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天津红色文化认知、参与、需求状况的调查
——以天津某高校为例

2018-01-29王丽君王昊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精神

王丽君,王昊

(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13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社会与学校更应重视在青年一代身上的弘扬和传承,引领新时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奉献祖国的思想动力。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不仅留下了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革命遗迹,还有前辈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砥砺奋进的精神文化。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指明了方向。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主要指的是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与自由,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系列的革命文物、革命文献、文艺作品、革命纪念地、战争遗址、革命领袖人物故居、革命根据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传统。红色文化中不仅包括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传统等精神文化,还包括承载红色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是承载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物质性实体,像革命战争遗址、革命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它们是革命实践活动的物化成果。红色文化物质载体不仅仅能够为历史留下深刻印记,还能够对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直接现实性体验。杨帆认为红色文化资源的最大价值在于德育,通过话语功能使受教育者感受到红色文化资源内在的精神力量。张来成强调应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实践与网络课堂,使学生方便、快速地了解红色文化,进而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檀江林与项银霞提出应将社会价值指向、人本指向、问题指向和实践指向作为红色文化传承应遵循的目标理念,并开创性地提出了“多维互动”的红色文化宣传路径,创建了“协同一体”的文化宣传体制。上述研究表明,红色文化的理论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课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天津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物质载体资源和思想资源,并且对老一辈革命家所传承下来的红色精神文化也有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探究大学生对天津红色文化在的认知、参与及需求状况,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天津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的认知程度,为今后改进提升天津红色文化宣传重点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并且结合同学在天津红色文化宣传中的参与程度,能够为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形式创新、宣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探究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需求特点,能够使红色文化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指向性,对今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与红色文化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

笔者在天津某高校大学中随机抽取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采用《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了解状况》的问卷进行调查,一共发放220份问卷,回收202份,其中有效问卷202份。本次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认知情况、参与情况和需求状况四个部分。从性别看,男生68人(33.66%),女生134人(66.34%);从出生地分布来看,91名同学来自城市(45.05%),111名同学来自农村(54.95%);从独生子女情况中可以看出,86名同学为独生子女(42.57%),116名同学来自非独生子女家庭(57.43%);从政治面貌来看,共青团员175名(86.64%),中共党员 17名(8.42%),预备党员10名(4.95%);从专业分布来看,文科专业学生45名(22.28%),理工科类学生58名(28.71%),艺术类学生9名(4.46%),管理类学生72名(35.64%)。

(一)对红色物质文化认知度较高

总体来说,大学生对于天津市的红色物质文化了解程度较高。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天津市的金汤桥会师公园、中山公园、黄崖关长城碑林、盘山烈士陵园、天津觉悟社纪念馆等地的了解程度均在21%-33%,表明大学生们对这些革命旅游景点都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对于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的熟悉度最高,分别达到81.68%、76.24%、60.4%。这几组数据说明作为天津市红色物质文化的重要代表,纪念馆与革命景点的宣传能够使学生们对于天津市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刻的了解,并为学生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展示。通过对纪念馆、革命遗址的参观学习,可以切实达到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物质载体与其精神文化载体认知的层次,达到普及、认知、提升的教育目的,并且深化学生们对于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的理解。通过调查进一步发现,大学生对于革命的文艺作品有44.06%的喜爱程度,对战争遗址有47.52%的喜爱程度,革命纪念地、革命领袖人物故居的喜爱程度都达到41.09%。可见,以天津市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深层次开发更加贴近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十分重要。

(二)对红色精神文化内涵有深刻认知

红色文化中的精神载体是红色文化精神的根本,也是将革命精神与革命道德传统继续传承与发展的根本保障。对于红色精神文化,73.76%的学生选择热爱祖国,57.92%的学生选择艰苦奋斗,53.96%的学生选择无私奉献。可见,学生们对于革命精神与革命道德传统的认识理解主要体现在对于爱国主义精神与自身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对于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认识。作为青年大学生,面临当今信息快速传播与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人民凝聚力的增强不仅能够稳定社会主义进步与发展,还能够使学生们树立面对困难团结一致、迎难而上的精神。对于红色精神文化的充分学习理解,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公民思想道德水平,抵制和打击当今社会上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都有着积极作用。在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精神与革命道德传统的同时,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对红色文化作用有深刻认同感

