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2017-01-12叶威武王岗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国道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叶威武王岗

摘要:以“中国道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为背景,以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析,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国道路”上重新找回文化中国、自信中国、国家形象具有当代价值和意义。研究当下的民族传统体育还存在着重重困境和坎坷,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民族传统体育在西方体育影响下的异化;2)民族传统体育的关注度明显下降;3)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空间与发展空间的削弱;4)民族传统体育的“失语”与目标错位。并进一步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的路径抉择:1)民族传统体育应站在“中国道路”立场出发;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亟需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支持;3)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振兴需要生存空间与发展空间;4)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动力源泉既要传承更要创新。

关键词:中国道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6-0051-06

[HJ1.7mm]

Abstract:[JP2]With"China road"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e background,and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s the subject,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it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onducted in-depth analysis. This analysis for China'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the "Chinese road" retrieved the cultural China, confidence in China, the national image of contemporary value and significance.Research that encountered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present predicamen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1)the alienation of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in the western sports under the influence; 2)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decreased attention;3)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survival space and development space weakened; 4)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phasia" and target dislocation. And it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path choice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1)Traditional sports should stand in the "Chinese road" standpoint; 2)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needs the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3)The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needs the living space and development space; 4)The source of strength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should be Heritage more to innovation.

Key words: China road;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development research

“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面对信息技术快速发达的当代中国,为了建设体育强国、振兴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体育强国关乎中国梦”的改革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提升体育事业与振兴民族精神、国家富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东方体育与西方体育相比较而言,他们是有差异的,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不同体育文化间的碰撞和融合,只有将东方体育与西方体育的优秀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吸收,才能使中国体育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提升其影响力。对于当今时代来说,中西体育文化的兼收并蓄,正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中国道路。当前我们的体育发展比较顺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抉择,如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民族传统体育的边缘化、民族传统体育的功利化等现状,都是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

对于提出民族传统体育中国道路的研究,就当下而言,思考传统体育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厘清传统体育的时代精神和精髓,挖掘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境界,回归传统体育的生命力与创造力,重新找回民族传统体育的 “道路自信”,已成为当今最大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我们应立足于中国道路建设的进程中来思考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并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中国道路”新范式。

1中国道路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

至19世纪西方体育的引进之后,民族传统体育不断受到域外体育文化的侵蚀,从近代中国的“土洋体育之争”到现代西方体育的思想几乎被全面地肯定与接受,从而导致一些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无动于衷,这样长期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势必会被社会所遗忘、被人民所丢弃。据1982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记载,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共计977个,其中少数民族传统项目有676个,汉民族体育项目有301个。但遗憾的是,“到了 2008 年前后引经可考的只有 320 个”。为了摆脱这种尴尬的地步,我们的任务尤其显得艰巨,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现实:“在当今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们都在追求西方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不断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人们讲求的是学习西方体育的内容,学习西方体育科学,研究西方体育的思想。至于我们民族自己的传统体育,已经在广泛的领域被置于脑后,可以说在我们的周围看到和体验到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式与内容并不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除在少数人群(区域性少数民族)、弱势群体(老年人太极拳)中开展外,很难登上大雅之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道路决定命运”。中国道路既是中华民族的梦,又是中国现当代发展的必然抉择,也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不懈奋斗创下的丰硕成果。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这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道路已经成为我国坚定的发展目标,体育界也常常使用它来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程,传统体育的中国道路也凸显出时代的特征和文化内涵,面对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的极大冲击和挤压,其中以西方体育为代表的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拳击等运动项目,占据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半壁江山,这使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处于严峻的地位,陷入被压抑、被边缘化的境遇。

2中国道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困境

就民族传统体育而言,现当代的许多人总认为他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而形成的体育项目,与现在的奥林匹克运动、现代人类文明格格不入。这使得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代表的中国武术、摔跤、舞龙、舞狮等项目离我们现实的生活越走越远,对他们来说有一种神秘的面纱笼罩着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使其不能被人们正真发现、重视,这导致了许多人对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了望而生畏的情感。

3中国道路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困境

回眸一个世纪以来的民族传统体育,一直处于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困境。众所周知,“西方文化是一种强势的文化。”这一强势并没有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而是越走越窄,从而导致了西方“泛体育化”已在中国大地上行走了近一个世纪之久,如英国的拳击、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等域外体育的侵入,其步伐加剧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衰落,甚至是趋于覆灭,其发展空间也进一步受到压缩,其遭遇是不言而喻的。这一发展困境,表现出来的特征正如毛阿敏的歌词那样,“投入地爱一次,忘记了自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遭受着西方体育的“竞技化”,这一投入的爱并没有成就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价值和意义,而是忘记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3.1民族传统体育在西方体育影响下的异化

