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月春风枉相候一曲长歌济九州
——观晋剧《孝庄长歌》有感

2018-01-27

戏友 2018年3期
关键词:舞台

杜 蓉

伴着蒙古长调苍凉空灵的歌唱,和着马头琴音哀怨悠长的鸣响,大幕开启,把观众带入到那狼烟烽火、血雨腥风的大清朝。

《孝庄长歌》以清初风云激荡、皇位更迭的帝王家史为依托,在恢弘壮阔的史诗叙述中,纵写孝庄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传奇一生。剧中通过她与多尔衮爱恨交织、相爱相杀的情感线,与顺治帝嫌隙暗生、母子离心的亲情线,与康熙帝扶保社稷、共图盛世的家国线为框架,完成了孝庄情深义重、宠辱不惊、心系社稷、以身许国的形象塑造,最终构筑起这部大女主历史剧的戏眼、戏核与戏魂。

剧中三线贯通,三足鼎立,共同支撑起这一重大历史人物题材的史诗叙述,而编剧对孝庄的情感线则予以了浓墨重彩的着重处理,这一线索也是本剧贯穿始终的情节主线。

垂垂老矣的孝庄太后在看着绣满格桑花的袍子时陷入回忆,导演也通过倒叙手法把时间拉回几十年前,拉到了科尔沁广阔的大草原上,就在这广袤无垠、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部落公主布木布泰与少年多尔衮扬鞭策马,纵横驰骋,互诉衷肠,定情盟誓。导演于此处铺垫了两人少年时相知相恋的前情,运用载歌载舞的呈现形式彰显了情深意笃、芳心萌动的欢快气氛,其中布木布泰的人物形象天真烂漫、热情奔放、敢爱敢恨,与之后屡遭变故的悲凉心境构成强烈反差。

在诸王争位、临危赠玺两个段落中,孝庄与多尔衮的人物关系从起初两情相悦的恋人演变为相互博弈的君臣。虽然多尔衮也曾虎视眈眈觊觎帝位,虽然他足以改换门庭、荣登大宝,但就在一次次的烽烟又起、兵戈欲动之时,多尔衮坚守住了对孝庄的赤胆忠心,最终放弃争位,扶保幼主,竭诚社稷。此时的孝庄也在历经风云突变,看惯兵戈狼烟之后变成了一位极具政治头脑与手腕的女政治家,她在对多尔衮的怀疑、试探、威逼之后方才发现,眼前这个似乎有意谋反的权臣还如当初一样衷心不改,日月可鉴。两人就在风云际会、生死攸关的较量中互明心迹,最终把全剧的戏剧冲突引向高潮。

然而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多尔衮英年早逝,顺治帝伺机杀戮,孝庄苦劝无果之下,只得保车弃卒,舍掉自己同多尔衮的一片深情,成全皇帝颜面、皇家威严,平息群臣义愤、流言蜚语,为了江山无碍、社稷无损,最终万不得已颁布懿旨,掘墓鞭尸。导演在此处的舞台呈现上独具匠心,运用演员的水袖功夫,结合幕后的声声鞭挞,展现出孝庄有口难言的煎熬、背弃誓言的苦衷,以及撕心裂胆、欲哭无泪的悲怆。所谓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社稷不负卿,诚如此般无二。

与情感线交织互补的是主人公的亲情线与家国线。在面对顺治帝气量狭小、以怨报德、行为有失时,孝庄忍辱负重、大度包容,更不惜牺牲小我私情来稳固顺治的帝位,如此用心良苦,可见她对儿子的舐犊情深。而在一代明君康熙帝面前,孝庄也能笑对前尘过往,细数峥嵘岁月,更能呕心沥血辅佐帝王,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如此韬略气魄不让须眉半分,彰显出她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如果说剧本是一剧之本,那么演员就是舞台之魂。本剧的另一大亮点便是演员队伍的年轻化,饰演孝庄的刘红霞与饰演多尔衮的冯斌都是近几年崭露头角的剧坛新秀,他们初出茅庐便能担纲大戏正说明了两人不俗的功力。刘红霞嗓音条件好,既有高亢激越的磅礴之音,又能低回细腻地婉转浅唱,把剧中孝庄的几大段唱腔演绎得痛快酣畅、淋漓尽致。而冯斌更是锋芒初现,势不可挡。去年,他刚刚凭借《日昇昌票号》拔得第十五届山西省“杏花奖”表演奖头筹,通过这两部大戏的磨炼,冯斌的演唱已经游刃有余,表演也日渐精进,逐渐成长为晋剧界一位不可多得的男须生。尤其剧中“珍珠泪滴鲛绡帕,万丈深情隐宫纱”一段更是唱得缠绵悱恻,情深意切,荡气回肠,把多尔衮重情重义的人物形象演绎得感人至深。

