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

2018-01-29赵晓燕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9期
关键词:内控管理必要性新形势

赵晓燕

摘要:本文首先对内控管理的内涵进行概述,对内控管理的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体系流程不科学、业务与财务管理不完善、风险评估和控制薄弱等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解析,并以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为依据,提出新形势下强化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 事业单位 内控管理 必要性 对策

当前,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普遍存在意识淡薄、执行效率不高以及风险防范措施缺少合理性等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应该站在战略视角对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方式进行探索,进而促使事业单位为社会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内控管理的内涵概述

在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国家就给出了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定义,即企业领导人员以及基层管理工作人员为了提升运营效率,增强财务报表的精准性以及保证管理工作的合法性而落实的一项程序。此外,企业需要落实内部控制管理目标,保障企业运营管理具备合法性、资金具备安全性、财务报表具备精准性,由此提升运营效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权力制衡,监督促进廉洁高效

党的十八大明确表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构建职责清晰、框架合理、品正廉洁、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构。要求对公共职责运营进行规范,加大对行政职权的监管力度。将职权放置在机制牢笼中,构建一个严谨的惩戒制度,提升工作水平。針对事业单位来说,落实内部控制机制,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缩减自由载量权空间,运用机制来对职责应用情况进行约制,把权责交给社会群众,在社会群众公开监管环境中运作,进而对构建廉洁清正的服务型单位起到促进的作用。

(二)有利于单位改进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以及社会事务的监督者,其担负着党和政府的相关职责,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事业单位只有在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条件下,才能将这些职责进行全面落实。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其主要体现在:没有给予绩效管理高度注重,内部控制意识不高;预算编制缺少合理性,预算约制性不高;没有全面落实以内部控制管理为核心的审计工作,监管效力不高等。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意识,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质量。对内部控制管理内容以及方式有全面的了解,在落实管理机制过程中,可以对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高效化以及规范化起到促进作用。通过改善事业单位管理的方式,在提升其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上,保证财务资金的高效应用。

(三)有利于推进财税改革,规范财经秩序、实现精细化管理

在深化财政改革的基础上,还要将完善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职责、梳理管理流程、加强节点把控、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等内容当作重点来落实财政管理工作,进而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时,可以借助现代化方式,把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等内容整合到一个统一系统中,加大对单位层级以及业务层级的管理力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加强绩效考核和监管,在落实事业单位管理目标的同时,还能将事业单位管理的局面由之前的随意性逐渐转化成精细性。

(四)有利于堵塞经济活动漏洞,排除和防范重大风险隐患

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可以有效的将事业单位存在的不足以及风险进行消除和防范。通过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方式,落实管理措施,能够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把控。借助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高效运行,以起到堵塞漏洞、防范风险的效果,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三、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内控管理的意识淡薄

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以及业务人员,普遍不具备较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对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不深入。领导“一支笔”现象较为严重,针对重要事件,缺少规范的集体决策体系。大多数事业单位一味的注重单位事业及业务发展,没有给予内部管理高度重视,普遍认为内部控制管理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和其他部门没有太大关联,进而使得内部控制机制过于形式化。

(二)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当前部分事业单位没有给予内部控制管理高度重视,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措施,风险防范意识不高,没有制定风险评估以及管控机制,导致党和政府有关要求长时间得不到落实。其次,一些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但是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从而给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执行效力带来了约制。

(三)内部控制体系流程不科学

第一,没有建立完善的岗位职责机制,总是出现不合理岗位隋况,部分事业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票据管理机制、重要空白票据管理应用机制等内容得不到实施,一人多职现象普遍存在。例如,经济业务决策工作人员以及经办工作人员没有履行分离体系,存在出纳人员同时担任采购等工作,导致管理出现漏洞。第二,流程控制机制缺少完善性,在部门管理、职责分配以及业务流程等内容缺少完善的监管和约制机制。第三,预算管理比较薄弱。预算编制方式过于粗糙,预算编制往往结合上半年预算情况以及业务特性进行制定,导致预算结果和真实结果存在偏差。

(四)业务与财务管理不完善

首先财务部门工作和业务管理相背离,针对事业单位重要事件决策和落实缺少了解,没有对业务部门落实监管工作。其次,业务成本支出较多,管理缺少严谨性,因为预算编制没有满足零基预算需求,导致各个实际支出没有根据预算标准进行。同时,部分事业单位通常是结合收入规模进行支出,缺少对资金支出合理性的探究,导致费用支出过于浪费。

(五)风险评估和控制薄弱endprint

大多数事业单位一味的注重职责规模的拓展,业务范畴的扩充,在建设过程中资金投放较大,对每一项风险没有充足的了解,没有对各项运营活动开展评估工作。针对单位管理层来说,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构建、重要岗位职工的管理、财务数据的整合等工作都缺少高效的风险评估。事业单位自我防范意识不高,自我约制机制不完善,没有构建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对预算、资金、财务等内容缺少风险防范和控制。

四、新形势下强化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对策

(一)提升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定期开展内控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提升有关工作人员的意识,树立内部控制理念,并将理念深入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心中,将其贯穿在实际工作中。其次,注重领导团队的构建,明确领导人员的职责,让事业单位内部基层员工都能对内控管理重要性有所了解。单位运营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与内控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内控管理自身作用的发挥,将取决于单位领导团队。如果领导团队内控管理意识较高,可以给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进而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二)建立健全内控管理的组织架构

事业单位需要在内部建立内控管理职责部门,同时秉持内部控制高效性原则,将经济活动有关部门的职责效果进行充分发挥;财务、审计、采购以及规划等方面实现相互约束和监管,尤其是将内部审计以及监管职责进行发挥,落实审计风险管理工作,让内控管理组织体系更加完备。

(三)完善风险防范内控制度

首先,落实管理层级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建立单位廉政风险防范体系,实施事业单位内部决策、落实以及监管分离工作,完善经济重要事件管理决策体系。其次,加强资金管理,针对收支管理,应该建立收支内部管理机制,设定岗位,实现收款和财务核算、支出申请、付款执行等岗位的分离,同时结合银行账户开展管理工作,借助现代化技术,对资金配置情况实时监管,从而保证资金安全。

(四)建立健全定期风险评估机制

事业单位为了保证资金管理,推动其稳定发展,构建完善的定期风险评估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针对经济活动中面临的风险,实现全面监管和评估,从而给事业单位减少损失。事业单位可以以六个月为周期,对单位外部环境、经济活动以及管理方面的转变进行评估,减少风险发生几率。

(五)建立健全内控管理的长效机制

事业单位要想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落实调查探究的条件下,结合事业单位真实状况,制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防范条例,运用深入探究和掌握內部控制规范内容的方式,提升内部控制规范的可行性和自主性。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探究,补足短板,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而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开展内控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还能预防重大风险隐患的发生。因此,为了促进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可以通过采用提升单位内部人员管理意识、完善风险防范内控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等方式,提升内控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控管理必要性新形势
关于集团预算及内控管理的思考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