红色文化所包含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是学习与发扬老一辈革命精神与革命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作用和广泛影响。深厚的红色文化精神,包含了历史印证、文化传承、政治教育、增强感召力等不同作用。调查发现,44.06%的大学生认为增强人民凝聚力是红色文化最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不仅能够让我们铭记历史,以史为鉴,还能够让学生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优秀的革命传统。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感召下,71.29%的学生们认为红色文化精神能够向青年人倡导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68.81%的学生们认为能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57.43%的学生们认为能够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53.47%的学生们认为能够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作用具有深刻的认同感。红色文化对继承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培养“四有”新人指明了方向。

二、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活动的参与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红色文化的参与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庭、学校等传统渠道。对大学生参与度的调查,不仅能够了解学生们的参与形式,还能够为改革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提供理论基础。

(一)学校组织参观是大学生学习与了解红色文化的主要形式

由于红色文化的普及程度广泛加深,调查显示,有17.82%的学生会自行前往参观,但由于受到个人喜爱程度与专业背景的影响,在自行前往参观的人中,文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占到11.55%,而艺术类、管理类的学生自行前往参观的参与程度不足3.45%。进一步调查发现:8.55%的文科专业学生在接受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后,觉得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课业文化知识,还能够拓宽自身的专业视角,对自身的收获非常巨大。调查进一步发现,16.32%的学生选择与身边的朋友一起前往,10.4%的学生是与父母或长辈一同前往参观。可见,红色文化在同辈群体与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同样重要。调查表明,55.45%的学生依旧是通过学校组织的传统方式参与到红色文化活动中,可见,学生们参与红色文化活动的方式除了自身兴趣与专业需求外,主要是通过学校的组织来参与到活动中。学校作为红色文化宣传的前沿阵地,对学生们学习红色文化知识,提升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理论知识从课本中走出来的实践体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方式趋于多元化

对于红色精神文化知识的学习渠道方式多种多样。学校课堂、广播电视新闻依旧是学生们学习革命精神与革命道德传统的主要方式,分别达到64.36%与51.29%。但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标语宣传及手机等新媒体学习的学生也占到22.77%与25.73%。可见,新兴媒体的宣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们学习了解红色文化的渠道。在探究学生以何种主要方式参与红色文化学习的过程中,作者发现,84.16%的学生通过观看革命电影的形式参与红色文化的学习中来,71.29%的学生选择参观革命景区,52.97%的学生通过看革命类型书籍了解红色文化,51.49%的学生选择革命歌曲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学生们在培养自身兴趣的同时,也能够获得丰富的教育体验,并且50.99%的学生表示如有此类活动,还愿意继续参加。与此同时,51.98%的同学表示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学习并了解革命精神与革命传统道德精神,加深对革命文化的总体把握,深化自身的理解认识,增强了革命文化精神的获得感、体验感。

(三)活动形式化,宣传力度不大是影响参与度的主要因素

为了更好地提出优化红色文化教育传播方式的对策,作者对影响学生参与度的原因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认为教育活动往往对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不强,容易造成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减弱;35.15%的学生认为天津红色文化宣传中往往还存在一些盲区,对于天津红色文化的了解认知还存在片面性。在学习反馈中,有36.61%的学生表示通过参与红色文化活动,促进了自身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但由于自身实践能力的缺乏,往往导致红色文化精神很难转变为实际行动。虽然教育形式、参与方式不断改变,但是依旧会存在少部分学生虽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是对红色文化所表达的内涵与意义尚不能完全理解。由此可见,在学习红色文化过程后,针对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需要加强统一的学习反馈与学习指导,明确教学目的性,降低学生的盲从感。正是因为学生盲从式的学习,所以容易造成自我学习热情的缺失,从而31.19%的学生对于红色文化学习活动采取有组织就去,自己不会去的消极态度。

三、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优秀的革命传统仿佛已经褪去了继续传承的色彩,但是事实证明,优秀的文化依旧对于当今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对革命精神与革命道德传统的学习依旧具有现实意义。