红花尚好,还需绿叶来配。除了主演的倾力演绎外,本剧的一众配角也都各具特色,如阿济格的阴险狡诈、诡计多端,多铎的莽勇乏智、有勇无谋,豪格的盛气凌人、飞扬跋扈,苏麻的善解人意、衷心一片,还有顺治的幼稚偏激,康熙的明君气度等等。这些演员也都年纪轻轻,虽然表演唱腔还稍显青涩稚嫩,但相信在经历这部大戏的千锤百炼之后,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愿这些新秀能够不忘初心,潜心修炼,成为今后振兴晋剧的栋梁之才与扛鼎之人。

除此之外,本剧的舞台呈现尽显宏大华美的盛世气象。首先,剧中歌舞场面众多,如寿桃舞吉庆祥和,满汉蒙舞多姿多彩,八旗争位舞英武骁勇,统一中原舞盛大欢庆,少年多尔衮纵马奔驰的草原舞匠心独运……这些舞蹈场面不仅起到连缀剧情的桥梁作用,更浓墨重彩地强化了戏剧情境,推高了剧情走向,营造出盛大热烈的舞台氛围。其次,舞美设计恢宏大气,舞台侧幕运用殿阙飞檐的实景,加之后幕宫殿林立、祥云浮现的虚景,虚实结合,打造出逼真可感的皇家气派;后景高台与虚景后幕的结合更拉伸了舞台的纵深感,仿佛把观众带回了前清历史的滚滚烽烟之中。第三,演员的服装造型设计感突出,并融入不少民族元素,如孝庄的几套服饰中有的喜庆雍容,有的深沉厚重,有的高雅素净,观众能通过服装的变换感知剧情的斗转,也把人物心理予以外化。此外,大量蒙古族服饰的加入也为本剧增添了异域风情,丰富了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提升了艺术观赏性。

所谓“戏曲”,即无曲不成戏,可见音乐唱腔是一部剧能否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关键。本剧的音乐创作既有山西梆子独特的晋风晋韵,又融入了蒙古族音乐的旋律,加之交响乐的助阵,使得全剧音乐特色鲜明。首先,主题音乐贯穿始终,蒙古长调和马头琴的旋律把孝庄出身草原,心系草原的心路历程表现得荡气回肠,令人动容。而“你是我最亮的那颗星”的伴唱不时奏响,强化了孝庄与多尔衮的爱恨纠葛与不舍深情。其次,人物唱腔写作精彩独到,能根据两位主演自身的嗓音条件扬长避短,既有慷慨激昂、满腔满口的放声高唱,也有哀婉动人、声泪俱下的浅吟低唱,把人物情绪抒发得准确到位,淋漓尽致。

《孝庄长歌》作为一部移植剧目,不可避免地会被拿来与原作比较。本剧导演冯玉萍也是原作主演,作为“三度梅”获得者,冯玉萍在这一版本的创作中转换角色,从之前的槛内人变成了如今的旁观者,身份的转换使得她可以更加理性地把控全局,并把自己的创作理念灌注于晋剧版中。纵观评剧版的导演构思,其中的孝庄更像是一位故事的讲述者,导演似乎刻意通过闪回、插叙等间离效果带给观众不同于以往的观剧体验,极具先锋意味。而晋剧版本中,冯导更多地回归传统,回归故事和人物,除第一场“祝寿”作为引子之外,其余场次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尤其把评剧版中“草原定情”的幕后呈现改到幕前,使得故事更加充实完满,人物更加真实感人,故而这一版中的孝庄更像是事件的亲历者和当事人,这样处理也会使观众更快地投入剧情,和人物感同身受,同心共振。

故事结尾,满面沧桑、步履蹒跚的孝庄,听着熟悉的长调与马头琴的召唤缓缓走向草原,走向她眷恋的故乡,走向心中永恒的归宿。此时的她,胜败荣辱都已随风远去,恩怨功过更交付后人评说,在这漫山遍野开满格桑花的科尔沁草原上,她转身而去,了却秋月春风的守候,身后只留得一曲盛世长歌济九州。

猜你喜欢

舞台
军迷大舞台
舞台剧目
军迷大舞台
春天大舞台
童桂贤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林巧稚“走”上越剧舞台
台上
森之舞台
缤纷舞台
舞台主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