近几十年来,民族传统体育根深蒂固地按照“西方体育”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开始了正真的“以西变中”“以奥化中”的竞技化之路。至1840年鸦片战争伊始,“在铁与血的耻辱中猛然醒来的中国人发现,一直自视为天下中央的‘天朝大国不过是世界的一角,而且较之那些遥远的‘异邦远远地落后了。”自此,我们走上一条“西方化”的改良道路,自从“西方化”时代的出现,使得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成为“全盘西化”的拿来主义者,进入了一个模仿“域外体育”的时代,使得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正如许纪霖在《中国,何以文明》一书中写道:“如果中国仅仅扮演主流文明追随者的角色,即使学得再像,即使从一个只知富强、不懂文明的偏科生进步为德艺双馨的模范生,那也不算是中国文明的复兴,而只是西方文明的胜利。”其实,我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西方化”变革,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此观点。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正是在这样的场域中,不断改变自己的文明,追随外来文明,其结果并没有成就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事业的辉煌,并没有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事业的地位和价值,这一困境就如同中国画插图补白一样,始终难以成为中国画中的关键色调和独特韵味。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一味地模仿和适应“西方”,甚至把西方体育文化作为模仿的标准,这并不能成就民族传统体育的强大和自主,只会使我们本民族“原汁原味”的文化受到挤压,从而失去其活性,进而导致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被“西方体育”异化所左右。其结果,既会使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丢弃其“根”和“本”,更会使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丢掉其文化特性和文化符号。

3.2民族传统体育的关注度明显下降

“解放前夕的中国体育已基本呈现出以西方体育,或者说是奥林匹克运动会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体育发展图景。民族传统体育就这样在一次次地碰撞中成为西方体育(奥林匹克运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陪衬”。这样的陪衬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更会深深地束缚着民族传统自身的生发、发展与创新,其结果不仅会使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宗旨背道而驰,还会完全失去自己所独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造成这种不良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从本质上去关注和全面剖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抑或“体育运动”之间的差异性和相通性。西方“体育”一词最早是由日本创造出来的,至传入后,它的发展和传播都极其迅速,并成为所有“身体运动”的代名词。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被贴上了“西方体育”的标签,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立的形态,一门新的学科,一个健全的体系。从此我们走上了学习西方体育的标准化和模式化道路,走上了对金牌利益欲望的崇拜道路,走上了模仿西方体育对身体征服的道路。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代表的中国武术经历了一个世纪之久的异化,一直凸显出对竞技体育所带来的利益欲望,在锦标赛、全运会和亚运会上以拿金牌为最高目标和宗旨,却忘记了武术的真正目的和真正要义,从而造成了不少运动员因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而伤病累累,从而退出“热闹”的武术赛场,造成此种不良的局面正是我们自身对民族传统体育认识的缺失,其根源是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关注度明显下降。

3.3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空间与发展空间的削弱

“群体的文化身份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于地缘——自然环境,产生于群体的人与地缘——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产生于他们与特定自然和人文地点如山脉、河流、平原、谷地、城市、广场、学校和庙宇等的有机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是由许多不同区域的文化事象所构成的,这既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必须借助特定环境来体现。目前,全国各地为了庆祝节日和庆典活动,都会通过本土的传统体育来祝贺“盛宴”,如广州在节日习俗、公司开业都会表演舞龙舞狮以图大吉大利之意,中国代表团在国外传播中国武术,使我们的国粹在海外开枝散叶。这些共性都是民族传统体育必不可少的生存空间与发展空间,回眸一个世纪以来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面对西方体育的强势文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日渐衰退,举步维艰。中国武术趋向于竞技化、体操化,某些传统体育文化“盛宴”也因此失去往日的色彩,从而陷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困境。

随着生活压力和社会竞争力的加大,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原来的“闲来时练拳,忙来时耕田”的原始韵味变为现在的“闲来时上网,忙来时挣钱”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与发展空间都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主观上来看,造成了现当代的一些人对西方体育的崇拜和敬仰,导致现当代的许多人关注传统体育、参与传统体育的人数逐渐减少;从客观上说,西方体育文化的进入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这严重地影响了中国道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向。

