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精准资助下的程序公平与实体公平困境研究
——湖南X高校Y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分析

2018-01-28谭亚军潘用学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民主评议申请者资助

谭亚军,潘用学

(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这进一步明确了当前资助工作的任务。对高校来说,当前资助工作的重点就是如何做好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科学规范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家困生)认定工作是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的基础,是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承诺的基础。

X高校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欠发达地区,相对于湖南长株潭地区高校家困生较多。Y学院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单位之一,承担着资助工作的重任,但当前高校的家困生认定工作却因种种现实面临着“公平”的困境。基于此,本文以湖南X高校Y学院精准资助下家困生认定的工作实践为依据,从认定的程序和实体出发,以回收的1186份“家困生认定实施情况”问卷调查数据作分析,对高校如何实现更公平精准的家困生认定进行思考。

一、程序“公平”的追求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2007]8号文件和湖南省教财厅[2016]6号文件要求,湖南X高校制定了家困生认定管理办法。据此办法,Y学院的家困生认定工作分为特别困难和一般困难二个等级。采取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班级民主评议与二级学院认定工作小组审核相结合的办法。

班级民主评议作为认定的最重要环节,为了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平,该环节有两个步骤:第一,寝室长组织寝室成员初评。寝室同学最熟悉申请者的日常生活情况及消费情况等。第二,班级评议小组初审。寝室长初评后将名单交给班级民主评议小组,各班一般采取申请者写申请书,民主评议小组查看申请书后投票确定家困生认定名单,后将名单报二级学院认定小组。这种方式不但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申请同学的隐私,也做到了程序的公平公正。在问卷调查中,5.14%的样本同学认为家困生评定程序很公平,49.75%的样本同学认为比较公平,说不清的占27.49%。总体而言,超半数的学生认为家困生认定在程序上是公平的。

为确保班级民主评议小组公平评议,避免辅导员或其他任课老师及党政领导权力寻租,Y学院还要求班级民主评议小组上交评定名单的同时签署民主评议责任状,并将初评名单和签署的责任状在班级公示。

二、实体“公平”的困境

在家困生认定中因缺乏调查了解、定性分析、审核复查,无法对全部申请者进行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估比较,做到“实体”真正的公平难度大。

(一)认定依据可信度差

申请者需提供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作为认定依据,但认定依据的可靠性却明显不够。当地政府作为学生家庭的管辖单位,由当地政府出示的证明材料应该具有很大的可信度。但现实情况是,中国的人情社会使“关系”成为能否顺利得到证明的重要资本,这使作为主要认定依据的证明材料掺杂“水分”,“伪贫困生”出现。

按照2017年湖南省资助中心的要求,X高校最新规定,建档立卡等七大类学生(以下简称七大类学生)持相关证件或证明材料可直接被认定为特困等级,不需要再次经助学金评定流程直接获得一等国家助学金。这种巨大的吸引力使七大类学生突然增多,不能提供证件持当地乡政府或者扶贫站盖章的相关证明。班级同学反映建档立卡等七大类中有些学生日常消费水平高,从现实表现来看并不贫困。这也是调查中占比50.76%的学生认为班上被评定的同学未必都是困难同学的原因之一。证明材料的失真增大了贫困认定的难度。

(二)民主评议难以服众

班级同学最熟悉申请者的日常生活、消费情况、平常表现等,由班级民主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应该是比较公平的。但是,申请者的人缘关系却成为民主评议的绊脚石。在问卷调查中,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被认定的第二原因就是班级人缘关系不好占比26.48%,(第一原因是本人不申请占比44.27%)。当某申请者寝室关系差时,寝室初评就可能落选。另为保护申请者的隐私,班级民主评议小组采取小组范围内评议的方式,相对于申请者在全体同学面前“演讲”陈述,班级全体同学投票这种方式极大地维护了申请者的自尊心,但这种小范围内的评议却可能存在或被班级同学认为“暗箱操作”。

(三)定性分析缺乏结合

日常消费水平本是贫困生认定的重要因素,在你认为家困生认定最重要的因素是哪些(限选三项)的问卷调查中,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选择的前三项的分别是家庭困难程度占比93.76%、日常消费水平占比71.42%、学习成绩占比55.4%。但Y学院一卡通管理不够规范,大数据统计难度大,无法给予资助认定工作数据支撑。另七大类学生不论日常消费水平如何,只要持有效证明就能够被认定,这使民主评议小组在具体评议中对七大类之外的其他申请者不知如何考量日常消费水平这个因素。根据工作经验,比如将笔记本电脑、品牌衣物等作为不能被认定的消费标准,但确实存在部分同学的一些高档次物品可能来源于亲戚赠予,这种“一刀切”方式也会影响公平性。

