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我国文化自信

2018-01-27王莉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国道路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摘要]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当今社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树立我国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更要坚定我国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中国道路

[作者简介]王莉(1992-),女,汉族,山西柳林人,太原科技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1-0032-02

一、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化自信的内涵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传统文化中,“传統”是指经过历史传承,形成具有独特特点的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思维定式与行为方式。它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性,继承性与稳定性等特点。

(二)文化自信的内涵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①,它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精神思想,并时常对人们的实践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首先,文化是确立“道路、理论、制度”的基础,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了精神、智慧和道义的支撑。道路、理论、制度的内涵界定都需要用文化来表达,道路的确立、理论的架构、制度的建立都必须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都不可避免地包含文化的要素。其次,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化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内在力量。文化的内核与外延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文化自信从根本而言,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一种向心力,建立符合整个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价值。再次,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文化自信体现的是一个民族对于自身文化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认可度,对自身国家社会的忠诚度,只有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才能加强整个民族与社会的向心力,加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激发每个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进而迸发出强大的发展合力。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必须对自身的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价值追求坚定信仰,是对自身文化的强大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为人类社会制度发展提供的重要探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坚定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自信,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中不故步自封,能够在文化交流中不断创新发展,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当今社会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二、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我国民族之魂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思想文化,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闻名世界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艺术家、史学家、科学家、军事家等杰出的各领域人才。他们的伟大思想启迪后人,光照千秋,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根基,促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为中华民族今后的发展创造了宝贵的财富。所以要重视我国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坚定我国不断前进的步伐。

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还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国民族精神之魂,同时,我国也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定要弘扬和继承下去。

(二)确立我国民族之魂,坚定民族伟大复兴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筑民族之魂,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已纳入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成为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键环节。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的积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在当今世界中国的发展世界瞩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自身,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中华文明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历经劫难而浴火重生,这一文化血脉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强的软实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③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百年的梦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三)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我国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文化走向世界的心理基础。正如习近平讲话中所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④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继承与发展的结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旧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我们认真发掘、继承与发展。只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endprint

树立我国文化自信,就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世俗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者千万民众的生活。要重塑文化自信,就必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影响每一个炎黄子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要重视教育的作用。培育年轻一代积极汲取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他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兴趣。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熏陶下树立我国的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不斷的宣传引导,用优秀的传统文化鼓舞人、激励人。让千万民众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中树立我国文化自信。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每一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起来,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一个优秀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树立我国的文化自信。

(四)树立我国文化自信,走好中国道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恩远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包,我们有自己民族优秀的文化,同时也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但前提是要有自己的文化定力,这就是自信。我们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腾飞了,要两个轮子一起飞,经济起飞,文化也要起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立国之本,所以一个民族一定要有文化自信。尤其在与其他文明的融合与碰撞中,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定力。在当代中国,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⑤

树立好我国文化自信,才能走好中国道路。当今,正在面临着各种文化的冲击,一定要坚定自己的文化信仰,坚守我国的文化自信,才能让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精神源泉。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走好中华民族的文化之路,坚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文化基因,展现中国智慧,发展中国文化,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言献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树立文化强国的理想信念,不断汲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养分,不断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与时俱进,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需要深度挖掘与发展,同时要促进文化发展的形式多样化。要努力加强中华文化的宣传,展示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人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进来,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广出去,让我国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出去。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互相借鉴,不断传播当代中华文化的创新成果,促进我国与外国民众的相互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植根于我国文化发展的理念。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积极提倡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等理念,提升民众素质,行动上指导人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谐社会的不懈追求,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所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麻宝斌,丁晨.政府执行力的多维分析[J].学习论坛,2011(4).

②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8.

③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7-1.

④李斌,霍小光.“改革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习近平总书记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N].北京:人民日报,2014-3-13(第1版).

⑤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了“政协委员谈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记者会上的发言[N].人民日报,2017-3-7.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道路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