然界和现实的人抽象出来的思维。作为人类学的、现象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艺术的、宗教的精神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化,一切现实的存在都是抽象。其辩证法的实质是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同样非批判的唯心主义。

马克思用《现象学》的最后一章——绝对知识来细述黑格尔的这些“片面性和局限性”,并找到它的根源,指证他辩证法的思辨性质。黑格尔把人的本质看成为自我意识,因此需要克服意识的对象即通过扬弃(主要是扬弃对象性)实现对象向自我的复归。这个“自我”是被抽象地理解和通过抽象产生出来的人,不是现实的、具体的、感性的个人。马克思认为既然主体是自我意识而不是现实的人,那么自我意识的外化设定的物性,就只是抽象的物,而不是现实的物,它不是神秘独立的、实质的东西,而是纯粹的被自我意识创造和设定的东西,它并不证实自己必须借助思维中介来确证。而对象向自我的复归就是对对象的重新占有,即表现为对象性本质合并于自我意识。由于黑格尔把对象性本身看成为人的自我意识不相适应的关系,因此,在重新占有异化了人的对象性本质就具有扬弃对象性的意义,因而人成为了非对象性的存在物即抽象的人。这个人是劳动的结果,但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就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并把思考自身的、外化的科学看成为劳动的本质。他把劳动理解为人的自我产生的行动。由于把人的本质仅仅看做自我意识,所以他的这个行动包括否定和否定的否定环节都是抽象的无内容的形式和形式的、抽去一切内容而产生的内容即“脱离现实精神和现实自然界的抽象形式、思维形式、逻辑范畴”。这一过程把现实的人和自然界变成了谓语和象征,而把神和绝对精神作为了主体,从而被看做是人的神性的过程。相反地,马克思认为“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人是对象性存在物。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现实的、肉体的、站在坚实的呈圆形的地球上呼出和吸入一切自然力的人”,是感性的、受动的存在物,是有激情的存在物。人还是类存在物,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表现自己。“正像一切自然物必须形成一样,人也有自己的形成过程即历史,但历史对人来说是被认识到的历史,因而它作为形成过程是一种有意识地扬弃自身的形成过程。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11〕而黑格爾的历史是抽象的人的纯粹的思想史、精神生产史,是“概念的反思”过程。

黑格尔眼中的自然界,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都证明,抽象思维本身是无,绝对观念是无,只有自然界才是某物。”〔12〕但是他释放出来的这个自然界其实只是抽象的自然界,他只是在抽象地直观自然界。他的行为是有企图的,用这个在感性的、外在的形式下的所谓自然界重复他的逻辑的抽象概念而已,就是为了对抽象的确证。这种作为自然界的自然界,对人来说是无,是证明自己为无的无,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只有观念才是真实的东西,这个自然界不过是观念的异在形式罢了。而且它还是个有缺陷的存在物因此注定是要被扬弃的。所以,在黑格尔看来一切的存在都是抽象,都是抽象的外化。一切的外化和外化的扬弃都在思维中进行,这样的批判当然是一种虚假的批判。

对于这一点,马克思对黑格尔提出的“在自己的异在本身中就是在自身”处作了更直白的揭露。黑格尔认为对象性对自我意识是一种障碍和异化,所以扬弃主要是扬弃对象性。对象的虚无性具有否定的意义,但却肯定了、确证了意识自己。因为意识知道这种虚无性,知道这种虚无性只是由于它的自我外化才存在,而这种存在方式就是知识,知识是意识的唯一的对象性关系。而意识之所以知道这种虚无性,是因为对象只是对象的外观,而知识是它的本质。因此,知识知道它本身只表现为对象或者对它来说那个对象就是它本身。因此在自己的异在本身中就是在自身。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这段议论汇集了思辨的一切幻想,所有的谎言都是他的原则的谎言。黑格尔用意识直接地冒充为感性、现实、生命,然后那些有自我意识的人认为可以通过自我外化并加以扬弃来重新确证精神世界就是自己真正的存在来恢复这个世界。马克思这样来总结黑格尔的这一行动——“因此,在黑格尔那里,否定的否定不是通过否定假本质来确证真本质,而是通过否定假本质来确证假本质或同自身相异化的本质,换句话说,否定的否定是否定作为在人之外的、不依赖于人的对象性本质的这种假本质,并使它转化为主体。”〔13〕这样的扬弃是一种对思想上的本质的扬弃,因而在现实中没有触动自己的对象。却在黑格尔那里起到了以为实际地克服了自己的对象和实现了对抽象的自我确证的独特作用。马克思认为这就是其虚假的实证主义或非批判的唯心主义的根源。总之,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绝对精神通过外化和扬弃在自身内部的纯粹的、抽象的、不停歇的旋转。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4〕〔5〕〔8〕〔9〕〔10〕〔12〕〔1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90,4,5,94,98,95,110,105,112,108.

〔6〕〔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2:121.

〔7〕刘兴章.感性存在与感性解放〔D〕.上海:复旦大学,2008.

〔责任编辑:侯庆海〕endprint

猜你喜欢

批判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强人工智能和超级智能:技术合理性及其批判
对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与反思探究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在批判中寻求解放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