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站运行现状的研究
——以番禺区三个康复站为例

2018-01-29金艺涵何旭琴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番禺区广州市残疾人

金艺涵,何旭琴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残疾人作为社会中较为弱势的群体,应受到更多的关怀与帮助,如邓朴方在《人道主义的呼唤》中所言:“康复事业是人道主义的生动实践”。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社区康复。2010年发布《社区康复指南》指出:“社区康复是实现残疾人康复、使残疾人享有平等机会和融入社会的社区发展的一项战略”。

为顺应我国跟随国际脚步积极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趋势,广州市于2013年出台《关于印发广州市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建设及规范社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每个街(镇)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站进行试点,未来将在广东全省推广。本文目的在于对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站的运行现状进行探索,研究运行模式中可供其他地区借鉴的成功经验,并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探寻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一、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概况

(一)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整体概况

目前,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基本形成了以市残联为主导、各区残联协调、各街(镇)落实的工作体系,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以居家康复为主、到站康复为辅的康复模式,社区康复工作稳步推进。但总体来说,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工作呈现不平衡的情况。就行政区之间而言,有些社区并未实际展开工作,仅是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挂牌于工疗站下,甚至康复站已是一种半瘫痪的状态。就行政区内而言,康复站的发展进程亦有所差异。在所走访的行政区中,番禺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站相对来说建设得更为完善,因此我们选择该行政区作为本项目的重点研究对象。

(二)番禺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概况

番禺区目前共14个康复站,基本覆盖区内每个街(镇),康复师总人数(包括实习生)有39位。区内各康复站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建设,并非僵化执行。由此,我们在14个康复站中选择其中3个较为典型的建站方式进行细化探索,向不同调查对象发放问卷,选择个案进行访谈,以期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三)三个典型康复站概况

善世堂残疾人社区康复站与该街道的工疗站分开建设,站内主要设有站长、协调员、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位,分工明确,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心理辅导等康复服务。目前,到站接受康复训练的残疾人为33人,多数选择居家康复训练。

沙湾镇残疾人社区康复站与沙湾镇的工疗站合并建设,分别挂牌。残疾人需要向村委、居委或者街道办事处申请办理残疾人证才能享受康复服务。目前,接受该站康复训练的残疾人为20人,大多数也倾向于居家康复训练。

大龙街残疾人社区康复站采用的是以社区医院的中医理疗室为依托,与社区医院理疗室的康复器材实行共享的建设方式。残疾人需要有医院、居委会的证明,并且限于广州户口。康复师有2人,进行居家康复训练的对象有14人。

(四)调查问卷数据来源与分析

1.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本课题组关于广州市番禺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站运行现状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对象为广州市番禺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站的工作人员、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

2.数据分析

(1)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工作人员

从统计的数据上看,目前康复站提供的康复服务种类较多,康复对象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或工作人员的评估确定,选择所需要的康复服务。康复站的资金来源由政府拨给的占73.1%,小部分来自社会捐助。同时,工作人员总体年龄较为年轻,学历程度较高,工作年限基本为1-3年,反映出目前康复站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高,经验较为充足,能给康复对象提供较为专业的康复服务。康复站工作人员接受培训的频率较密集,一个月接受一次培训的比例占80%,两年内接受过培训的级别多为地市级,这体现出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更新速度较快,不断地学习,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能力。从调查问卷及访谈记录上看,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比较喜欢自己的工作,但偶尔也有一些消极情绪,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康复对象不配合,工作量大以及社会外界的看法。因此,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也要多加关注,协调工作量,给予他们适时的关怀。同时,从工作人员的角度观察,大多数康复对象对于康复训练的热情都比较高,乐于与他们交流。

