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状疱疹误诊急腹症2例

2018-01-30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9期
关键词:下腹病史带状疱疹

817000青海海西州人民医院

病历资料

例1:患者,女,56岁,因“右下腹隐痛不适4 d余”为主诉入院,腹痛呈阵发性,无恶心及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年,于发病前3 d,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在社区医院对症治疗后,痊愈。查体:T 36.2℃,CP 78次/min,R 19次/min,BP 150/110 mmHg,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右下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血常规:WBC 10.2×109/L,N 70%。诊断:急性阑尾炎。入院后在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术后诊断单纯性阑尾炎。术后第1天,患者感右下腹及右侧腰背部刺痛,未给予特殊处理,于术后第3天患者右下腹及右侧腰背部皮肤出现带状分布疱疹,确诊为带状疱疹。给予抗病毒及支持治疗10 d后痊愈出院。

例2:患者,女,59岁,因“左上腹疼痛不适1 d,伴有左腰背部刺痛不适”就诊,无发热,无恶心及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门诊以“急性胰腺炎待查”收住院。血常规:WBC 5.0×109/L,N 70.6%,尿淀粉酶115 U/L,血淀粉酶57 U/L。上腹CT:胰腺边缘欠清。入院诊断:急性胰腺炎。入院后给予禁食、抑酸、抑酶等治疗,疼痛症状未见好转,与入院后第3天,患者左侧第九肋间腋下皮肤出现成簇状疱疹,根据患者病史及体征,可排除胰腺炎,诊断带状疱疹,改变治疗方案,给予抗病毒对症治疗1周后好转出院。

讨 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皮肤病,有亲神经和皮肤特性。此外,带状疱疹的发生常可找到诱发因素。带状疱疹发病中有诱发因素者79.2%,其中恶性肿瘤为17.7%,上呼吸道感染者52%,还有外伤、过劳、各种感染、内科疾患、神经系统疾病等,也可诱发带状疱疹。近10年文献不断有发病年龄的报告,发现本病>50岁者发病率已达61%,>60岁超过51%,而青壮年人的发病率却有所下降,各个年龄段的发病率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本病多急性起病,早期皮疹体征尚未出现或出现较晚,及表现较为剧烈的单一神经根或神经干性疼痛,其活动时加重,与前述被误诊疾病神经症状及体征极其相似,因此被混淆而误诊[2]。

上述2例患者年龄均>50岁,例1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病史,未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患者虽有右下腹疼痛症状,但呈间歇性,无消化道症状,医生只根据其主诉,考虑急腹症,忽略了带状疱疹病毒侵犯右侧T10~12脊神经节时与支配阑尾的内脏神经纤维相一致,因而可出现右下腹痛,故在遇到临床征象不典型时,应考虑是否此病可能。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减少医疗纠纷。例2中,临床医生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查,缺乏鉴别,对某些表现未做深入细致分析,而出现误诊。

总之,临床上典型的带状疱疹诊断并不难,但是如果只有神经痛而无皮疹,难以排除其他疾病易发生误诊,另外医生对带状疱疹认识不足,将前期症状误认为其他疾病[3]。临床医生在工作中,要仔细采集病史,认真了解发病前是否有诱因存在,查体仔细,诊断思路要广,不能局限,同时提高自身知识面,避免过于依赖影像学检查,而造成误诊。

猜你喜欢

下腹病史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诊治释疑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警惕带状疱疹潜伏恶性肿瘤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