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恩惠》

2018-01-29刘祥祥

大观 2017年12期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恩惠

刘祥祥

摘要:托尼·莫里森是美国非裔女作家,她于1993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裔作家。《恩惠》是其于2008年出版的小说。在该小说中,作者以17世纪北美殖民地为背景,揭示了强加于因为黑奴贸易从非洲运来的黑人身上的苦难及罪恶的蓄奴制。在这一时期,土著人,黑人都面临着被剥夺、被物化、被奴役的命运。本文将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出发解读《恩惠》中殖民地被奴役的少数族裔所面临的文化边缘化现象。

关键词:《恩惠》; 后殖民主义;文化边缘化

“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产生于“后现代”的西方。后殖民主义理论家爱德华·萨义德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抓住了殖民化与帝国主义背后的基本思想,即“他们不像我们,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应该被我们统治。”萨义德揭示了殖民者的一种与被殖民者相对立的心态,即把除西方外的视为他者。在殖民统治结束后,尽管有些地区在国家主权上已经独立,但“文化”上的殖民并未结束,殖民势力的“文化霸权”压制了被殖民地的文化,住在了其人民的意识形态,并造成其文化身份的缺失。《恩惠》(A Mercy)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于2008年出版的作品。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7世纪末的北美殖民地,黑人奴隶制尚未确立,但已现雏形。 男主人公雅各布(Jacob Vaark)继承了叔父的农场,醉心于成为一名拥有土地且独立自主的农场主。他做着必须要做得事情:讨个老婆,再找个人帮她,种植,修建,当上父亲,他在这些之外又补充上了经商生活。农场的发展需要帮工,他先买来了印第安土著女孩莉娜,之后又从英国邮购了白人姑娘丽贝卡作为新娘,从木匠那里收留了混血女孩“索罗”,最后收留了被用来抵偿德奥尔特加的欠款的黑人女奴佛罗伦斯。该小说揭示了早期北美殖民地上强加于因为黑奴贸易从非洲运来的黑人身上的苦难及罪恶的蓄奴制。在这一时期,土著人,黑人都面临着被剥夺,被物化,被奴役的命运。

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于《模拟与人:殖民话语的模糊性》一文中,指出“殖民者力图改造殖民地文化,对被殖民者实施开化教育,要求被殖民者“模拟”自己,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在北美殖民地,殖民者对殖民地文化的改造体现在宗教,教育,礼仪,法律等诸多方面。在《恩惠》中,白人殖民者的基督教成了北美殖民地的主流宗教文化。印第安裔女仆莉娜和黑人女奴佛罗伦斯都皈依基督教。莉娜加入基督教是迫不得已的,她从小长大的村庄因为爆发瘟疫而被殖民者火烧,而莉娜因为尚且年幼,被带去住到好心的长老会教徒家中。因为担心再次流离失所,莉娜只得承认她是个不信教的野蛮人,任凭自己被这些长老会教徒净化。教会长老说如果上帝如果对懒散且不敬神的人们大怒,就会向他们的出生地抛出黑死病,接着是熊熊烈火,而莉娜液因此深信降在她以前部落头上的灾难就是上帝愠怒的迹象。黑人女奴佛罗伦斯的母亲悯哈妹是因为黑奴贸易而被卖到北美大陆的,虽然她深受白人奴隶主压迫,奴役,但她相信神父所说的“如果受过基督教的洗礼,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保持清白,当这一世悲惨的生命了结,就能进入一个永恒的世界,拥有幸福。”于是,她让神父给她和自己的一对儿女都进行了洗礼。但北美殖民地的宗教本质是放荡,虚伪的,一切都是以殖民者的切身利益出发,为维系殖民者的统治而服务。教士在各个城镇中招摇行走,他们的教堂威胁着广场和街区;险恶的布道团会突然在土著人的村庄边出现。法律,法庭和贸易都由他们一手把持,而身着盛装,脚蹬高跟鞋的女人们坐在由黑人孩子驾着的马车里,殖民者把利用宗教来控制这个未被驯服的世界当作他们独一无二的责任。尽管他们成功让很多殖民地人民皈依了基督教,但殖民者依舊把被殖民者当作宗教上的“他者”,并没有做到平等对待,就如印第安女仆莉娜每天都会做祈祷而且偶尔也会去教堂,但却被白人称作“祈祷的野蛮人。”

