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当代价值论析

2018-01-30陈道武

理论观察 2017年12期
关键词:资本逻辑西方经济学全球化

陈道武

摘 要:当今世界仍然是资本作为主体的世界,仍然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逻辑作为最高原则的世界。当然,西方主流经济学是无法预警全球化经济危机,也不能回答与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诸多的现实问题,更不能切实有效地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面对诸多问题,我们要秉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对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展开回应,为“全球化”时代诊断现代社会的“病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指导,彰显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资本逻辑;西方经济学;全球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12 — 0043 — 03

就世界范围而言,西方主流经济学作为一门显学,服务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资本逻辑的合理性进行“背书”。然而,人们运用西方主流经济学观点,无法预警全球化经济危机,也不能回答与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更不能作为普适原则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对资本逻辑的当代求解, 依然不能缺席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维度。马克思资本逻辑的批判是对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回应,为“全球化”时代诊断现代社会的“病症”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南。

一、对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回应

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其理论前提是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目标是解决人的欲望“无限性”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对立;方法是精致的“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把“经济事实”从现实生活中剥离出来,把现实的人抽象成“原子人”,把人的欲望化约成简单的数字,把生活本身的意义与价值消解在数学模型之中。很显然,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化“经济事实”时,无法提出令人心服的“诊断”。

首先,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是脱离“现实人”的经济学。西方主流经济学源于古典经济学,先后经历了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前提。他们把“经济人”的行为概括为完全自利、完全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三个方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经济人”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很难实现。因为,“经济人”要受现实生活中诸多要素的影响,且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也并不能自发为社会实现利益最大化。质言之,西方主流经济学把人被抽象成为一种“原子人”,把人悬置于现实生活中“经济事实”之外,人只有纯粹的理性,纯粹的自私。

其次,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是“以物为本”的经济学。西方主流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性和最大化问题,其目标就是要解决人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他们必然会把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作为判断利润最大化的标准,对物质利益的追逐作为其价值目标。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指出:“我们的定义视经济学为研究稀缺手段配置的科学”〔2〕。在西方经济学这里,人(劳动力)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如何投入才能有最高的产出,这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很显然,西方经济学对人的考量,只是把人作为资本增殖的手段,只是从成本与收益的数学模型中寻求答案。可见,西方经济学关注的是利润最大化,即“在既定的成本下获得的利润最大”〔3〕。所以说,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其实质是一种“物本经济”,强调经济发展的手段,而忽视经济发展的目的。这种经济学只是重视经济量上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发展,更无法解释人的鲜活生活以及纷繁复杂社会经济现象。

再次,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形式主义”的经济学。西方主流经济学借助于精致的数学模型进行计量与分析,他们试图用数据关联来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并对现实生活中问题加以解决。然而,数学模型无论如何的精致和优美,也只是分析经济事实的工具,不能用数学的方法去论证经济理论的科学性,更不能用数学的方法去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经济事实。实质上,人类的经济活动既包含着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也包含了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不仅仅有供求关系、成本收益关系等,还有法律关系、伦理关系等。当然,经济理论不能用数学模型加以简单的化约。可见,西方主流经济学精致的数学模型脱离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主体地位作用,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所说,经济学研究目的在于人的主体性或人的价值。可见,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实质上是一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经济学。

马克思认为,人是现实生活中人,人是现实生活中经济活动的主体,人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同时,人的理性也是有限的、不完全的,人的一切行为也要受到社会的制约,也就是说,人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因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货币、资本进行了剖析,揭示资本的本性。马克思认为,资本的本性在于不断地实现自身增殖,资本逻辑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最高的生活原则,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关系都被资本所吸纳,一切都围绕资本这个轴心在转动。同时,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揭示西方经济学的非科学性、虚伪性和欺诈性,驳斥了西方经济学是为资本逻辑的合法性进行“背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前提应是社会“经济事实”,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可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从现实人出发,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学,是对经济事实科学揭示的经济学。所以说,马克思资本逻辑的批判不仅仅是对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回应,也是对当代西方主力经济学的回应。

