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图书馆的探索与思考

2018-01-29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12期
关键词:图书馆绿色环境

(杭州图书馆 浙江杭州 310016)

公共图书馆作为传递信息知识、推动社会教育、促进和谐文明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理应成为环保事业的参与者、宣教者、推动者。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的标杆建筑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注重节能环保的同时倡导绿色理念、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素养教育,为环保领域的信息服务、社会教育、理念普及提供有力的支持,推动绿色环保事业和图书馆事业齐头并进。

1 国内外绿色图书馆的实践探索

绿色图书馆也称为“Eco-efficient Library(生态图书馆)”“Low-carbon Library(低碳图书馆)”,在日本被称为“环境共生图书馆”,有的国家也称“环境友好型图书馆”等[1]。绿色图书馆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并逐渐波及加拿大、法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家[1]。20世纪90年代初,绿色图书馆运动兴起,2003年左右在图书馆界开始普及,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致力于通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来建设绿色图书馆[1]。通过教育、运行和宣传推广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任何图书馆,都可以被称为绿色图书馆。如美国哥伦比亚公共图书馆、加利福尼亚的湖景露台图书馆、新加坡绿色儿童图书馆、台湾北投图书馆等均为绿色图书馆建设的典范。

美国是最早也是最重视绿色图书馆建设的国家,有被普遍认可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即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制定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认证评估体系LEED。第一家获得LEED认证的图书馆是2003年5月对外开放的加州圣何塞公共图书馆西谷分馆(West Valley Branch Library)[2]。美国大多数图书馆重视制度构建,在环境素养教育、环境教育认证等方面制定相关制度及资格,如北卡罗来纳州制定了环境教育认证制度(North Carolina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Program)提高该州公民的环境素养水平[3]。格林斯博罗公共图书馆的凯思琳·克莱·爱德华兹分馆(Kathleen Clay Edwards Branch)通过认证,成为环境素养教育基地,同时设有环境管理岗位,该岗位人员被称为“环境教育图书馆员”,他们积极协助政府宣传节能环保政策,注重与政府及其他组织合作开展节能环保推广[4]。

近些年来,国内图书馆也纷纷关注绿色、生态与环保。新建或改建图书馆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新馆、东莞图书馆、深圳宝安中心图书馆等均秉承绿色环保理念,为读者提供健康、节能的舒适空间。深圳宝安中心图书馆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定规划设计,该馆获得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设计认证的公共图书馆[5];郑州图书馆新馆建设采用真空玻璃和综合能耗管理系统两种新型节能技术[6];东莞图书馆将建筑物、道路、绿化工程和外部空间环境构筑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7];浦东图书馆新馆建筑采用包括东西立面外循环双层呼吸式幕墙及竖向石材百叶遮阳系统[8]。

根据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可得,国外图书馆实践主要涉及绿色图书馆建筑、绿化设施、节能管理、环境素养教育、提供绿色图书馆服务和在图书馆内支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国内图书馆则多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与节能降耗方面,在馆藏体系建设、读者绿色服务、环境素养教育等方面较少。2016年建成开放的杭州图书馆环保分馆,注重绿色理念推广、环保知识体验和环境素养教育。

2 优秀案例分析

2.1 沙漠中的资源保护生态馆——塞萨查维斯图书馆

塞萨查维斯图书馆是美国建筑师协会认证的2008年全美绿色建筑前十位之一。它建筑在沙漠中,西立面开窗,原先由于对称式结构会带来很多热量,需要大量空调设备,而该馆则采用资源保护方法即避免西向开窗,利用结构自身进行遮阳,通过完美的朝向设置和玻璃与墙体的遮阳使得遮阳区温度低于使用回收废气的室内温度。除此之外,该图书馆通过使用节能材料与地面一体绝热、利用自然光照明、采用高效的雨水回收和暖通空调系统以及具备可调节温湿度的微气候等措施,尤其是使用了一些非视觉美学(以感觉而非视觉为基础的美学)作为资源保护型建筑的要素,为室外阅读平台提供尽可能宜人的环境。该馆针对其特殊地理位置,通过批判性思考解决资源保护问题,从而实现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环保,用最少的额外费用建造加建的使用空间,用最小的环境破坏得到最大的使用价值,为绿色建筑的典范。

