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425例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

2018-01-30邱卫华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7年6期
关键词:食源性年龄段场所

邱卫华

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食途径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为了早发现、早预警食源性疾病暴发,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掌握主要食源性疾病的食源特点,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作为食源性疾病病源监测哨点医院,对食源性疾病就诊的重点科室——肠道门科、消化科、急诊科等进行监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对2016年5月1日—2017年5月31日间来院就诊的符合食源性疾病定义的肠道门科、消化科、急诊科 425例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监测。数据来源于医生填写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表,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发病日期、主要症状与体征、既往史、流行病学史、药物使用情况、实验室信息、发病诊治情况、样品采集、诊疗信息等。

1.2 分类标准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原则进行疾病分类。

1.3 统计方法

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425例监测病例中,男性184例(43.29%),女性241例(56.71%)。

2.2 年龄结构

30~39岁年龄段有 97人(22.82%);20~29岁年龄段有90人(21.18%);50~59岁年龄段有76人(17.88%)。见表1。

表1 各年龄组患病数

2.3 食品加工及包装方式

食源来自食用家庭自制食品的有 302人(71.06%),来自餐饮服务业的有55人(12.94%),来自散装食品的有39人(9.18%)。见表2。

表2 食品加工及包装方式

2.4 食品分类

157人(36.94%)因摄入肉与肉制品类发病,因摄入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发病的有 138人(32.47%)。见表3。

表3 各食品分类

2.5 进食场所类型

进食场所在家庭的有 360人(84.71%),在饭店(酒店)的有30人(7.06%)。见表4。

3 讨论

本次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年龄段以20~39岁的年轻人居多。因工作繁忙,年轻人对食品安全问题容易忽视。从食品加工及包装方式来看,以家庭自制食品发生食源性疾病的比例最高。家庭自制食品安全问题隐患多,难以保证食材的新鲜、合理储存,烹调时要煮熟、煮透等。患者以食用肉与肉制品类、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发病居多。需重视此类食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食源性疾病发生的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与食品加工及包装方式以家庭自制为主相符合。

表4 进食场所类型

本次发病调查中没有发生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发病以家庭自制食品为主,但为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消费者应提高食品安全隐患意识:

(1)注意购买渠道。选购食品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食品贮存条件较好的正规商场、超市和市场,购买时要查看标签标识,选择包装完整、感官正常、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2)注意食物性状。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畜、禽类以及鱼类,不吃包装破损或超出保质期的定型包装食品。不采购、进食已死及感官异常或味道不新鲜的水产品等。注意制作流程,凉菜要现吃现做。

(3)注意食物贮藏。夏季要特别注意食物保存:蔬菜、水果类食品宜冷藏保鲜,与生肉、生鱼等要分开保存;饭、菜应现吃现做;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应彻底再加热;存放吃剩的或没有包装的食物,要注意防潮、防鼠、防蝇、防虫。

(4)注意自我保护。外出就餐应索要发票或收据。就餐后怀疑是食用了受污染的食物导致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并妥善保存相关证据。

猜你喜欢

食源性年龄段场所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