此外,霍米·巴巴认为当殖民话语和本土传统相遇,就形成了“杂合”(hybridity)文化,“当两种文化混合在一起时,新创造出来的文化性质和特征就改变了以前的每一种文化。”印第安裔女仆莉娜在茶余饭后依靠记忆和自己的才智,把欧洲医术和本族医术,经文和口头传说相结合,发掘出了蕴含于事物中的新的意义,并把这些智慧运用于雅各布庄园的管理中。在雅各布的太太到来前,她的自我创造便已臻于完美。但这种文化的“杂合”往往是以尊崇殖民者文化的权威性为前提的,德奥尔特加庄园里的奴隶尽管都是从西非海岸运来的,但都被迫学会了说殖民者的语言如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或英语,佛罗伦斯在称呼其母亲悯哈妹时,就使用了葡萄牙语(minha m?e),悯哈妹的语言杂糅了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然而被殖民者如北美土著人莉娜自身部落的语言却逐渐被遗忘了,被视为语言中的“他者”。在悯哈妹的再三祈求下,佛罗伦斯和弟弟向神父学习了写字,能做到默写信经,具有了基础的读写能力。不仅仅是语言,被殖民者自身种族的其他文化,如印第安人总结的“何时迁徙,何时收获,何时焚烧,何时狩猎”等生存经验,也因为属于劣等种族而被忽视,殖民者入侵的铁蹄粉碎了印第安人在美洲积累了上千年的文明。

同时,被殖民者自身的那些关于生、死和崇拜的仪式,传统习俗也因为殖民者的礼仪文化而被边缘化。最早的后殖民理论家弗朗兹·法侬在《黑皮肤,白面具》一书中,指出“黑人的传统习俗,以及这种习俗的本源,都被抹掉了,因为它们与某种文明相抵触,而这种文明他根本不清楚,是别人强加于他的……他们根本不知道何时自己相对于他人就已低人一等。”这种境遇正是《恩惠》里的黑人所遇到的。此外,在白人殖民者规定的法律中,被殖民者的人身权利被严重剥夺,“禁止解放黑奴,禁止黑人集会,旅行和携带武器;授予任何白人以任何理由杀害任何黑人的特权等。”

《恩惠》中反映的种种殖民者文化在北美殖民地享有绝对的霸权和优越性。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解读《恩惠》,我们可以看到托尼·莫里森对殖民地,被白人殖民者奴役的少数族裔所面临的困境的敏锐剖析和深刻思考。被殖民者自身族群所传承的文化被殖民者边缘化,殖民者将与自己文化价值观不同的人视为他者,利用政治,经济控制力主导殖民地文化。通过小说,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殖民地被奴役的少数族裔的期望,即他们自身能够积极找寻文化之源,重建族群文化自尊心与自信心,而并非一味屈从殖民者文化。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北京:三联书店,2003.

[2]Homi Bhabha.“Mimicry and Man: The Ambivalence of Discourse”,In The Location of Culture.London: Routledge,1994.

[3]查尔斯·E·布莱斯勒.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M].赵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弗朗兹·法侬.黑皮肤,白面具[M].万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5]托尼·莫里森.恩惠[M].胡允桓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后殖民主义恩惠
《恩惠》中有色人种女性的身份重建
浅析明代封藩制度
浅析中日两语言中的授受关系
爱你本来的样子
《山河故人》:从民俗符号的颠覆看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乡愁”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恩惠》中女性人物的成长
《智取威虎山》: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融合中的隐忧
心是从来不会旅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