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道德榜样教育的实效性路径研究

2018-01-28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榜样实效性道德

卫 鹏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 拉萨 850007)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对增强学生思想品德,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很大的帮助。榜样所宣传的思想,体现着社会所要求的主流思想,榜样贴近生活,传播正能量,榜样塑造不仅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还有利于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染力。

一、高校道德榜样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寻找到正确的精神寄托

近年来,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金钱至上、利己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年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困扰着一些年轻人的思想。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急需道德榜样教育引领学生的思想。榜样的感染力比较强,有利于帮助学生摆脱负面影响,寻找正确的精神寄托,还可以使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变得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感人事迹、先进典型、具体的形象案例,这些道德榜样更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给予正能量的熏陶,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高校道德榜样教育,还有利于增强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促进学生个人品性建设。据有关调查显示,榜样教育比告诫教育更能够增强学生自觉性,受教育者在高尚精神、模范行为的指引下,会自觉挖掘自身内在潜能,主动向道德榜样学习,增强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促进自身在道德榜样的感染下不断成长。

二、高校道德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榜样教育缺乏时代气息,宣传实施效果不佳

虽然高校道德榜样教育非常重要,但是由于一些高校榜样教育的教育方式方法不正确,榜样教育宣传实施效果不佳,导致榜样教育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榜样选择标准有待优化,榜样教育缺乏时代气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榜样教育,榜样的选择不能盲目,榜样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符合大学生精神世界。只有这样,榜样的选择才会真正发挥作用。榜样教育应该是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模仿,榜样教育不应该是强制性的动机和行为,应该是一种自愿自主的无意识。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让大学生产生模仿意愿,增强榜样教育的时代气息。二是榜样教育宣传实施效果不佳。宣传实施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榜样教育效果。以榜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应该以学生为本,与大学生的心理达成一致。有些时候,榜样教育活动内容古板,统一化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快餐式的榜样教育活动不接地气,很难激发学生的榜样学习兴趣,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榜样人物或榜样事迹过于完美也是一个问题,没有一点瑕疵反而会缺乏真实感,教育宣传也丧失了吸引力。

(二)榜样缺乏说服力、代表性,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

高校道德榜样教育,也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榜样人物只有符合学生需求,榜样教育的价值才能够充分体现出来。然而,在当代大学生榜样教师中,榜样缺乏说服力、代表性,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现象也比较突出,一些高校用于施教的榜样不仅缺乏代表性,而且缺乏说服力,这样的榜样反而会影响学生对榜样的认知。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神话、理想化、绝对化榜样人物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导致许多学生对榜样人物敬而远之,不愿意去模仿、学习。所以,榜样人物的筛选应该是贴近现实的,符合大学生需要的榜样形象,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如果榜样人物树立不准确,很容易走向极端化,榜样教育也很难获得良好的效果。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榜样人物必须体现时代性,作为宣传教育的参照,榜样所体现的精神一定应该是为大众所认可的,值得长期进行宣传教育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得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当然,榜样的内涵和价值也要体现时代性,在宣传教育过程中,不能够固守陈旧的榜样形象,要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榜样,增强榜样人物的感染力,榜样教育才会有效进行。

(三)榜样教育模式保守,忽视了人是榜样教育的基点

榜样教育模式保守,道德榜样教育方法陈旧,也是高校道德榜样教育缺乏实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高校道德榜样教育教学方法单一,以理论灌输为主,忽视了人是榜样教育的基点,在榜样教育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榜样教育缺乏人文关怀。导致一些学生觉得榜样的树立是学校的事儿,对榜样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导致榜样影响力显得明显不足。可见,榜样教育的教育模式保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思想。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榜样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榜样教育更加倾向于政治需求,忽视了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就是说,人的主体性作用被弱化,以行政力量来主导,忽略了人是榜样教育的基点,导致榜样教育的积极效果得不到有效发挥。一直以来,许多高校都是以行政力量开展榜样教育,岂不知,这种教育模式很容易使一些学生产生逆反或抵触心理,进而削弱学生的主体意识,尤其是那些发展欲望较强的学生,更容易对这些行政命令产生反感,影响榜样教育效果。

