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实录及评析

2018-01-27俞霞孟晓东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评析爱因斯坦板书

俞霞+孟晓东

一、揭题质疑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

生: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师:关于爱因斯坦,同学们一定不陌生。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的。

(师课件播放录音,生听

录音。)

师:听了介绍,你能用一些词赞赞爱因斯坦吗?

生:伟大、杰出、功成名就……

师:可是,文中的小女孩却不这样认为。(出示句子)让小女孩纳闷的是——

生: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师:小女孩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说的。(出示句子)意思是——

生:爱因斯坦连衣服都不会穿,肯定谈不上伟大。

师:爱因斯坦的伟大居然遭到了小女孩的两次怀疑。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跟随故事回到1940年。

(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小女孩几岁?

生:12岁。

师:爱因斯坦呢?老师掐指一算,当时的爱因斯坦已经61岁啦。(生十分惊讶)这么一“撞”呀,他俩的故事发生了。

【评析:世人心目中的爱因斯坦是什么样的?小女孩眼里的爱因斯坦是怎样的?这是学生预习时就能读到的。故事中读不到的是爱因斯坦的年龄,而这恰恰是这个故事的趣味所在—— 一位大科学家,一位小女孩,年龄相差近50岁,这一老一少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俞老师在课一开始就设置悬疑,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梳理文脉,了解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1.相撞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5自然段,思考:小女孩看到的爱因斯坦是什么样的?

生:“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我觉得爱因斯坦不会打扮,还有点邋遢。

师:胡子不修剪,甚至头发都不梳,像这样不打理自己,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不修边幅。

(师板书:不修边幅)

生:我觉得这个老人还不会穿衣服。我们一般都说“穿”衣服,而课文用“裹”,说明老人的衣服又肥又长。

生:我补充。老人出门居然“趿拉”了一双拖鞋,那是卧室里穿的拖鞋。

师:不合身、不得体,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就是——

生:衣衫不整。

(师板书:衣衫不整)

师:看到这样的老人,小女孩想什么呢?(指读)

师:一个“嘿”字,你读出了什么?

生:惊讶、好奇。

(生练读,体会语气词的妙用。)

师:这是小女孩第一次撞见爱因斯坦。作者写得很详细,既有外貌,又有穿着,还有小女孩的心理描写。第二天,小女孩又遇上了这位老人。这次见到的爱因斯坦是怎样的?

2.相遇

生:两个“仍是”说明第二次见到的爱因斯坦跟第一次见到的差不多。

师:爱因斯坦用来打扮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引读“一边……一边……”“一面……一面……”)

生:埋头思考了。

(师板书:埋头思考)

生:用于科学研究了。

师:瞧,爱因斯坦向我们走来了!读读小资料,选择其中一个事例,用“一边……一边……”或“一面……一面……”来说一说。(出示资料)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衣服他也没有察觉。

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一步一步往上爬。突然,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沉思起来,忘记自己在做什么了,猛地从梯子上摔下来。

(生说,略。)

3.相邀

师:两次相遇,小女孩眼里的爱因斯坦都是不修边幅、衣衫不整、埋头思考。那么,第三次呢?

生:爱因斯坦“整个变了一个人”,“穿戴得整整齐齐”。

师:课文插图描绘的就是小姑娘和爱因斯坦第三次见面的情景。请仔细观察画面,从外貌、穿着这两个方面,抓住变化说一说。

(师生合作说)

师:爱因斯坦整个变了一个人,原来短而硬的胡子——

生:显然精心修剪过。

师:原来蓬乱的灰白头发——

生:也梳得纹丝不乱。

师:原来又肥又大的衣服,

换成了——

生:一身合体的深蓝色西装。

师:脖子上还——

生:系了一个灰色领结。

师:再往下看,那双趿拉的拖鞋不见了换成了——

生:一双锃亮的皮鞋。

【评析:穿戴得整整齐齐的爱因斯坦是什么样的?课文并没有具体描写,只有一幅插图。这是一个极佳的语用训练点。俞老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从外貌、穿着这两个方面,抓住变化说一说”。首先得回溯前文描写的衣衫不整的样子;其次要仔细观察画面,比照不同之处;最后是组织语言说出变化。同桌合作、师生合作,学生的言语生长建立在此时此刻的情境之中。】

师:看到这样穿戴得整整齐齐的爱因斯坦,小女孩说——(出示:“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师:如果在开头加个语气词,你会加哪个?

生:“哇”,表达小女孩的惊喜。

生:“呀”,这是在为爱因斯坦点赞。

师:穿戴整齐的爱因斯坦把小女孩领进了他的工作室。

(生读描写工作室的句子)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小女孩第一次见到衣衫不整的爱因斯坦说了什么。

生:瞧你,穿衣服還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endprint

师:看到一塌糊涂的工作室,在以前,小女孩可能会说——

生:瞧你,工作室这么乱,怎么谈得上伟大?

