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唤醒”贫困村“出列”研究

2018-01-30赵福奎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脱贫唤醒洗脑

赵福奎

摘 要: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开展“职教扶贫”研究,探索“职教‘洗脑、融合‘产教”之路,“唤醒”了贫困村“出列”,实现了贫困“摘帽”目标。

关键词: 职业教育;“洗脑”;脱贫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6-0033-03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万州区的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下文简称“学院”),充分发挥农业职业教育优势,承接了万州区白土镇大林村的脱贫攻坚帮扶任务。白土镇大林村建卡贫困户132户、贫困人口425人,脱贫任务艰巨。学院在“扶”上集合力,在“帮”上使实力,“唤醒”了大林村贫困“出列”,整村于2017年11月经国家验收“摘帽”脱贫。

一、巧施“药方”,践行“三送”,实施“雨露工程”

自2015年7月起,学院党委成立了13人组成的脱贫攻坚帮扶领导班子,曾先后21次专题研究大林村的帮扶工作,践行“积极主动、师生联动、科技推动”帮扶策略,深挖“穷根”发力精准。

(一)送科技下地对症施策

学院发动师生,深入大林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调研、精准评判。与白土镇代表们一起,透视剖析“穷根”,找准致贫的“基础设施落后、观念陈旧、技术缺乏”的“死穴”,确定了学院“职教‘洗脑,智力‘脱贫”的主攻方向。学院重点在“科技下地”上做文章,分兵突围。曾先后13期派教师去大林村培训讲座,送技术进村入户去田间。分别开展了“核桃栽培技术”、“脆红李栽培技术”、“养猪技术”、“外面的世界多精彩”等现场培训和指导,培训400余人次。四次开展义务家电维修活动,两次开展“赶场面对面”科技宣传活动,免费发放3万余份农业生产技术科普资料,2000余人次村民接受技术咨询和服务。

(二)送教师入户“结对子”

学院针对132户“结穷亲”,盯紧贫困户的“穷根”和“病因”,拟定“一户一策”,结对精准帮扶,动员全院师生员工参与实施“雨露计划”。100多名教师进村入户“一对一”结对帮教。特别是对“穷不怕”的懒汉,予以“唤醒”和信心扶助;坚持不脱贫不脱钩、不“摘帽”不松劲,坚持“扶上马”和“送一程”。对“怕不穷”的“伪君”翻底“晾晒”,予以“告戒”,彻底纠正错评。

(三)送文化进村宣讲政策

学院派出“讲师团”到大林村宣讲扶贫政策;派党支部与大林村党支部开展了以“践行‘两学一做,助推脱贫致富”为主题的“手拉手”党日活动;组织近100名师生去白土镇人民广场举办了以“扶贫攻坚,你我同行”为主题的两场文艺演出,宣传了党的扶贫政策,白土镇3000余名村民特别是大林村村民受益非浅。在大林村开展产业扶贫项目及财政农业项目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宣传和试点,将财政支持农业企业的涉农产业发展资金,按一定比例以股权形式,量化给流转土地的贫困户,持投贫困户不参与经营决策,每年按持股比例以合同约定收益固定分红,让贫困户实现租金、薪金、股金等多重收益。

二、捐款送物,“农校”对接,实施“电商扶贫”

对照“不愁吃、不愁穿‘两不愁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验收目标,师生们捐款送物,当贫困村的“解难人”,当贫困户的“贴心人”。

(一)捐款捐物送温暖

瞄准大林村产业“空虚”和基础设施建设“弱项”,学院师生团结协作,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尽力补齐短板。一是三年来,每年捐款20万元现金,专款用于大林村产业发展;捐赠价值3万余元的计算机和衣物品等,温暖了人心也奠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物质基础。二是学院给予来自白土镇的就读大学生享受学费免缴政策,每年为大林村大、中、小学生解决助学资金,为建卡贫困人员购送合作医疗保险,向深度贫困户和“D级危房户”发放救助资金,捐款7万多元资助村级卫生室和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等,使全村满足了脱贫验收条件。还对在学院就读的在校建卡贫困户学生给予每人每月600元的资助。三是向大林村捐赠养殖、种植、物流、大数据技术和文学类图书3000余册,充实了“农家书屋”学习阵地,为贫困村“洗脑脱贫”和“技术帮扶”奠定了基础。

