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恩和哈达金多金属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特征浅析

2018-01-30朱绍伟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20期
关键词:本区普查平均值

陶 城,朱绍伟,郭 超

(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队,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1 区域地质

本区域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东缘,新元古代陆缘增生带,处于蒙古-鄂霍茨克深断裂与得尔布干深断裂之间,早、晚古生代,经历了古生代的构造演化而形成统-的前中生代陆块。中生代,本区进入滨太平洋构造域发展阶段,受滨西太平洋板块扩张和蒙古-鄂霍茨克洋封闭的强烈构造活动影响及其双重控制,导致本区发生大规模的剪切作用,形成-系列北东向的深大断裂。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斜贯全区北东走向的得尔布干深大断裂发生走滑-拉分性质构造活化,形成-系列断陷盆地。伴随断裂、裂谷系发育,形成北东向的火山岩、侵入岩带,并在隆起区内广泛发育有同时期的浅成-超浅成岩浆活动。

普查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出露的地层单位,自下而上有古元古界兴华渡口岩群、震旦系额尔古纳河组、古生界泥盆系上统和中生界中侏罗统绣峰组和下白垩统梅勒图组等。

区域内构造活动频繁,在强烈的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了大量以北东、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变形带和断裂为主体,北西向韧性和脆性断裂次之的断裂体系,构成了本区网状断裂构造格局。

据现有资料分析,与内生金属成矿密切的主要有三叠纪斑状中粒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这些岩石中金、锌、锡等微量元素多数高出地壳平均值。据化探资料分析,在中生代岩体中可多处圈出金化探异常。在岩体的破碎带及其与地层接触带上见有矿化现象,如伊木河岩金矿化点即赋存于岩体的蚀变破碎带中。由此可见岩浆作用不仅为有益元素的运移、富集提供了热源,同时也为金及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矿源。

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本区为中低山草原-森林过渡区,局部为沼泽区。区域内各类岩石微量元素特征用岩石丰度来描述。

Au、Cu元素丰度值,全区各类岩石均低于地壳平均值,Au量为1.63×10-9,Cu量为51.48×10-6。其中Au在混合岩中含量最高,Cu在侏罗系熔岩中含量最高。

Ag元素丰度值普遍高于地壳平均值,为1.16×10-6,其中侏罗系熔岩中含量最高。

Pb元素丰度值除花岗岩、混合岩、片麻岩外,其它各类岩石高于地壳平均值。Pb为78.04×10-6,其中侏罗系的熔岩含量高。

Zn元素丰度除石炭系流纹岩、石英砂岩高于地壳平均值外,其余各类岩石均低于地壳平均值。

As元素丰度除二叠纪花岗岩低于地壳平均值以外,其余各类岩石均高于地壳平均值,As量为1.83-40.87×10-6,其中石炭系石英砂岩As量最高。

Sb元素丰度值在各类侵入岩和白垩系流纹岩中均低于地壳平均值外,而在其它时代地层含量均高地壳平均值,范围为0.5-1.47×10-6,其中石英砂岩最高。

Bi元素丰度值在侏罗系和石炭系流纹岩、熔岩中高于地壳平均值,Bi量为1.13-1.44×10-6,其余均低于地壳平均值。

本区古老基底以贫Au、Cu、Zn,相对富Pb、As、Sb、Bi为特征。

本区古老基底Au具有最大的成矿富集趋势元古界,混合岩Au量平均1.63×10-9,居各时代地层之首位。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与古老基底相比,表现为富Pb、As,相对贫Au、Cu,且Zn、Sb、Bi有局部富集为特征。这一特征在侏罗系地层尤为明显。

各时代侵入岩Au、Cu、Zn、Sb及二叠纪花岗岩中Pb、As,三叠纪闪长岩中的Bi均低于地壳平均值。三叠纪闪长岩As有明显的富集。与地壳同类岩石相比,本区侵入岩具有贫Au、Cu、Zn,富Pb、As、Bi的特征。

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显示大多数的元素分布主要受区域构造的控制,特别是北东、北西构造对元素的高值区和异常有十分明显的控制作用。普查区具有Au元素水系沉积物异常,并在沟谷中有砂金矿-吉兴沟砂金矿。

3 研究区化探异常特征

通过对以往工作区及区域上的化探资料收集和总结,研究各元素的分布规律,重点对工作区及区域上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进行了收集和分析,发现工作区及区域上有金异常,尤其工作区具有明显的金异常浓集中心。

