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授之以渔不如让学生直接“抓鱼”

2018-01-28褚清源

江苏教育 2018年81期
关键词:驱动数学老师

/褚清源

有没有一种教学可以让核心素养有效落地?有没有一种教学可以助力学生学会自学,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有没有一种教学可以实现“教、学、做、玩”的合一?有没有一种教学可以协助教师从研究“教”的专家转变成研究“学”的专家?有没有一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研发力?有没有一种教学可以实现教学内容整合与教学方式变革的有机统一?

严育洪老师及其团队成员的行动研究成果“任务驱动式教学”对此做出了很好的回答。这一成果不是坐在书斋里研究出来的,而是严育洪老师与一线教师一起在教学田野里躬身深耕出来的,它携带着一线教育理想者和行动者的体温,是可落地、可迁移、可推广的成果。

有人说,一流的教师教状态。学生学习的状态好了,学习的结果自然会更好。那么,积极的、专注的、协作的学习状态如何才能出现?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学生能够遇见感兴趣的问题或任务。显然,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做到这一点。

严育洪老师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尽管一直在数学学科里实践,但实际上,其中的理念和方法适用于各个学科,并且已经从数学学科走向了跨学科的学习实践。它不是单纯的项目学习,但有时候某个任务就是一个具体的项目;它不是单纯的游戏化教学,但通常任务里融合了游戏元素;它不是单纯的问题导学,但任务里必然包裹着数学问题。

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法,而是囊括了课程、教法与学法的学科课改成果。在这样的课堂样态里,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二传手”,移花接木或做知识的拼盘,而是一个探究性、体验性任务的设计者。

这一成果重新定义了学习任务,这个任务可以是一个知识性的任务,但更多时候是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任务。它可能是一个研究项目,可能是一个体验式活动,也可能是一个好玩的游戏,这样的任务往往是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并且能直击学科本质的任务。当封闭性的问题变成了开放性的任务时,具体的学科知识便可能与生活发生更多的联系;当有意思的任务能深深吸引学生时,学习自然由被动走向主动;当任务具有挑战性时,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会自然产生;当学生开始在探究、协作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时,学生便从知识的消费者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生产者、创造者。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有效实践。陶行知说:“在做中教才是真教,在做中学才是真学,教学做是一件事,而非三件事。”这一点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体现得很充分。

我们常把知识比作鱼,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实,还有更高层次的教学,那就是“授之以渔不如让学生直接抓鱼”。抓鱼就是一个具体的任务,至于学生怎么抓则需要他们各自制定具体的方案。这样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经历抓鱼的过程,让他们勇于试错,最终自己感悟、总结抓鱼的经验和方法。但在当下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却热衷于给学生烹制色香味俱佳的鱼宴。从这个角度讲,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把知识放在生活中、活动中和具体的任务中,具有很强的目标感和吸引力,在这样的课堂上,真实的学习会自然发生。

任务驱动式教学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任务的设计。它需要教师带着设计思维来重构教的内容与学的程序,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研究者和创造者,这样的学习就具有研究的含量和创造的活力。例如:严育洪老师曾谈到由“2的乘法口诀”这一课的知识原理和学习原理创造出后续的一连串乘法口诀及其研究和编写方法,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研发力,它既是一种研究性学习,也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减少那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法国科学院院士、认知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脑的阅读》一书中指出:“孩童在背诵九九乘法表的时候,虽然算数能力得到提升,但大脑的表现却更像是在背课文、学文科知识。”所以,严育洪老师把乘法口诀的学习变成研发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任务驱动式教学把教师从单调、繁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脑力劳动,也让教学变得更有趣,让预见更多未知的精彩成为可能。当教学真正成了一种创造性劳动时,这一创造性劳动也必然促使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正形成协作的关系。但这样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研究者、学习研究者,才可能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

教育部长陈宝生曾在《人民日报》撰文说:“要把教育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我看来,严育洪老师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课堂革命”的一种实践样态,但这一样态不是停留在单一技术层面的微创新,而是基于数学学科系统的、整体的、综合的探索。当教育领域的单项改革过度时,必然导致教育黑洞的存在。任务驱动式教学对教学实践的全景、全息观照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讲道: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教育必须发生结构性的变革,让教育更好地与生活重叠。

真正的课堂变革一定伴随着观念的翻转。只有观念发生了转变,才可能改造一种旧秩序,开启一个新世界。这个观念就是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从教为中心走向学为中心。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它还必然伴随着微观领域的技术切换。据我了解,严育洪老师的这一成果有理念、有方法、有案例,是“有思想的技术和有技术的思想”的统一,为一线教师提供了贴心的支持。

总之,在我眼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是这样一项值得关注的成果,它使学生从做题走向了做事,从为考试而学习走向为解决问题而学习,从数学的学习者走向了数学的研发者;使教师从为结果而教走向了为思维而教,从知识本位切换到了能力本位和素养本位,从改课走向了课改,从教学走向了教育。

猜你喜欢

驱动数学老师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在808DA上使用WIFI进行驱动数据同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