三、高校道德榜样教育的实效性路径

(一)加强道德榜样教育宣传力度,提升榜样宣传的实效性

要想增强高校榜样教育的实效性,在互联网环境下,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好大众传媒平台,利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微信、微博、QQ等网络平台,开展全方位榜样教育,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弥补榜样宣传上的不足。当代学生思维活跃,爱好广泛,现代大众传播媒介贴近学生生活,利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宣传榜样人物和事迹,可以使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有针对性地选择、关注榜样信息,与榜样教育实践活动相连。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官方微博、校报等,宣传崇高品质和先进事迹,运用现代互联网媒体提升榜样的影响力。调查显示,因为其灵活、方便、快捷,喜爱微博、微信的大学生占绝大多数,同时关注学校官网的大学生也比较多,所以高校道德榜样教育,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向全体师生传递正能量。另外,我们可以利用报纸、广播电台等舆论宣传阵地,利用校园官网开设榜样人物评选,引导学生积极推荐身边榜样人物,增强学生对榜样人物的参与,还可以创建校园榜样教育APP,以便于学生能够随时关注榜样信息,参与榜样人物海选的网络投票,更好地参与榜样教育。加强道德榜样教育宣传力度,组织学生参与热点讨论,更有利于渗透育人理念,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借力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打造榜样传播新平台,提升榜样宣传的实效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科学树立道德榜样,增强榜样的时代气息

在榜样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要不断加强学习,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挖掘大学生身边的榜样,使他们相互促进,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素质。榜样也是生活中的人,不是冷冰冰、高高在上的,个性化、多样化、真实化、生活化,是我们选择榜样必须考虑的。只有榜样与学生学习、生活距离较近,才能够实现学生群体信服。所以,科学树立道德榜样,要尽量选取学生身边的优秀者、校友、同学,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面孔,都可以成为学习的榜样。榜样要想被大学生所接受,榜样形象就必须生活化,生活化的榜样更具有感召力。要想让学生自觉自愿向榜样学习,榜样教育就要“因材施教”侧重“人文关怀”,要充分认识到不同类型的人榜样需求差异,做到因地、因时、因人而异地进行榜样教育,才能够激发学生创新进取精神,引导学生以榜样为参照,向榜样学习,形成良性自我教育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高校榜样教育比较注重形式,教育内容偏向于笼统,忽视内容和内涵,内容或形式千篇一律,说教色彩比较严重。榜样人物优秀品质宣传效果不佳,在多元价值观的今天,榜样教育应当具备时代气息,除传统的榜样教育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外,当代的榜样教育要多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现出不同方面的优秀品质。只有这样,榜样教育效果才会更好。

(三)创新榜样教育方式,增强榜样教育的感染性

众所周知,榜样形象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的特征,因此在榜样教育过程中,应创新大学生榜样教育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才能够有效增强高校道德榜样教育的实效性。社会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榜样教育也应该体现多样性,在强调人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要建立在人性关怀的基础上,唤起人们的主动认知,更多地关注人文关怀。根据学生特点实施“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榜样教育化为主动认知,使学生们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和魅力。人的情感认识呈阶段递进,榜样教育内容一定要触动学生的心灵,让榜样现身说法,通过榜样事迹感染学生,榜样教育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在互联网环境下,我们要有效利用互联网创新榜样教育方式,用陶冶渗透的方式进行熏陶。通过这些榜样人物传播先进的思想理念,引导大学生向榜样靠拢,利用榜样的形象、事迹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让榜样形象长驻学生心中,增强榜样教育的感染性,使榜样教育保持长效性,提升大学生榜样认识能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榜样教育的作用非常明显,作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榜样教育的实效性,不仅要注重提炼榜样教育经验,更要高度关注榜样的筛选,促进道德榜样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榜样实效性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