(2)残疾人

本次调查针对残疾人发放的问卷共62份,回收62份,有效问卷62份。从数据上看,参与康复站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年龄较大,多为中老年人,46-65岁的占51.6%,65岁以上的占38.7%;年龄较小的残疾儿童或成年残疾人偏向于选择更为专业的康复机构或康复学校进行学习、康复。从调查结果看,康复站现有的康复项目基本上能满足残疾人自身的康复需求,但残疾人自身对于康复训练的需求最主要的仍是指导训练,占比30.5%;其次是制定训练计划,占比为28.7%。这说明残疾人对于康复需求仍注重于身体机能的恢复,对于心理上的恢复重视程度不高,但康复站中所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也能较好地关注他们内心的痊愈。另外,在遇到问题时,求助对象中康复站工作人员的比例虽占一定比例但不高,康复站工作人员与残疾人间的交流仍需加强。

(3)残疾人家属

经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家属对于家庭中的残疾人接受康复训练持有高度的认可度,对于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后的康复效果有很好的评价,效果很好的比例占比88.9%。通过访谈,我们项目所接触的残疾人家属大多数对康复站及其工作人员的评价都很好,基本上都表示康复站的工作人员非常尽责,对于残疾人在康复训练以及他们日常家庭生活都非常关心,对于残疾人的康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助力残疾人再次融入社会生活。

二、番禺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站的优秀经验

(一)整合资源,灵活建站

番禺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站的建设在整合总体资源的基础上灵活建站。本文所提到的三个社区康复站建站方式均不同,各有优势,但拥有共同的本质,即将可利用的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使残疾人享受更周到、更完善的康复服务。

(二)注重工作人员的培训

为适应残疾人日益增多的康复需求,番禺区社区康复站定期组织康复师进行专业培训,通过专业知识的交流与更新,提高康复师的专业技能。另外,康复站定期组织站间康复师交流,以实现各站之间建议经验互传,提高康复服务水平。

(三)运作资金来源多元化

善世堂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是通过慈善团体善世堂资助、在民营企业家慷慨支持下建成的,资金来源不再依赖于政府拨给,善世堂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在创新“公办民助”方式上做出了新探索、新尝试,值得其他康复站借鉴。

(四)多部门支持

目前,番禺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站的工作是以市残联为指导、区残联协调、街(镇)康复站落实工作的形式推进。在此过程中,除了残联系统内部的相互支持,其他相关部门也给予了协调与帮助。

三、番禺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站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康复训练时长的规定较为僵化

经调查访谈,康复站工作人员及残疾人家属共同反映的一个问题是康复训练的时长在政策上的规定较为僵化,每个残疾人在康复站可以享受的康复训练时长仅为3年,到期后一般不能再次申请。

(二)职业康复人才不足

如今,国家对康复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保守估计至少需要50万康复专业人才,而实际从事康复相关专业的人员仅数万人。在番禺区共有14个康复站,康复师人数(包括实习生在内)不足40人,平均每个康复站仅能配备不到3名康复师,只能基本满足大部分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三)康复站的康复器材利用率较低

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内部皆有配备康复器材供残疾人使用,但因目前大多数残疾人选择居家服务,站内较复杂的康复器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存在康复资源浪费、康复器材作用减弱的现象。

四、广州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站运行机制改进措施及建议

(一)科学规定康复训练时长

目前,政策上对于康复训练时长的规定较为僵化,因此康复训练时长可以转变为针对个案进行灵活调整,定期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或缩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康复资源的浪费。

(二)明确服务量,扩大康复人才队伍

目前,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量比预估的大,在政策上应明确服务量,利于工作人员提前做好工作计划。另外,残联及康复站的人才管理部门要善于从医学院校招录优秀的毕业生,经严格培训后上岗,扩大工作队伍。

(三)鼓励利用康复站康复设施,开展康复意识宣传

在符合本地区康复站运行机制的前提下,多鼓励残疾人到站使用社区康复站内的康复设施,减少器材的闲置率。依托医疗卫生机构、志愿者组织、托养机构等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康复知识、服务站的宣传,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提高康复技术指导,形成人人都有康复意识的大环境。

猜你喜欢

番禺区广州市残疾人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南雅学校作品集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我骄傲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