二、对经济全球化存在问题的深度理解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是留于后世的宝贵财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揭示借助于“资本逻辑的批判”这一“真精神”来完成。它为我们当代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引。因此,我们要秉承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真精神”,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结合起来,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异化、经济危机、公平正义、过度社会消费、生态危机等现实问题。(1)对异化问题的理解。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资本充斥了世界的每个角落。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为世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资本存在有其必要性与合法性。当然,资本雇佣劳动经济是全球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异化劳动必然存在,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我们只有本着马克思资本逻辑的批判精神,把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结合起来,才能认清资本的本性,才能充分认识到全球化带来异化的本质。(2)对全球化经济危机的理解。全球化的今天,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无限的流动,世界市场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资本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操控生产、消费、分配,资本逻辑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推动了资本的扩张,而资本无限扩张势必导致全球供需处于失衡的状态。因为,资本的本性就是实现自身增殖,使得剩余价值生产最大化。同时,资本扩张导致全球的生产速度超过消费速度,致使生产的产品严重过剩。“这就是资本逻辑的‘经济悖论”〔5〕,也是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根源。(3)对公平正义问题的理解。就世界范围而言,资本仍然是全球经济交往的主要载体,资本逻辑仍然是人们遵从的基本原则。可见,一方面,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导致全球范围内贫富的分化。此外,资本与权力、资源的结合,造成了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资本全球化本身是柄“双刃剑”既蕴含着积极性因素也有消极负面的因数。但“市场经济总是在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下存续与运行”〔6〕。因此,对全球化公平正义的理解,不能从全球化本身求解,而要从资本逻辑出发,认清全球化存在公平正义问题的实质。(4)资本逻辑的扩张性仍然规定着当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当代社会消费是一种异化消费,“是永远被迫的消费”〔7〕。消费与生产都被市场所绑架,市场自发地配置资源,盲目地進行扩大生产,为资本实现价值增殖提供场所。同时,个体的消费偏好、价值取向也被各种技术手段所支配,如各种媒体、广告、时尚杂志等。很显然,个体在市场中获取自己的消费偏好,而不是决定消费的真正力量,实质上,其根本动力是资本逻辑的扩张所致。马克思对此做出了尖锐地批评,指出资本主义的消费是一种异化的消费,它不是满足人的需要,而是资本实现增值的需要。同时,他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7〕(5)对生态危机的理解。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自然资源被资本逻辑吸纳到自身运行的体系内,自然也就成为了资本的有用物,资本就将自然“置于有用性的熔炉”之中,资本对自然过度的消费和无限的索取,致使人类的赖以生存自然环境的恶化。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论述了资本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其目标是不惜一切代价地生产,对自然资源进行大肆地掠夺,实现自身的增值,由此,资本逻辑全球范围内扩张必然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生态系统失衡。endprint

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指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资本共存的市场经济机制。如何依据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精神实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其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他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同样可以利用“市场”这一手段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这一科学论断是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理论的具体发挥。马克思对商品的二因素、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规律做了详细的论述,阐明了资本是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增殖,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马克思这一科学方法明示我们,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逻辑进行分析时,要明确资本逻辑的运动规律,发挥好资本逻辑的文明性,利用资本、驾驭资本为社会主义利用市场经济服务。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资本价值增值和劳动剩余。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就在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其资本的表现形式是公有资本,其目的是運用市场机制,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如邓小平所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8〕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合理利用资本,致使经济迅猛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其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科学方法。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它是由各种要素和各种关系组合而成的。马克思认为,社会两大基本矛盾构建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各种社会关系。而在现代社会,这些关系最根本原则就是资本逻辑。马克思通过资本逻辑的批判,廓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这为我们把握和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科学的方法。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因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就是资本的共有,从而使得市场主体,即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有着共同的物质利益关系,即共有资本实现价值增殖是他们共同出发点。其次,创新资本与劳动者的结合形式。坚持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多种资本的并存发展,以及以按劳获取生产剩余主体多种分配方式,从而构造灵活、多样的经济形态。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用资本其目的就是要提高生产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我国经济繁荣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在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具体问题时,我们秉承马克思对资本逻辑批判的方法,既要看到资本逻辑的消极作用,又要看到资本逻辑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其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价值指向。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旨在人的发展和人类解放。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事实”,以“现实的人”实践前提、以人的劳动为原则、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衡量社的会发展、以人类解放作为资本逻辑批判的最终价值旨归。这是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精神实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指向。所谓经济理论要“经世致用”,它不仅对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动机做出判断,也要对人的目的以及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做出解释。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成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手段,资本得到了广泛的利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处于探索之中,我们必须承认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待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存在“重物轻人”的价值倾向,资本逻辑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驾驭。因此,我们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以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为指导,充分发挥资本的作用,不仅着重经济量上的增长,同时要着重经济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

〔参 考 文 献〕

〔1〕马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5.

〔2〕鲁品越.资本逻辑与当代现实〔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51.

〔3〕〔英〕莱昂内尔·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M〕.朱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0—24.

〔4〕厉以宁.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8.

〔5〕李建.论市场经济与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理论逻辑〔J〕.经济经纬,2011,(02).

〔6〕〔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57.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8.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责任编辑:侯庆海〕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本逻辑西方经济学全球化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面向及其实质
论资本逻辑
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