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发展而教
——关于课堂教学公平的思考与实践

2018-01-28王文英

江苏教育 2018年81期
关键词:公平差异评价

/王文英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的视频贺词中说道: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在这一倡议的召唤下,教育公平越来越引起各方的关注,并在广度、深度及内涵上取得重要进展。课堂教学公平是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得以落实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对课堂教学公平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反思发现,全面了解学生,构建新型的课堂文化,有助于为发展而教,并促进教学公平落在实处。

一、透视当下的课堂教学公平

写这篇文章之前,笔者访谈了不同学校的40多位教师,围绕三个问题请他们谈谈对课堂教学公平的认识和理解:问题一,你关注过课堂教学公平吗?问题二,你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公平吗,有哪些具体表现?问题三,你准备怎么做?

关于第一个问题,40位教师都表示关注过。他们认为,只有当教育公平落实到课堂中,才能真正地实现教育公平,因此,他们在课堂中努力践行教育公平。第二个问题的访谈结果是,所有受访教师都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公平。理由集中在以下几点:

其一,教师对学生关注程度的不公平。有教师认为,课堂上给予学优生和学困生的机会较多,而学业中等生的课堂表现机会相对少,兼顾“两头”的教学行为往往让学业中等生失去教师的关注。

其二,课堂人际关系的不公平。尽管“双主体”“师生平等”等观念提出多年,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例如:课堂上教师包办代替,学生主体性得不到真正落实;学优生受到教师青睐,在课堂上非常活跃,常因此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而学困生往往因分数低受到同学、甚至教师的冷言冷语。人际关系的不平等,给这一部分学生造成了心灵伤害。

其三,课堂教学评价的不公平。受访教师表示,课堂教学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推动教学进程,因此教师总是从“对”与“错”、“好”与“坏”的角度给予评价,很难做到根据学生的现实水平进行适切的评价。不同资质的学生,其认识程度、思维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对问题的解释和作答存在差异。

受访教师列举了很多课堂教学不公平的现象,从访谈记录分析,教师对课堂教学公平有所认识和理解,关注到“机会均等”“全面关注”“全员参与”“评价多元”等问题,并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然而,他们的实践并未取得实效性的进展。

教学公平是一个深刻的哲学话题。公平不等同于平均分配,也不是将课堂教学时间、作答次数平均分配给每个学生就意味着公平;公平也不等同于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教学节奏,统一衡量的评价标准未必是真正的公平。

二、对课堂教学公平的认识和理解

对课堂教学公平的理解,不应该简单地从多少学生获得课堂回答的机会、多少学生获得教师表扬、哪些学生进入教师的视野去衡量,而是应该从更内在的视角去认识和理解,这是改变不公平现状的前提。那么,何为课堂教学公平?

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公平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以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的不同,而以全面发展的观点平等地、人性化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美国教育学者内里(Nel1y)认为,课堂教学公平是指教师充分意识到学生学习或认知风格的多样性,并对每一个学生采取适当的教学。

综观各家所言,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公平是指教师发自内心地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通过施以差异性的教学,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讲,课堂教学公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任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都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课堂教学公平最关键的是要信任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需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很难做到真正的信任,尤其是面对反应相对迟钝、接受能力相对迟缓的学生。

2.尊重差异。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首先,正视差异,以平和的心态接纳班级中个体之间的差异,承认差异所导致的发展不同步的事实。其次,要了解差异,明确掌握班级中的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多大,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要利用差异,教师要善于利用差异,将之转化为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尊重差异,是尊重学生最突出的表现。赞科夫曾说过: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因此,尊重差异是衡量课堂教学公平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3.创造机会。

既然差异存在,又相信学生有无限的发展可能,那么,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及潜在的素质,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助力学生发展。创造机会需要转变理念,把学习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做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学生通过合作能学会的也不教,鼓励和支持学生学会独立学习。为学生创造机会就需要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张场个性的学习环境,这一环境是平等和谐的,学生不会因回答出错而受批评;这一环境也是催人向上的,能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并积极思考。创造机会还需要教师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发展。

4.确立标准。

因为差异,所以教师衡量学习的标准也应有所不同。一方面是评价标准,同一个问题,对不同学生而言所付出的努力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也要因人而异。另一方面,教师为学生制定的发展标准也要有所不同。虽然所学的是同一本教材、同一个内容,但教师需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补充学习材料,让他们接受新挑战;而对于比较特殊的学生,也可以适当放低要求,只要求他们掌握基本内容。总之,教师要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制定发展标准,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

三、构建新型的课堂文化,促进课堂教学公平

实现课堂教学公平,需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改变现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去了解学生的性格、思维特点、认知基础等,以此为据制定策略,建构新型的、为发展而教的课堂文化,促进课堂教学公平。

1.用“串联”实现全员实质性参与。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认为,“串联”是教学的核心,他主张要把教师和学生串联起来,把学生和学生串联起来。“串联”有助于课堂教学公平的落实。前文谈到,访谈教师认为课堂作答机会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然而有限的40分钟时间不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作答的机会,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事实上,真正的公平并非是表面上的回答与不回答,而是让每个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而“串联”能够促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因为串联能够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连接,引发他们对某一问题深入思考,相互补充完善,直至形成共识,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单个学生回答而导致学生游离课堂的情况。比如: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而是引导其他学生对他的回答进行评价并作相应补充,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全员实质性参与。

2.用小组协同学习实现学业优差生之间的互补。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学困生“吃不了”,学优生“吃不饱”的现象。教学是否能找到一种平衡,既照顾到学困生,又能满足学优生的学习需求呢?小组协同学习可以为之提供策略。小组协同学习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组间成员相互发挥优势,共同协作的一种策略。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有拓展和讨论的空间,并富有挑战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回答问题的顺序,一般可以先由学习相对后进的学生作答,再由学优生补充。另外,也可以实行“小先生”制,让学优生充当教师,在组内起到组织、协调、引领的作用。但小组协同学习要避免学优生一言堂,造成新的不平等。

3.用信息技术助力学习内容的选择。

真正的课堂教学公平是因材施教,实行差异教学。对于班内人数较多的班级授课制教学,其实施难度较大。但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破解这一难题。

一方面,开发资源库,集中师资将每部分的学习内容设计成三个不同难度等级,与此对应设计相应的基础性内容、拓展性内容以及研究性内容。不同的学习内容给了学生选择的余地和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这项工作需要备课组每个人分工合作,由点到面全面铺开并逐步完善。另外,可以开发系列微课,将学习前置,让课堂成为学生讨论、交流、答疑解惑的场所。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学习节奏和顺序。鼓励一部分学生提前完成学习任务,然后作为教师的助手去指导其他学生的学习。这样的教学安排调动了学优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了学业后进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全员学生实质性地参与学习活动。

信息技术的介入,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增加了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有助于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真正实现为发展而教。

猜你喜欢

公平差异评价
公平对抗
相似与差异
怎样才公平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笨柴兄弟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