3.4民族传统体育的“失语”与目标错位

自张伯苓提出“奥运战略”以来,我国体育界对竞技体育有了巨大的热情,以“追求金牌的数量而不追求金牌的质量”的标杆为方向,而忽视了全国人民的健康,更遗忘了我国具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民族传统体育。这种遗忘代表着对本民族文化的否定和拒绝。正如王岳川所叙述的那样:“西方文化被等同于文明,而非西方文化天生就下贱。”剖析世界体育史,可以看出:西方体育就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引领着其他体育的发展内容与形式,能够深深感受到西方体育给东方体育乃至世界体育带来的文化烙印,使我们古老的中华文化处于“失语”的状态,“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根本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完全处于一种‘万马齐喑的‘失语状态”,这一“失语”迫使我们必须深刻反思自己的中国道路、中国历史以及我们自身的因素。“我国体育界长期以来,奥运战略占据主导地位,而根植于民间的体育项目逐步被遗忘。其民族爱国价值被忽视,文化教育价值被忽略,体育健身价值被淡化。这种“文化失忆”状态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遗憾。”基于此可以看出,我国民间体育在政治经济快速城市化社会进程中,伴随着以前古老村落地消亡,原生态、原汁原味的民族传统体育正面临着目标错位的尴尬境地。

4民族传统体育摆脱困境的路径抉择:走中国道路

当下我们应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不幸遭遇所难过、所流泪,时至今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仍在黑夜中摸索前行,这正如“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这就意味着民族传统将在不久的时日里会逐渐消逝在武林当中,遗忘在人们的脑海里。从长远来看,这种消逝与遗忘是完全错误的,甚至是不尊重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这正如王岗教授在课堂上所说:“其根源既不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错,也不是这个民族的‘误,而是中华民族的‘痛那样。”这种撕心裂肺的“痛”正在发出呐喊,我们应拾其文化记忆,我们勇于担当重任,肩负起民族传统体育的崛起和复兴,我们义不容辞地坚持“走中国道路”而非“西方体育道路”,这正如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行得通、走得好。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只有“走中国道路”才能重新找回文化中国、自信中国、国家形象,才能更好地在中国大地上行走。

4.1民族传统体育应站在“中国道路”立场出发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有发言权。”鞋子是紧是松,是硬是软,只有穿上才能知道,因为脚的存在,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判断一双鞋子是否合适,能否耐穿。同理,在民族传统体育路径抉择上,只有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行得稳。

[JP2]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文化模仿,并没有摆脱“西方化”的阴影和困境,却使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中的失语,在“文化”中的缺位,也不谋而合地挤压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安全,为了捍卫民族传统体育的安全,必须着手实施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坚守“中国自信”的发展道路。这一道路就是促使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回归,加速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程,转化民族传统体育“以西化中”的困境局面。为了摆脱西方体育的枷锁,拓展“文化自信”的理念,提升中国形象的国际影响力,我们应从二方面出发:一方面对在西方体育理念下民族传统体育取得的成就,进行文化反思和考量;另一方面,则要从本民族文化出发,寻找在“中国道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新常态和路径抉择,最终才能重新找回民族传统体育在身体文化场域中的“国家话语权”。[JP]

4.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亟需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支持

“以‘体育作为标准,以‘体育主管部门作为行政管理并制定其发展策略时,就产生了‘重外轻内,甚至是‘重外弃内的‘文化割裂式的发展模式”。正是体育主管部门主宰着文化发展模式,而使当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处在“其体还在,其魂已失”的文化割裂式的态势。为了达到民族传统体育“体魂同在”的文化境界,其发展瓶颈是不能缺少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扶持和保护,不能只依靠体育主管部门的管理和制定其发展策略,我们应多渠道、多元化地助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沉睡”状态向“苏醒”与“复活”状态转化,只有这样传统体育才能进入正确的道路。因为民族传统体育遍布于全国各地,根据“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我们应尊重传统体育项目的差异性,所以我们在制定政策的同时,要主张实行“拿来主义”,这里的“拿来”不是照搬照抄西方的体育发展范式,而是要借鉴西方体育的精华和精髓,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进行规范化传播和推广。基于此,我们主张为了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大力支持。

4.3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振兴需要生存空间与发展空间

“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因如此,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希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民族觉醒的意识,要有“文化中国”的自信,力求让本民族的文化得以回归、得以复兴。这里的回归和复兴始终是离不开生存空间与发展空间,只有抓住两个空间才能更好地发展、进步,让我们有足够的空间把优秀文化传播出去,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和解读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现如今,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英国的拳击已走进奥运会的大家庭,立足于世界,在全球中的地位日益稳固,蜚声于世;印度“国际瑜伽日”的设立,在全国各地铺天盖地而来,这无疑对我们发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个西方体育竞技化的时代,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亟需同样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如何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文化活动,做好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当今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对于大数据而言,民族传统体育应结合互联网的发展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空间发展;为了推进人民的健康福祉,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我们应积极在“全民健身”和“文化惠民”中得到传承。近日,据《中国文化报》报道:“《武林时空》在印尼传递出的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高质量的舞台效果以及精湛的功夫表演,一经亮相便震撼了雅加达观众,演出场场爆满。”这一消息的传出,足以证明以传统体育为代表的中国武术具有无限的生存空间与发展空间。由此可以看出,面对当下和未来的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我们应对本民族的历史进行研究,挖掘其文化价值,进而形成中国道路的民族传统体育所独有的文化体系,并逐步推向世界,与世界共享。