师:但是小女孩却这样说,

“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小女孩对

爱因斯坦的关心。

生:我觉得小女孩已经把

爱因斯坦当成自己的朋友,甚至是爷爷了。

【评析:语文教学,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一环节中,通过对“穿”“裹”的比较,对“趿拉”的理解,对语气词“嘿”的咀嚼,对“哇”“呀”的想象,尤其是对小女孩三次遇到爱因斯坦时说话语气变化的串联,足见教者的用心和匠心,文脉一气,文意贯通。】

三、回溯全文,丰富对爱因斯坦的印象

师:爱因斯坦还是个怎样的人?默读全文,关注课文写爱因斯坦言行的语句,把你对爱因斯坦的印象也用一两个词写下来。

(师巡视,请学生上台板书词语。)

生:爱因斯坦是个友好宽

容的人,他被小女孩撞了却说“对不起”。

生:爱因斯坦是世界公认

的伟人,但是他却对小女孩说“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可见他很谦虚。

师:文中还有哪些言行也让同学们感到爱因斯坦很谦虚?

生:小女孩问爱因斯坦能不能记住穿戴要领,爱因斯坦说“也许能”。

生: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妈妈说自己“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

师:确实我们在文中好多地方都能感受到爱因斯坦的谦虚,一起来读一读。

生:我还觉得爱因斯坦很幽默,从“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做了个鬼脸”等动作可以体会到。

师:同学们,请你们来当一回爱因斯坦,演一演。

(师邀请一名学生上台表演,生大笑不已。)

师:小孩子做这样的动作大家都觉得有趣、好玩,更别说一个61岁的大科学家了。是的,人们常说“拥有一颗童心,就是一个天使”。(板书:童心未泯)

师:(指板书)在小姑娘眼里,爱因斯坦是这样的——

生:不修边幅、衣衫不整、埋头思考。

师:(指板书)也是这样的——

生:友好、谦虚、幽默、童心未泯……

师:三次相遇,结下一生情谊。像这样岁数、辈分有差异,但友情深厚的朋友,我们称之为“忘年交”。(板书:忘年交)

【评析:真诚和幽默是爱因斯坦吸引小女孩的重要原因。这一段的语言表达形神兼备,俞老师让学生模仿着演一演,情景再现,趣味盎然。一个童心未泯的“老顽童”形象就印入学生心中了。体验,让教学结合生活,充满了情趣和乐趣。】

四、讨论升华

师:故事学完了。课文并没有介绍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你觉得他是个伟大的人吗?说说理由。

(生热烈讨论)

生:我觉得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一般科学家、学者给人的印象是高高在上的,但爱因斯坦却亲切得如同邻家的爷爷,他的身上散发着友善、谦虚的人格魅力。

生:我同意他的观点。爱因斯坦作为物理界的传奇,和一个12岁的小女孩愉快地交往,承认自己生活上的“无能”,愿意向小女孩学习,最终结为“忘年交”。读了这个故事,我改变了对“伟大”的看法:有时候,伟大可能是另一种平凡。

师: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师出示名言,生齐读。)

师:故事中的小女孩名叫苏菲。若干年后,在爱因斯坦的一个纪念活动上,年过半百的苏菲深情地追忆——(出示配乐,读。)

我何其幸运,遇到了他——爱因斯坦。童年时代,他是我的家教老师;长大以后,他是我的人生导师。他的睿智、谦和、友善……影响了我的一生。人,不管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显赫还是卑微,只要真诚就能找到知音,愿天下的人都能真诚相待。

(在深情的朗诵声中,生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总评】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同时,语文又是一种文化,是和人的生命、心灵、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本堂课,教师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引导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故事品读中,习得语言能力,获得丰富体验,提升交往能力。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初步认识到爱因斯坦的不拘小节。他不会穿戴,不会整理房间,是个生活的“迷糊”。既然这么迷糊,小女孩为什么还愿意和他交往呢?引领学生回溯全文,从他们三次交往的细节中进一步感知人物。原来,爱因斯坦在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的友善、谦虚、幽默就是吸引小女孩的磁石。课尾,“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这样一个开放式问题的讨论、对话,使得学生多角度地审视文本,体察人物,并形成了富有个性的独特感悟:有时候,伟大可能是另一种平凡。这一节课,学生不仅读到了一个伟人与凡人的故事,更开启了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索,为未来的语文学习和生活积蓄了生长的力量。

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语用。本课中,教师引领学生沉潜课文中,揣摩表达规律,创设言语环境,进行积极的语用实践。特别是“穿戴得整整齐齐的爱因斯坦是什么样的”这一匠心设计,既让学生对语言有所“发现”,又让学生“亲历”了见面的情景,在趣味盎然的师生、生生合作中,培养了学生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内显和外化,实现了言语的建构和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江苏无锡市錫山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 杨壮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析爱因斯坦板书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成功来自谦虚
“爱因斯坦”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