2.2 全方位的绿识小书屋——新加坡儿童图书馆

一提到绿色图书馆,新加坡儿童图书馆绝对是业界公认的代表,笔者搜寻各类信息得知,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为4~12岁孩童打造的绿色图书馆,也被称为“绿识小书屋”,开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内。几乎所有文献中,该馆都被誉为世界上首座绿色图书馆,不论在建筑设计、设施选材,还是馆藏选择上都紧扣环保这一主题。一走进书屋,入口处有一棵3米高的大树被冠以“知识树”,由3 000多个再循环塑料瓶建造,树杆采用环保建材制作,向每一位进馆的读者在第一时间传递“环保”意识。图书馆里使用的都是LED节能灯,既保证照明又节省电力。图书馆的部分墙壁和房顶天花板采用回收材料建造,连室内的地毯也是用安全的可回收材料制成,整座建筑都使用低挥发性涂料,室内保证无味无害,空气清新。馆舍内的小书架还特意设计成树木的枝丫形状,搭配绿叶、蝴蝶和小鸟装饰,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12]。如此匠心设计,将绿色环保的理念与教育以浸润式环境默默地传递给每一位读者。

图书馆专门收藏大量有关动植物、大自然、气候、环境等主题的书籍,有助于提升孩童的环保意识,馆内还提供特别服务,如通过天气预告介绍新加坡天气状况,通过知识树,选择相关主题的绘本和故事书,让儿童们学习环保知识。馆内也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如ebook角落提供电子书阅读,通过开展一系列亲子游戏、互动游戏吸引儿童主动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寓教于乐,将绿色和环保自然融入其中。环保意识从娃娃抓起,新加坡儿童图书馆是一个真正的全方位的绿色图书馆。

2.3 藏书量惊人的Book Mountain——荷兰环保绿色图书馆

荷兰鹿特丹港口附近一座名叫斯派克尼瑟(Spijkenisse)的小镇里,有个公共图书馆十分引人注目,以其堆积如山的惊人馆藏闻名全球,远看像一座巨大的书籍金字塔,坐落于小镇的市集广场中,被形象地称之为“Book Mountain”。这个藏书量惊人的图书馆是个名副其实的环保绿色建筑,由荷兰建筑团队MVRDV精心设计并进行特殊规划,从建筑结构到内部设施,从环境营造到建材选配,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环保与舒适。夏天自然通风,不需开冷气就可以维持室内的凉爽温度,而冬天,地板的暖气与双层玻璃的配合使得室内依然能维持舒适的环境,馆内的书架、栏杆、墙垣与书桌均采用环保可回收的材质制作[10]。

造型如谷仓的图书馆建筑,整体外墙采用大片玻璃采光,里面设计了五层楼高的书架,由总长480米的台阶和走道相互连接,层层叠叠,书架与走道间布置了翠绿的景观植物,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令读者感到舒缓而悠闲。馆内设有俱乐部、演艺厅、会客室等提供人们进行多元化社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设有专门的环境教育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素养教育以及与环保有关的活动和服务。在推广阅读之余,更突显“Book Mountain”公共图书馆倡导环保理念、推动绿色发展的初衷。从建筑到设施,从环境到服务,从外在到内在,荷兰这一公共图书馆无疑是不折不扣的环保绿色建筑和环保倡导者。

2.4 会呼吸的最美绿色地——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

以温泉闻名的台湾北投有一座世间最美的图书馆,那里是爱书人的阅读圣地。它毗邻温泉博物馆,坐落于绿意盎然的北投公园内,是台湾第一座“绿建筑图书馆”。该馆多处运用巧思妙想,融合健康、环保与再生的理念,整栋建筑主要由木头和玻璃打造而成,屋顶设计成轻质生态顶,设有太阳能光电板发电,绿化屋顶利用斜坡草皮设计特殊排水,可涵养水分并回收雨水用于浇灌植物和作为洗手间用水,采用高低窗产生对流,天热时可降低室温、节约电力;另外,使用生态涂料,免除不必要的装修以减少有毒物质的释放与污染[11]。大面积落地窗的使用充分利用自然光,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树枝在图书馆走廊内生长穿越,书香绿语,相映成趣,整个图书馆就像是藏身于苍翠森林中的“树屋”。最具特色的是地下一楼儿童阅览室外的“户外平台”,阳光绿荫、鸟语花香,让读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惬意的阅读。

