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中足及足跟部皮肤缺损

2018-01-29麻文谦杨晓东王逸群秦涛董晖赵胡瑞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外踝腓肠显微外科

麻文谦,杨晓东,王逸群,秦涛,董晖,赵胡瑞

(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 骨科,上海 2016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显微外科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1400)

足部高能量外伤除可造成关节脱位、骨折外,常伴软组织缺损,由于该处软组织较少,伤后常导致肌腱骨关节深部组织裸露,临床处理较为棘手。2013年1月-2016年11月,共收治伴软组织缺损的足部损伤25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22例,女3例;年龄32~63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13例,交通伤9例,机器轧伤3例。骨折伴足背侧软组织缺损,面积在2.0 cm×2.0 cm~3.5 cm×5.0 cm。合并骨折类型:4,5 跖骨基底骨折7例,按Hardcastle分型:A型5例,B型内侧脱位3例,B型外侧脱位2例,跟骨骨折术后伤口皮肤坏死9例。7例行Ⅰ期手术,包括清创、内固定和皮瓣移植,手术时间在伤后3~7 d;18例择期手术,包括清创切痂、骨折复位内固定加皮瓣移植,伤后至择期手术时间为7~21 d。

1.2 手术方法

术前使用彩色超声多普勒于外踝上3.0~7.0 cm处探测,确定皮瓣旋转点。测量软组织缺损面积,留取大于缺损边缘2.0cm左右的标识布样。取侧卧伸膝位,患肢不驱血气压止血带控制下手术。腘窝中点至跟腱与外踝中点的连线为血管神经蒂轴线,皮瓣蒂转折点不低于外踝上5.0cm,蒂宽不小于2.0cm。依次切开皮瓣腘窝侧缘、内侧缘、外侧缘皮肤及深筋膜,筋膜切取范围要超出皮瓣边缘0.5~1.0 cm。紧贴肌肉表面锐性切取皮瓣,注意显露并保护深部穿支,逐渐将皮瓣由远及近翻起。最后游离皮瓣蒂部轴线两侧皮肤,以此轴线切取2.0 cm宽的深筋膜蒂,皮瓣切取面积2.5cm×3.5cm~4.5cm×5.5cm。

所有骨折脱位在复位、骨折固定后均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至创面,对肥胖患者可带皮蒂经明道转移,继发创面多可直接闭合,张力较大者行游离植皮。

2 结果

25例皮瓣全部成活,6例皮瓣边缘局部坏死,经换药愈合,外形美观。术后X线示骨折脱位复位良好。所有患者均获10~16(13±2.5)个月的随访,骨愈合时间8~16(9±1.6)周。术后全部穿鞋行走。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标准[1]对患足功能进行评定:100~90为优3例,89~80为良8例,79~70为可2例,69~60为差1例。术后1例皮瓣转移区皮肤瘙痒,经皮肤科对症治疗好转。

典型病例:患者 男,59岁,因重物砸伤左足2 d入院。查体:左足背外侧皮肤瘀黑,面积约2.5 cm×3.5 cm,X线片见第5跖骨基底骨折,伤后10 d行切痂清创,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固定,皮瓣转移术。术后皮瓣顺利成活,随访1年,患足外观好,踝关节伸屈正常,足行走正常。

3 讨论

3.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适应证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可用于修复小腿中下段、踝及足部近1/2处的软组织缺损[2-4],基于解剖学研究在腓动脉近端灌注亚甲蓝,发现小腿后部亚甲蓝染色范围上至小腿中上1/3处,两侧达小腿侧中线,远端至外踝上4.0~5.0 cm。腓动脉最低一个肌间隔穿支血管在外踝上5.0cm处。因此,根据腓肠神经皮瓣供血特点,安全的切取范围为上界不应超过小腿中上1/3,两侧不应超过侧中线,蒂长以皮瓣旋转轴点至缺损区近端的距离加上2.0 cm为宜。根据皮瓣大小不同,蒂部可携带1.0~2.5 cm皮蒂,筋膜蒂宽2.0~3.5 cm。本组皮瓣部分坏死6例,均系皮瓣近端切取超过小腿中上1/3而致转移后皮瓣远侧部分出现血运障碍。因此,皮瓣切取范围超出其血供范围是影响皮瓣成活的最重要因素。中足部尤其是靠足内侧软组织缺损应谨慎选择,若为肥胖患者的病例建议不用[5]。本组1例超过足背内侧,术后局部皮缘坏死,笔者建议中足内侧以远的皮损选用其他皮瓣[6,7]。对肥胖患者,应明道切开皮肤,经明道转移,皮瓣蒂部可保留2.0cm宽皮桥,以免缝合皮肤后张力过大压迫蒂部,造成皮瓣血运障碍。

3.2 该术式注意事项

对于皮瓣的选择,应遵循“宁简勿繁,宁近勿远,能带蒂不游离”的原则[8]。术前根据足部创面缺损的形状、大小设计皮瓣,在最低旋转点之上测量覆盖创面所需皮瓣的长度。注意事项:⑴为提高手术的精准度,术前常规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探测主干血管及穿支的位置及数目;⑵清创后根据皮损剪取布样,设计皮瓣的大小和形状;⑶从皮瓣近端横行切口,暴露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结扎小隐静脉,保护好腓肠神经;⑷在腓肠神经深面向远端游离皮瓣,皮瓣筋膜层可与皮肤临时缝合,方便牵引;⑸皮瓣游离至蒂部时注意保护穿支血管不受牵拉,可携带少量筋膜蒂,旋转皮瓣覆盖创面;⑹由于外踝部皮下组织游离度有限,血管蒂的转位可前置于外踝前侧,皮瓣缝合应无张力;⑺为保证蒂部松弛和皮肤缝合无张力,切取皮瓣面积应比缺损创面扩大15%~20%,肥胖患者应进一步扩大比例;⑻皮瓣下置引流,防止血肿形成;⑼缝合线间距不宜过密,以免引流不畅或压迫皮瓣蒂部,造成坏死;⑽若术后出现蒂部张力较大或回流不畅,应及时拆除蒂部部分缝线。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解剖位置恒定、血供可靠、易成活、切取简便等特点,并且皮瓣厚薄适中,有良好的耐磨性,可设计成较长皮瓣移位修复中足部组织缺损等,是重建足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本组病例主要针对中足部及足跟部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外形小巧、美观,继发创面可直接闭合,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1]Teng AL,Pinzur MS,Lomasney L,et a1.Functional outcome following anatomic restoration oftarsal-metatarsal fracture dislocation[J].Foot Ankle Int,2002,23(10):922-926.

[2]刘兴邦,王运涛,陶圣祥,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6,30(4):395-396.

[3]罗鹏,周斌,刘科,等.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6,39(5):504-505.

[4]余健,马海燕,张民,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分坏死原因探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30(2):107.

[5]李荣文,郭炜,苏涛,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3,26(5):295-296.

[6]崔光秀,金一正,邵忠,等.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6,30(1):108-109.

[7]冯经旺,徐杰,冯运华,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34(3):232-234.

[8]钟世镇,徐永清,周长满,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基础及命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22(1):37.

猜你喜欢

外踝腓肠显微外科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扩大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合并外踝骨折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带线锚钉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合并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研究
VAC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效果分析
外踝撕脱骨折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
腓肠神经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55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