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职教育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研究

2018-01-29赵培仲苏洪波戴京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14期

赵培仲 苏洪波 戴京涛

摘 要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任职教育院校普遍采取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材是搞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的依托。从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的角度,分析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理实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应该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过程性考核评价。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材;任职能力;任职教育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4-0037-03

Study on Writing of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ve Textbooks//ZHAO Peizhong, SU Hongbo, DAI Jingtao

Abstract Theory and 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has been approved and accepted widely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ve textbooks are the important suppor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ve textbooks

based on the training of the vocational ability. During the writing of the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ve textbooks, the authors think that three key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three factors includ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reflection of the subject posi-tion of the student and process evaluation.

Key words theory and practice integration;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ve textbooks; professional ability; career education institute

1 前言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源于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将专业理论和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融于一体,是被广泛公认的任职教育教学的最佳模式之一[1]。教材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媒介[2]。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客体,教材既是教师讲课的基本依据、学生学习的对象,体现这门课程的目标和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而且是检查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客观标准[3]。因此,抓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之一就是要编写好理实一体化教材。理实一体化教材要以岗位任职为牵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

2 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内涵

聚焦任职能力培养 任职教育理实一体化教材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任职能力。通过课程教材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获得岗位任职所必备的基本的任职能力。因此,教材在内容选取裁剪、形式设计编排等方面都要紧紧围绕任职能力的培养进行。任职能力则应该是和未来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是为胜任岗位职责服务的。任职能力不仅仅是专业能力,还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4]。专业能力指岗位任职活动中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强调应用性、针对性。方法能力指从事岗位任职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方面的能力,强调合理性、逻辑性、创新性。社会能力指从业者在从事岗位任职活动时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即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强调对社会的适应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些能力的培养锻炼、生成提高应该成为教材编写时必须要考虑的核心要素。

理论实践的有机统一 通常,理实一体化教材的主要内容大都源自任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未来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分析,确定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改变过去传统教材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结构的编写方法,理实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很多采取项目任务的形式进行组织。每一个项目任务都会对应某一单项职业能力或综合的职业能力,而不是像学科知识体系型教材那样,围绕理论知识展开论述。理实一体化教材强调能力本位,突出知识的应用,体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同时,实践则是对理论的检验。在每一个项目任务中,二者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密切关联的;虽然有时候在形式上,实际的操作工艺步骤和理论知识要点是分开叙述的,但是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将两部分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完成项目任务,才能真正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相互融合、有机统一。

教与学的有机融合、合作互动、相互统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在突出理和实一体化的同时,也要凸显教与学的一体化。过去讲究知识体系完整性的传统教材,往往给人以说教是感觉,更加强调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而忽略了学,很少从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编写,往往是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任职教育的目的要求,理实一体化教材应以任职能力为本位,在项目任务中突出教与学的融合。在做中学,在做中教,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既包含了教,又突出了学,是教与学合作互动、相互统一的过程,通过“做”把教与学相互统一起来。因此,理实一体化教材中必须既要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材的内容形式、编排结构上,理实一体化教材应当更加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得教与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教材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研讨交流知识技能,培养提高任职能力的载体和媒介。

3 理实一体化教材的编写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纽带,只有把教材建设这项基础工作真正做好、做扎实,课程改革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才会有可靠的依托,才会有充足的助力。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要求有相应的理实一体化配套教材,才能落到实处,建出成效,真正促进任职能力的培养。理实一体化教材的编写目的就是要突出能力本位,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从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的角度,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该重点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體现理实一体化 如何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是实现一体化的关键,要避免将过去的理论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等进行简单的拼凑叠加。目前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开发大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中的项目任务实践内容也都是选自任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编写教材时要避免实践和理论相互脱节、缺乏呼应。项目任务的实施应该是关注的重点,不论是单项项目还是综合项目,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要体现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知识的实际应用,更要体现出实践对理论知识的正确真实的反映和对理论知识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不仅要学会操作技能,更要学会基本的理论知识,学会理论知识的综合灵活运用和对实践过程的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激发潜能,达到一体化的效果。这就要求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在对理论知识的选取和编排上要精心推敲,剪裁得当。理论知识应该是在对项目任务仔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在编排上应该引导学生在实施项目任务之前的问题分析、实施过程中具体操作的分析以及项目任务完成后的检验、总结评价等环节。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有机统一,融合在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对此,可以和教材配套编写“项目实施过程报告”,辅助引导学生更好地实现做中学,也更有助于教师的做中教。

“项目实施过程报告”应当包括项目任务的分析、实施准备、实施和总结评价等内容。每一项内容都紧密结合项目任务实施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伴随项目任务的实施逐步完成。这样“做”的过程中通过完成“项目实施过程报告”,学生进行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锻炼、过程的总结思考,“做中学”就更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根据任职能力的发展需求,在满足“必需、够用”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可持续”的问题。这些内容可以体现在拓展项目中,通过拓展类的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现学员主体地位 任职教育院校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教材编写往往忽略学生能力培养,不注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的问题。理实一体化教材要真正实现“做中学”,必须要注意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教材不仅仅是教师的教材,更是学生的教材。学生凭借教材,辅以教师的指导,可以徜徉其中,培养技能,学习知识,获取能力,提升素质。

在每一个项目任务的编写过程中,不是简单的灌输和说教,而是要注意启发和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事实上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的过程,同时是教师指导解惑、启发引导的过程,是“做中学”和“做中教”相互统一的过程,是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过程。在教材内容的编写和形式结构的编排过程中,适时给出启发性的提问引导,或者编写配套的“项目实施过程报告”,让学生用报告的形式完成任务的分析、实施和检验评价过程,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体现过程评价 以往对学习的评价大都不会体现在教材上,而是通过教师拟题出试卷进行考试的方式来完成对学习的评价,而且考试通常安排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这样的考核评价容易导致平时不学习、考试搞突击等不良现象,而且也不能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随着考核模式改革的推进,过程性考核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教材中还是很少直接体现。

理实一体化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的专业理论体系,构建项目任务工作情境,通过项目任务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更加强调能力本位,突出任职需求。因此,课程的考核评价也要突出能力的考核。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点滴积累的动态过程。教材中项目任务的编写通常也是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依次递进的。为了更全面、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需要对能力的生成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这一点在教材编写时应该考虑,在教材编写时结合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增加过程性评价。在每一个项目任务实施的全过程,增加基于任职能力的针对性的及时的科学的评价。评价最好能够包括自我评价和他人(同学或教师)评价,这样不仅使得评价更加全面,而且会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进而激发学习知识、锻炼技能的强烈的愿望,促进教学良性循环,增强教学效果。

如对于工件加工类的项目任务,可以给出尺寸和形位公差等评价表格,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测量检验,给出评价,看看谁的工件制作尺寸比较精准。当然,过程性评价还包括学生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态度、作风养成等方面,这些可以体现在“项目实施过程报告”中。将过程性评价融入教材中,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平时认真练习,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避免平时不努力,课程结束考试搞突击的现象。

4 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材是搞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任职教育课程建设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也是任职教育突出能力本位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理实一体化教材的编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紧贴时代发展和岗位任职能力需求,以便在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扬群,邓泽民.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材设计与编写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68-72.

[2]蒋春花.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职业,2012(6):36-37.

[3]申凤琴,孟宪芳.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70-71.

[4]蒋乃平.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能力内涵:“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再论之九[J].职业技术教育,2008(4):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