工作区有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金异常,面积11.88km2,呈带状,呈现三级异常,金最高强度35.2ng/g ,有明显的浓集中心,并与地表发现的含金蚀变带相吻合,而且在沟谷中有砂金矿-吉兴沟砂金矿。

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反映大多数的元素分布主要受区域构造的控制,特别是北东、北西构造对元素的高值区和异常有十分明显的控制作用。

本区各类岩石具有较高的金含量,通过土壤、岩石测量表明,金元素在土壤、岩石低含量场中为0.6—1.0×10-9,正常场中为1.0—4.0×10-9,在高含量场中土壤一般大于6.0×10-9,岩石一般大于5.0×10-9。通过该区岩石地球化学样品的分析可知,金在大部分岩石类型中的含量较高,尤其是受后期热液活动影响的岩石中,金处于富集状态。

3.1 1/5000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

普查区通过收集化探资料和实际取样分析,确定土壤中金背景值为2.0×10-9,异常下限为6.0×10-9;银背景值为78.43×10-9,异常下限为150.0×10-9;铜背景值为11.2×10-6,异常下限为25×10-6;铅背景值为24.61×10-6,异常下限为40.0×10-6;锌背景值为62.93×10-6,异常下限为120.0×10-6;砷背景值为10.19×10-6,异常下限为30.0×10-6;锑背景值为0.55×10-6,异常下限为1.0×10-6;铋背景值为0.23×10-6,异常下限为0.6×10-6;钼背景值为1.59×10-6,异常下限为3.5×10-6;汞背景值为25.02×10-9,异常下限值为 40.0×10-9。

普查区普查工作共完成1∶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8个剖面,10km,分布于12、8、3、0、11、19等6条勘探线上,编号分别为TR1、TR2、……、TR8。剖面上Au、Ag、Zn、As、Hg元素有异常,Au、Ag元素异常明显,各线元素的高值区位置基本相对应,显示出元素异常呈近南北的带状。Au含量的最高值37.9×10-9,最低值1.1×10-9,异常区间大于6×10-9;Ag含量的最高值934×10-9,最低值78×10-9,异常区间大于150×10-9。Zn元素最高值163.5×10-6,As元素最高值62.5×10-6,Hg元素最高值0.078×10-6。同一剖面上各元素的异常区间基本上重叠。有As、Hg前缘元素异常出现,指示深部有存在矿体的可能。

原生晕轴向分带规律:吉林大学对本区域金矿体富集、赋存规律进行了研究,原生晕轴向分带规律:Cu、Pb、Zn、Ag、Au等元素,可代表矿体中部的Au及伴生元素组合;Bi、Fe、Co、Ni等元素,可代表尾晕元素组合; As、Sb、Hg等元素,可代表前缘晕元素组合。总结了金矿床一般元素分布、组合和指标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判断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规律。

3.2 基岩光谱分析

普查区地表探槽和钻孔中共取了100件基岩光谱分析样品,分析元素为Au、Pb、Sn、Mo、Ag、W、Cu、Zn、As、Sb、Bi十一种元素,从元素含量变化情况看,上部Au、W、Mo、As、Sb含量高,深部富集Zn、Sb、As。探槽TC3出现Au、W、Mo、As原生晕及Sb高含量值,表明地表浅部有矿体前缘元素和尾晕元素叠加,预示一部分矿体已被剥蚀,但深部还有盲矿体存在。ZK002孔90 m~142 m有As、Sb原生晕,ZK001孔121 m~171 m有Zn、As原生晕及Sb高值,深部100m以下有矿体前缘元素富集,也预示100m以下深部还存在矿体。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矿床成因。燕山晚期,受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普查区内发生次火山岩侵入活动,伴随次火山岩的侵入先后形成隐爆角砾岩。成矿物质来自深源,变质岩系提供了部分金,岩浆期后成矿热液沿北西向构造带运移,在中-低温条件下对角砾岩、变质岩系进行了交代蚀变,形成蚀变岩型金矿体。

金矿体产于北西向张性断裂及近东西向构造带中,矿体的产出受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属与次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

猜你喜欢

本区普查平均值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由时变Lévy噪声驱动的随机微分方程的平均值原理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变力做功时运用F=F1+F2/2的条件
学习调查要“四会”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