(二)“农校”对接促“电商扶贫”

学院与村镇一起,积極研究产业救助措施,实施产业精准帮扶。学院践行“农校”对接,校园食堂定点采购大林村大米、蔬菜等;选派专业教师重点对大林村的脆红李、核桃、水稻、玉米等弱势产业,予以专项施策扶助;帮助大林村建立农产品稳定的销售渠道;建立电商平台帮助大林村贫困户开展电子商务,策划建成“网上村庄”;派教师常驻大林村,为水稻、马铃薯、玉米、脆红李等农产品策划产业发展,为水稻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策划电商服务,践行“电商扶贫”战略,帮助建立“智慧农业+”的营销联盟,做大贫困村的“朋友圈”,迎接产业互联网的到来。

三、职教帮扶,融合“产教”,实施“扶智脱贫”

学院彰显社会服务特色,践行“职教‘洗脑、融合‘产教”战略,力求变“输血”为“造血”,阻断大林村贫困的代际传递。

(一)创新“贫困户+云课堂”培育模式

在大林村全力创办“田间课堂”、“流动课堂”,将课堂搬进贫困户的农田果园、田间院坝、畜禽圈舍,创建“贫困户+云课堂”培育模式。开通了帮扶“微信群”,开发了“田间微课”电子教材,申办了“田间微课公众号”,村民可通过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运行“手机教学APP”模块,就可在田间、圈舍、院坝等任何地方远程“视频”学习和互动。

(二)“产教融合”助脱贫

学院充分利用大林村自然资源优势,与大林村一起研究制订了“积极发展高山蔬菜、草食牲畜、特色林果等优势产业,对接城市中高端市场”的方案和步骤;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号召,与大林村签订了长期的农业专家服务协议,定期派科技人员到大林村当“地保姆”、“田保姆”、“禽保姆”、“果保姆”;突出大林村立体气候明显、四季有花有果的特色,策划大力发展观光、体验、休闲农业,开发农村的多种功能;2017年,学院还组织实施了由25户建卡贫困户参与的200亩“鱼+稻”产业项目示范推广,在稻田投放鱼苗10万尾,贫困户稻田净增收26%,实现了“生态种养、鱼稻双收”,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与认同感。还长期组织教师带学生到大林村进行实训实习,使大林村的产业迅速得到了发展壮大,真正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彻底解决了大林村“建八有”、“解八难”问题。

(三)培育贫困户带动机制

思路决定出路,教育改变命运。围绕职业教育怎么带动贫困户发展问题。学院在开展教育培训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培育以下几种机制。

一是培育合作制带动机制。通过项目资金补贴,将有意愿的贫困户培育成为专业户,把大林村建设成为专业村。形成专业户、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合作、金融合作和消费合作,贫困户充分参与的“三专三合作”的紧密型带动模式。

二是培育股份制带动机制。支持贫困户用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房与企业、专业大户进行股份合作。对参与股份合作的建卡贫困户给予项目资金补助,补助资金以现金入股,以不低于6%的标准享受保底分红。

三是培育合同制带动机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与大林村贫困户签订合同,通过对接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就业、订购农产品、贷款担保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四是培育资产收益带动机制。支持贫困户将自有资源、承包租赁入股或者委托经营获取资产性收益。对贫困户参与资产性收益项目的,财政扶贫资金补助量化为股份,按照每户不高于3万元的标准精准到户,明确产权关系,项目实施主体、村集体按40%、60%的比例确定产权关系,分红收益主要由贫困户享受。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村民们“科教脱贫”彻底醒悟了。学院对口帮扶白土镇大林村,坚持精准扶贫,帮扶效果明显。报纸、广播、电视台、杂志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近三年来大林村贫困发生率在2%以下、错退率在2%以下、漏评率在1%以下、村民满意度在90%以上,于2017年11月通过了国家验收,实现了贫困户“销号”、贫困村“出列”的脱帽目标。学院将继续保持脱贫攻坚的热度、力度、强度,继续从资金上给予“返贫扶助”,从技术上给予“智慧滴灌”,为贫困“出列”奔小康的大林村踏上新征程注入新动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脱贫唤醒洗脑
启蒙与洗脑的区别
洗脑
唐县精准发力助推精准扶贫
“唤醒”泉城
洗脑与洗头
天天正能量:当公益以“唤醒”为目标
琼瑶:最出色的洗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