(一)希望通过学习红色文化,提升思想动力,坚定理想信念

调查结果显示:41.58%的调查者在参与过红色文化的学习后,学习动力明显提升,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深化了对课本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识,对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与革命道德传统有了更加现实性的体验。学生在传统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思想政治内容的体会,往往造成思政课堂教育实效性降低。在开展“三进”工作中,红色文化的积极利用,对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与学习热情有很好的激励作用,能够增加学生课堂互动频率,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希望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增强对革命文化的新认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0%的学生通过学习红色文化,明确了自己的理想信念;29.21%的学生认为学习红色文化对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有着积极作用。同时,73.76%的学生表示希望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使自身对革命文化的认识有更高层次的提升;57.4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领会到老一辈革命家经历的艰难岁月,体会到当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由此可见,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宣传不仅仅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还能够提升自身的修养,促进自我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对于红色文化的学习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学生们自身的学习生活都具有深远意义。学生们希望通过对于红色文化的学习,来达到促进自身学习和提升专业文化知识的目的。

(三)希望通过学习红色文化,深化对天津红色物质文化认知

通过调查可知,虽然天津红色文化宣传中往往还存在一些盲区。但学生们对于红色文化的学习体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5.15%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参观革命文化区与纪念馆来提升对于天津红色物质文化的认知,50.99%的学生表示,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学习,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深化了对天津红色物质文化的认知,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天津红色物质文化的宣传作用。由此可见,对于学习了解天津红色物质文化,学生们表现出积极态度。青年时期是人生学习的黄金期,对于知识的渴求,与理想信念的追求是青年人最鲜明的特点。与此同时,青年时期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也有利于天津红色物质文化在学生中的广泛传播。

四、对策与建议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红色文化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非常重要。基于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情况,对于增强红色文化的普及,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学校组织引导,提升教育活动时间与频次

调查结果显示:64.85%的学生认为学校缺乏对于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们对于学习方式比较茫然;62.87%的学生认为教育活动的时间频次不够紧密。针对此种现状,学校可以通过对课程的统筹安排,利用学生学习的空余时间,每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与红色文化有关的主题讲座,介绍红色文化的内涵意义。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学校,可根据学校历史特点,以学院带动班级,半个月或者一个月进行一次对学校红色文化的学习,参观周边红色景区、纪念馆等,切实做好学校组织引导作用,强化学校对于学院的监督管理,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参与频次。

(二)加强自身学习,成立社团,促进学生交流

调查发现,仅有8.91%的学生是通过同学间交流的方式来了解革命精神与革命道德。进一步调查发现,42.57%的学生认为成立社团能够更好地开展革命知识宣传。由此可见,学校中学生们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可以借助同辈群体的特点来进行宣传。所谓同辈群体,是指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群体。在同辈群体中,由于关系的密切性,可以使革命精神与革命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通过成立红色文化社团,使志趣相投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动氛围,使自身学习的知识面得到拓展,让学习产生更实际、更积极的效果,提升参与社团活动的体验水平。

(三)拓宽教学载体,使多媒体资源与学习方式相结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尤其是对于革命传统及革命道德的教学中,44.06%的学生认为扩宽教学载体,应用多媒体设备的形式更能被学生们接受。56.93%的学生认为观看革命题材电影的方式更能促进革命精神知识的宣传。在教育过程中,理论的灌输方式虽然能够提升学生们对于革命精神的认知,但是知识理论过于呆板,对于调动学生们积极性作用甚少。课堂中引用多媒体设备与资源,书中的知识背景信息可以通过革命题材电影片段加以展示,在活跃课堂气氛的过程中,加深学生们对于背景信息的了解,使学生们对于革命的历史意义理解得更加深刻。

(四)开展思政课程改革,拓展多元化课外活动

在众多红色文化物质载体中,53.47%的学生对革命文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45.05%的学生也认为开展文化课有利于革命精神的宣传。在学习过程中,学校可将革命文物与文化课相结合,让文化课走进革命文物展览馆。在参观前,老师在课堂中以理论方式加深学生们记忆,使学生们基本掌握革命背景、人物、事迹等信息;在参观过程中进行讲解,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们更加了解革命精神中那些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鲜活事例;在参观过后,可以以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升学习效率,将所学过的知识得以展现。

五、结论

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发扬,能够使大学生明确自身理想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学习的决心。虽然天津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与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融入感还需加强,但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为天津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学习的需求也为下一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做出了方向性指引。当前,红色文化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还需要社会、学校、学生群体等各方面共同努力,从制度、课堂、教学等方面建立完善的体系,营造出一个寓教于乐、生动鲜活的学习氛围,让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与优秀的革命道德文化督促着年青一代人的奋斗,使年青一代人居安思危,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中国的出行革命
追忆红色浪漫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