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数据库提升高校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2018-01-28胡家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法律援助资源共享服务质量

杨 灿,胡家栋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一、数据库概念

(一)数据库的内涵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其种类多种多样。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潮流下,它可以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从而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管理。

(二)数据库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从当前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来看,建立法律援助数据库具有一定必要性。法律援助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人员短缺,地域发展不平衡差别大,覆盖面较小等。若将各地的法律援助数据进行整合,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各地在实际开展法律援助之时,都可以运用该系统查找相关数据,从而可以促进地域间的法律援助工作者的交流,进一步缩小地域差异。通过对数据库中的案例的浏览,为实际解决法律援助问题提供了样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依托高校法律援助联盟为平台,建立数据库的可行性大大增加。高校法律援助联盟其成员多是由各个地区的高校组织组成,而从它们之中收集而来的数据,可以体现出地区的代表性、数据样本的丰富性、样本数量上的繁多性,这些条件的满足为建立法律援助数据库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数据库建立的模式与具体运用

(一)数据库的建立模式

从数据库的内涵可知,数据库是将海量数据进行存储的大型数据仓库,所以建立法律援助专用数据库,其数据的数量与质量对于建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数据库建立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由官方政府机构所提供的专业信息资源,而另一方面则是由高校法律援助组织通过自身实际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得到的数据。

这两类数据虽来源及性质都存在差异,但对于数据库的建立都是无法或缺的。官方数据是由国家为保障,政府机关具体实施所得,其体现出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对于建立法律援助数据库有指导意义。高校法律援助组织实践所得数据,通常都体现出较强的区域代表性,可以代表一个特定区域对于法律援助的需求,且以学生群体为收集数据的主体,更贴近高校法律援助的服务人员的定位,可以在高校法律援助组织的交流中产生共鸣,共同思考高校法律援助未来发展,对于法律援助的预期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数据库的具体运用

1.精准定位分析援助群体需求

法律援助组织运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得出该地的相关数据,通过众多数据的综合考察,可以得出精准的援助群体及其需求。将多种信息进行整合,再分析调查,而这里整合的信息主要是需求与群体。在符合提供法律援助的群体中,将其需求进行整理归纳,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援助,为其提供专业法律援助服务,解决其法律问题。

2.弥补服务人员法律知识空缺

基于法律援助受案范围及受助人员的特性,法律援助案件类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其服务人员专业素质提高。运用数据库的大数据分析,将案件资源进行规整,提炼出经典案例,以其为研究对象,通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弥补服务人员在开展法律援助时的法律知识的缺失,完善其知识体系,提高其业务水平。

3.及时收集援助群体反馈信息

通过数据库的运行,不仅使提供的法律援助更加具有专业性与针对性,也对于受助人的个人信息较为了解。法援组织可以通过其民政信息,与受助人建立起长期的沟通联系,对所援助案件的进一步发展情况与受助人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进行掌握与分析,从而提供更彻底、更高效的法律援助。

4.整合服务数据达到资源共享

此举意在将各阶段数据进行整合,达到多方面数据的存储,为各个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提供平台。其数据主要分为三个板块,分别为前期定位、中期运行、后期反馈。

前期数据主要用来准确定位受助群体及其需求,更加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援助;中期数据是在受理法律援助后,查找相似案例或问题分析,增加自身知识和经验,进一步服务受助群体;后期数据,是将反馈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三者相互结合,共同建立起资源共享机制。

三、利用数据库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一)利用数据库提供针对性的法律援助

利用数据库提供针对性的法律援助,主要是从群体、需求及认知程度三方面来考量。官方民政信息进行整合,筛选出符合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群体,在此类群体中进行具体的法律援助服务的开展。就需求与认知程度方面而言,以该地前期所提供的法律援助服务为基础,对该地居民的法律需求进行评估,提炼出需求量较大的法律问题;对所提供的法律援助服务及援助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本地居民对于法律援助服务的认知与接受程度。

以上三种数据相结合,可以对受助群体实现点对点的精准服务。“点对点”具体指由法律援助组织与受助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与沟通,针对其个人背景、法律需求、认知程度等有效信息进行一对一的法律援助服务,准确高效地解决法律问题,给受助人以最适宜的法律援助,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二)利用数据库开设专业性的法律培训

运用数据库的大数据分析,将该地区前期案件进行总结分析,从各类案件占总比的比例来看,得出该地的常见法律援助类型、法律问题。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整合,提炼出需求量较大的法律援助问题,以其为研究学习对象,通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弥补服务人员在开展法律援助时的法律知识的缺失。有方向性地对服务人员开展专业的培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其知识储备与处理案件的实务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另一角度来看,服务人员的专业性得到提高,其处理案件的效率会大幅提升,案件处理的时间会相应缩短,减少提供援助服务的拖延时间,更好提升服务质量。

(三)利用数据库了解多角度的社会反馈

数据库中的社会反馈,不仅仅局限于受助人对于本次法律援助服务的反馈信息,更应涉及不同的社会群体。例如,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其活动群体的反馈信息;对该地居民进行数据调研,其对于法律援助服务的认知程度的反馈信息;专业法律人士对于高校组织所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批评建议的反馈信息等。

将此类在法律援助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反馈信息进行集中的整合,经过专业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整个地区内的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的水平,也能看出各个区域内的服务水平的差异。且通过建立社会反馈机制,可以进一步完善自身所提供的法律援助的质量,为受助群体提供更高效的援助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四)利用数据库建立全方位的资源共享

据上文的描述,数据库涵盖了一次法律援助从前期准备到中期实施及后期社会反馈三大板块的具体内容,最终构建了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数据库的建立满足了各组织对于整体或部分的数据的不同需求。将法律援助具体过程合理拆分,用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最终以全方位、全角度去解决问题。

各高校组织亦可以以数据库为交流共享平台,学习其他高校组织发展较完善的部分,改进自己薄弱的环节,取长补短,积极提升本组织成员素质,减少区域差异。通过全方位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各高校法援组织的服务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猜你喜欢

法律援助资源共享服务质量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质量的提高
法律援助的中国模式及改革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法律援助是农民工的刚需
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快递服务质量分析
什么是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