这栋温泉边的绿色图书馆,虽然不大,却令人一见倾心,自然环境与人文气息水乳交融,让每一个到来的读者都能驻足静心,自由呼吸。该馆因节能环保的用心设计,获得台湾颁发的第一个绿建筑“钻石级”标章,被美国网站Flavorwire.com评选为“全球最美25座公立图书馆”之一,至今获奖无数。这里既是集阅读、休闲、游憩、环保等为一体的天堂之地,也是个充实心灵、沉淀自我的“人文绿色地”。

3.5 众筹模式下的公益平台——杭州图书馆环保分馆

杭州图书馆环保分馆坐落在杭州天子岭生态公园内,与大片的垃圾填埋场为伴,据称是国内首个建在垃圾场上的环保馆。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结合馆舍中各种废旧物回收利用制作而成的书架、桌椅及装饰品,让到馆市民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唤起人们对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视与关注,引导他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从自身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成为释放和传递环保的卫士。

杭州图书馆环保分馆不光是单体馆,它更是一个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图书馆体系,是以天子岭生态公园、静脉小镇、环境集团工作据点为基础的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集群。不论是书籍、活动,还是管理,“众筹”是该环保分馆的发展模式,目前整个馆可谓是社会力量的大聚合,光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就有数百位,通过志愿者管理的深化,环保分馆不仅成为公共图书馆与读者市民之间的桥梁,还具备了多重“环保”意义。大量社会志愿者的加入,极大缓解了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的短板,节省了大笔事业经费。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志愿者们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产生知识互补,让志愿者、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都能获益,同时,为有志于参与环保事业的市民们搭建了一个更专业的公益平台,帮助他们加入城市环保事业队伍,成为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一份子。

3 思考与启发

3.1 图书馆须融入社会发展潮流

在大力倡导低碳节能的今天,国际社会加速制定各种各样的环保政策,各国签订的双边环境条约及协定中有大量与环境和资源保护有关的内容,国内人大常委会陆续通过《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条例。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平台,它的发展理应与社会趋势相一致,在规划或改建图书馆时,要以绿色环保为发展核心,结合图书馆自身优势,发挥图书馆职责,使图书馆致力于成为城市环保理念的推广者、绿色环保知识的传播者和绿色品质生活的倡导者,推动图书馆发展更好地融入世界潮流,成为绿色环保事业的宣传者、协作者和示范者。

3.2 “绿色”不仅是建筑的绿色,更是服务的绿色

绿色图书馆的概念和意义是全方位的,也是立体的。绿色图书馆不仅是“绿建筑”,只在概念、建筑、节能、设施等方面做到环保,绿色图书馆的“绿色”更需要体现在对市民读者的文化服务与环境素养教育上。环境素养教育作为图书馆新型信息服务,可以嵌入图书馆的用户教育活动中。当地政府机构、环保组织、教育部门、公益组织应与图书馆合作开展环保教育服务,形成全国性图书馆环保教育局面[12]。同时在图书馆绿色服务中要注重互动式体验,把信息、知识融入细节中,尤其关注儿童环保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促进环保与阅读的融合,培养良好的绿色生活方式。

3.3 绿色图书馆需要建立规范的标准体系

绿色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规范的标准体系构建。现阶段,国内绿色图书馆的建设、服务缺乏相关标准体系,往往仅参考住建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及其新版(GB/T50378-2014),因此绿色图书馆作为未来图书馆建设和服务趋势,有必要推动图书馆界与建筑界、工程界,乃至教育界、经济学界,共同制定适合国内图书馆界的相关标准体系,实现绿色图书馆的标准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3.4 绿色图书馆更应注重社会化合作

社会化合作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常态模式,绿色图书馆更应强化、促进绿色服务的专业化和全面化。目前,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成为推动中国和全球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如自然之友、地球村、绿色浙江等。绿色图书馆要和社会上这些环境保护组织及民间机构密切联络,开展合作,使图书馆成为推动、普及、传播“绿色”的重要平台。推进图书馆领域与环保领域跨界融合,将成为未来绿色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途径。

4 结语

图书馆是绿色场所,也是绿色教育者,图书馆服务应是绿色服务,绿色图书馆必然是未来图书馆存在的模样,绿色图书馆的发展必将推动全新生活模式的发展,从而实现真正的可持续生态。

猜你喜欢

图书馆绿色环境
绿色低碳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环境
图书馆
去图书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