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有孕伏,让知识成阶梯状发展

2018-01-27刘海兰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数学

刘海兰

[摘 要]为了突破“除法”单元教学的重难点,教师通过研究“同数连减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牢抓“几个几”和学会正确选择“去尾法”“进一法”,为后续学习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苏教版;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0067-01

“除法”单元知识的核心问题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从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同数连减解决问题”中的图画表征,到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中的除法算式表征,再到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中的有余数除法的算式表征,阶梯状的知识发展序列既符合数学知识的逻辑,又符合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除法”单元时应牢牢抓住关键问题,在知识的孕伏渗透中顺利完成“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教学。

一、牢抓“几个几”,建立除法模型

“表内除法”“表内乘法”和“同数连减解决问题”是相辅相成的,“表内乘法”为“表内除法”提供算理,“同数连减解决问题”为“表内除法”提供算法。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除法模型,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圈一圈来建立直观模型,再用简单的同数连减建立算式模型,最后抽象出除法的算式模型。例如:一共有28朵花,如果每7朵花扎成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

生1:我用画图法。用28个圆点表示28朵花,每7朵花圈在一起,一共圈了4次,因此可以扎4个花环。

生2:我用减法来计算,因为28-7-7-7-7=0(朵),28里面有4个7,所以可以扎4个花环。

生3:我用除法来计算,因为28÷7=4(个),说明28里面有4个7,所以可以扎4个花环。

师:我们一起看着这幅图来数一数,7朵花圈在一起,就是1个7,2个7,3个7,4个7,28里面有4个7,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因此,以后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教师采用画图和算式结合的方法来介绍除法中“几个几”的数学模型,为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提供了算理和算法的支撑。

二、体会“最多”,建立去尾法模型

解决问题是为生活实际服务的,如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等知识都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计算“一个数里面最多有几个几”,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性质,还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最多要多少”的问题。例如:做一个灯笼用4张纸,30张纸最多可以做多少个灯笼?

生1:30-4-4-4-4-4-4=6(张),最多可做6个灯笼。

生2:4×7=28(张),30-28=2(张),最多可做7个灯笼,还剩2张纸。

生3:30÷4=7(个)……2(张),最多可做7个灯笼。

师:你同意谁的说法,为什么?

生4:我同意生2和生3的说法,因为生1剩下的6张纸其实还可以再做1个灯笼。

师:我们一起来圈一圈,数一数,1个4,2个4……7个4,还能再圈吗?(生齐:不能。)一共圈了7次,因此,最多可做7个灯笼。做完这道题,你总结出了什么规律?

生5:在解“最多要多少”的问题时,最后剩下的数要比每份的数小。计算过程可以用同数连减,也可以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我觉得用有余数除法更简便。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追问,使学生理解了关键词“最多”的意思就是分到不能再分为止,这样创设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重难点。

三、感悟“至少”,建立进一法模型

有余数除法中除了去尾法模型,还有进一法模型。进一法模型与去尾法模型相反,不管最后余下多少,整数位都要加1,余数舍去。例如:有45个皮球要装到盒子里,每盒装6个,至少要多少个盒子?

生1:45-6-6-6-6-6-6-6=3(个),至少要7个盒子。

生2:45-6-6-6-6-6-6-6=3(个),至少要8个盒子。

生3:6×7=42(个),7+1=8(个),至少要8个盒子。

生4:45÷6=7(个)……3(个),7+1=8(个),至少要8个盒子。

师:生1和生2的计算过程相同,但是答案却不一样,你支持谁?

生5:我支持生2,因为题目问“至少要多少个盒子”,如果是7个盒子,那多出来的3个皮球就没地方放了。

师:那如果答案是9个、10个可以吗?

生6:不可以,如果9个、10个就不是“至少”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至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至少要8个盒子”,这样既能装完45个皮球,又不会造成浪费,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的意义所在。

总之,教材中关于“除法”内容的编排循序渐进,通过画图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知識中的重难点,为后续学习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

[本文系课题“基于学校实践的数学活动微课程开发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李琪琦)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教版小学数学
苏教版与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