国家资助的对象应是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热心公益的学生,这也是受助者应该尽的义务。辅导员、班主任应该深入学生,切实了解申请者学习、生活以及目前已经受资助、在校表现等等最真实情况,应该把这些情况定性分析作为认定的衡量因素,但实际情况是辅导员、班主任因工作量大无法深入了解,为了规避责任,也不得不采取直接由班级民主评议小组投票决定的方式。因此,由于对申请者真实情况了解不清、不准,造成“轮流坐庄”的认定现象,这种表面的公平实际上是对真正困难学生的极大不公平。问卷调查中,占比56.46%的同学认为班上还有家庭十分贫困却没有被认定的同学。

(四)资格复查开展不够

资格复查是核实认定者家庭真实情况、做好认定工作动态管理、使认定更为公平的重要手段。X高校要求每年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不定期资格复查,可通过电话访问、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但实际情况是,资助工作队伍建设不够、资源支持不足。二级学院的资助工作一般是由辅导员兼任,辅导员本身就有繁琐冗杂的工作,难以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核实。另外,实地走访工作每二级学院按照千人以下选取二位同学家访,千人以上选取三位同学家访,家访比例极小,效果不佳。

因此,即便是在证明材料可信度差、班级民主评议受到诟病的情况下,为规避责任风险,Y学院在认定过程中也只能依赖证明材料及班级民主评议,甚至还发明出班级民主评议小组签署责任状的形式,来追求程序上的最大公平。程序公平和实体公平两者并不冲突,但当实体公平难以保证下,追求程序极大公平的认定方式,已经使认定工作偏离了“公平”的轨道,相悖与精准资助的目标越来越远,更无法涉及资助育人。

三、精准资助下“公平”认定的对策

(一)学校重视,做好资助队伍建设

X高校各学院资助专干由辅导员兼任,因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最了解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在校表现情况,具有合理性。但是兼职工作给本身就有大量工作的辅导员增加了工作压力,学校应增加对资助专干的待遇,加大对资助专干培养,多提供外出交流培训和学习机会,保证资助工作队伍稳定。X高校虽然每年都会对各二级学院资助工作进行考核,但考核后并没有表彰先进,应加大资助工作评比表彰力度,提升二级学院资助工作的积极性。学校还应加大对家困生认定工作的财力投入,使无论通过电话核实还是家访的实地调查工作都能顺利开展,使资助工作者愿意投入调查工作,而不是“蜻蜓点水”式使复查工作形同虚设。

(二)顶层设计,制定认定评估体系

学校应该做好顶层设计,由校资助中心牵头,积极组织各二级学院资助专干及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商讨意见,制定出完善的家困生认定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应该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将学生家庭经济实际情况、学生日常消费水平、在校表现、学生家庭及学生本人突发情况细化分类纳入评估体系,将家庭人均收入、消费水平等这种可量化指标与在校表现等不可量化的指标相结合,保证认定工作的实体公平。该评估体系还应有极大的可操作性,便于认定程序的顺利进行。

(三)加大教育,做好资助育人工作

资助育人就是培养、培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做好其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在问卷调查中,高达62.98%的样本同学认为获得资助同学服务意识一般。Y学院已经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库”,将受助学生全部纳入该库,同时Y学院有两个志愿服务团队:爱心支教团和求真服务团提供了志愿服务的平台,增加了学生热心公益,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仍需搭建更多实践平台,增加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问卷调查中占比77.99%的同学认为应该加大对受资助同学的心理辅导,要关注家困生心理,正确引导使其能够正面面对家庭困难事实,积极申请相关资助;要让他们树立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的信心,消除等靠要的心理;减轻家困生的心理压力,做好学业和就业指导。此外,还要做好学生的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使学生能够诚实地反映自己家庭经济情况,保证认定工作的公平,使资助工作真正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民主评议申请者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建立
赴美签证申请者或需提交社交媒体个人信息
Electro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romote regeneration of injured sciatic nerve through Schwann cell proliferation and nerve growth factor secretion
浅谈新形势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如何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德国接纳难民人数逾欧盟总接纳量的一半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