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作文教学点滴谈

2018-01-29福建省南平顺昌埔上中学陈巧萍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作文

福建省南平顺昌埔上中学 陈巧萍

在面对众多学科的压力下,农村中学的学生已经很难静下心来,认真阅读课外优秀作品并从中汲取写作的营养,作文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师的难点和学生的痛点。教师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的教学平台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写作的方法技巧传授给学生,这已然是一个艰巨而又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经过两年的作文课题实践以及师生间的共同努力,在作文的教学中收获了点点滴滴。以下是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巧借美文美段,归纳技法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缺一不可失。如果脱离文本单纯进行作文教学,作文教学便只是空洞的说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阅读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写作。同时,每周的教学课程有限,因此教师要利用好平时的阅读教学分析,适时地把作文知识点渗透在平日的教学里。而现在的初中课文在几经增减之后,从阅读和写作的角度看,留下的篇目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都可以从中找寻出引领写作的亮点。

《春》一文描绘的图景中,有“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文段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活动相融合,文章画面才富有生机活力,展现出春到人欢的图景。这种连续运用动作描写具体表现人物活动的写作手法在《春》的大部分段落中都有呈现,经过讲解可以让学生明白:作文不能把写景和写人割裂开来,只写景或只写人都是不可取的。写景是衬托了人物的心情,人物又为景色增添了生机活力。

郑振铎的《猫》一文,其中不乏有写猫的精彩语段。文中写第一只猫的句子是:“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三妹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谢生命的新鲜与快乐……”经过分析,可以归纳出了两个描写动物的金点子:1.要写出动物外形的样子和活动情况。2.要写出了人和动物互动交流的乐趣,字里行间要融入对动物的情感。这样的分析归纳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再让学生练笔时,学生就会有明确的写作方向和思路,有的学生会先从模仿课文句段入手,也能写出精彩的语句。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本是个例子,我们老师要借助这个例子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技巧。”教师利用好现有的教本,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如同“钓胜于鱼”。

二、学会各种描写,突显中心

学生作文大多存在的问题是叙事平淡,没有具体细致的描写,作文缺乏表现力。而学会描写,才能用精彩的笔墨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是十分重要的写作技法。

作文来源于生活,在引导学生习作时,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表达生活的真实,由感而发地描写身边人身边事。在作文《难忘的郊游》中,学生写“小溪边戏水”这一情景。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上讨论后写出戏水时可能有的动作。脱下鞋袜、一脚探进、弯下腰、捧起水、捞小鱼儿、追逐嬉闹、打起水战、扔小石子……郊游中的美景,溪水中人物“戏水”动作描写,衬托出人在水中纵情肆意的玩耍,也突显出“难忘”的郊游。

在作文《目送》中,教师可结合农村学生住校,每周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的情形来进行描写。周一的清晨,母亲总会送孩子去上学。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朦胧的晨雾中,母亲的动作:替我背上书包、携手同行、一路叮咛、为我轻捋发际、望着我上车,目送着车开出村口,大树下依然站立……细致地运用动作的细节描写,一位慈爱的母亲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描写是常见的写作方法,但仅凭一两节课的引导是不够的,教师可以在语文课本教学中整理归纳出各种描写的典范段落,再归类呈现给学生。如:《背影》中父亲“过铁道买橘”的细节描写,《故乡》一文开头萧条荒寂深冬的景物描写;《济南的冬天》中雪景的描写;《藤野先生》中初进教室时的外貌描写;《变色龙》中“穿衣、脱衣”的细节描写……教材就是最好的借鉴,这样的描写在初中课本中比比皆是。借鉴文本学描写,才能在作文中细致地表现出所写对象的特点,才能突显文章的中心。

三、结合文本延伸,坚持练笔

续写课文,随文练笔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式。有些课文,内容戛然而止,但总让人感到意犹未尽,会给人以遐想的情思。作为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写课文。续写,不是简单的延伸,而是在原文基础上的再创造,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又要有自己的独特思考。

初中课本中,就有较多适合延伸拓展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对文本的思考,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例如:《七色花》中的“我也要变成 ”、《孤独之旅》中“我在芦荡里”、《傅雷家书》“写给爸爸妈妈的信”、《愚公移山》中的“我看愚公”……学生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对人对事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教师要鼓励他们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情感来写作,既达到了练笔的效果,又达到了在练笔中对课本的再学习和再认知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经过长时间的续写,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练笔习惯,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四、坚持素材积累,学用结合

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课文学习内容虽多,可借鉴的写作亮点也较多。但要让学生胸有成竹,写作有“源头活水,”教师就必须引导帮助学生建立作文资料库。课上积累、课后布置、课堂背默、组员互改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坚持积累并落到实处。经过一长段时间的积累、背默后,学生在写作中会有意识地运用积累的文段。久而久之,就会活学活用。当然,教师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细水长流的原则,每天积累的内容不宜过多,否则会给学生造成学习的负担。

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只要学生能把积累的文段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文中去,就给予表扬,对于坚持积累并且正在进步的同学,要及时地肯定。这样能激起学生积累作文材料的兴趣,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语文基础较弱的学生,如果他们能把积累的小语段运用到作文中去,只要符合文意,能突出中心,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毕竟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某些写作技巧先要从模仿开始。教师可以借助投影、幻灯等形式把学生的习作展示出来,尽量强调学生的作文亮点,燃起他们的写作热情。

五、重视评改反馈,取长补短

评改的目的是为了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从中受益,得到启发,扬长避短。大多数的学生是以期待的心情来翻开作文的,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罗列其不足,学生的失落之心会油然而生。换种方式,先强化学生习作中的优点,给予评价和肯定,学生的惊喜和欣喜会促发他们下次写作的欲望和热情。

师生共同点评是学生较为喜欢的方法之一。习作可在投影中展示出来,让学生来当一回“点评家”,尽量先找习作中的闪光点,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当找出学生习作的不足之处时,教师可提议大家共同修改。这样的过程既实现了教学观念的转换,又使学生成了真正的教学主体。这样的评改方式,也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平等对话,民主交住的精神。

也可以采用互评互改、小组推荐优秀习作等方式进行。当学生的习作被同学以优秀成果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进行阅读、分析、欣赏时,学生体会到成功的自信与快乐,会使他们写作的源泉汩汩流淌。同时,在比较他人习作的优缺点时,他们鉴赏作文及修改作文的能力也会得到无形的提升。这样的写作和评改过程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会化作写作的内驱力,使学生不惧作文,快乐写作。

教无定法,但贵在坚持。语文教师要长期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从读写积累入手并注重落实,学生的写作的羽翼才会渐渐丰满起来,才能在写作的蓝天下自由翱翔。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作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