“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一代代以接受西方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过程,逐渐使当代社会的主流人群对自己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形式、内容及文化内涵产生了隔阂。”从教育的视角来说,我们应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单有趣地融入学校之中。王岗教授在《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思考》一文中指出:“目前我国大、中、小学武术教育的现状是:正处于“表面繁华”遮蔽中的“名存实亡”的尴尬境遇。”中国武术作为传统体育的代表竟然陷入如此的境界,我们到了该反省自己的时候了。无独有偶,吕韶钧也论述道:“当前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处于边缘化状态。” 由此可以看出,以中国道路来认识和解读民族传统体育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视角,努力将本民族的传统体育如中国武术、舞龙、舞狮、空竹等项目推向到欧洲、大洋洲乃至西方体育文化之中,彰显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思想,在“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助推下,让全世界的人们共享中国传统体育带来的文化魅力,让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下去。

4.4搭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机构

扩大研究队伍,不断健全学科体系,同时增加中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的力度,形成一个适合民族传统体育健康发展的管理机制。“但繁华落尽终归沉寂,温情脉脉的表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发展隐忧。”别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机遇与挑战。因此,为了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下去,我们要坚持以中国道路为指导,探索构建具有中国道路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体系,不断增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全面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5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动力源泉既要传承更要创新

民族传统体育对于人类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审视,“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通过文化, 人类在不同层面和视角中确证着自己的本质。”作为中国文化一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它是本民族独特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有自己的文化境界、有自身的文化诉求。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和延续并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静态保护,更重要的是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进行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传承最重要的是它的活态性,不能只有文本资料记载,而没有活态资料。”这里就一语道破了文本资料和活态资料的重要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以武术为例,武术的师徒传承和学校武术的推广都是民族传统体育动态发展的过程,从一招一式的动作变化到一拳一理的哲学阐释,都是通过活态的形式进行传承发展的。

“文化传承是每个民族得以生存的基础和继承发展的前提。文化创新是民族生存的核心力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种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所以,我们倡导“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同时进行,在其过程中要坚持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文化自信”、“文化中国”的传承过程中来引领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发展。

5结论

“中国道路的崛起需要道路自信”,因此,面对东方体育的民族传统体育也应树立“道路自信”的理念,因为只有坚持民族传统体育的“道路自信”,才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中国道路上不断发展更新,只有坚持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个性,才能充分张扬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文化魅力。同时坚守“中国主体性”的根本立场,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和利用纳入中国道路,不断继承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升民族传统体育认同感,努力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重新“复兴”和“崛起”创造新契机。在民族传统体育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坚信当下民族传统体育的重新“回归”和“返场”将会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样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21世纪,三十年河西的西方文化将逐渐让位于三十年河东的东方文化”。果不其然,当代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中国文化的快速崛起,以及西方“泛竞技化”的强势文化正在被削弱,这都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中国道路”增加了些许信心和决心,呼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当代抉择:“走中国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HT5"SS]

[1] 季羡林.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N].中国体育报,2001-10-19.

[2] 习近平批准足改方案 体育强国关乎中国梦[EB/OL].http://oversea.huanqiu.com/article/2015-02/5772468.html.

[3] 吕韶钧.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本土行动——全球化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继承与发展的战略思考[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4(4):132-138.

[4] 王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74.

[5] 胡静.道路决定命运[N].光明日报,2014-08-20(014).

[6] 丁祖豪.20世纪中国哲学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

[7] 许纪霖.中国,何以文明[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56.

[8] 王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社会文化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7):872-876.

[9] 吉灿忠,邱丕相,李世宏.传统武术“文化空间”所遭遇的抵牾及其理论调适[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6):474-477.

[10]王岳川.发现东方[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21.

[11] 王岗.人文奥运与文化自尊[J].体育文化导刊, 2005 (12): 19.

[12] 李雪颖.保护传承民族传统体育[N].中国体育报,2015-02-12(004).

[13]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3/0325/c241220-20903694.html.

[14] 卢高峰,王岗.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 问题 机遇 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4):52-57.

[15] 《人民日报》社论.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N].人民日报, 2011-10-19.

[16]韩文桥.功夫舞台剧《武林时空》拿下印尼市场[N].中国文化报,2016-03-10.

[17] 王岗.主办奥运会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3(2).

[18] 王岗,李世宏.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84-87.

猜你喜欢

中国道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中国道路与湖南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领导干部要着力培育战略思维、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
略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