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从传统梨园戏《朱弁》到《冷山记》的改编

2018-01-27王婧莹

戏友 2018年3期
关键词:兄妹公主雪花

王婧莹

梨园戏被称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历经几百年的沧海沉浮,凭借其优美的科、白、唱存活于民间,被认为是戏剧艺术的瑰宝。一辈辈的梨园戏剧团组织者们一直秉持着“郑重对待传统艺术,尊重老师傅传授的文化遗产”的态度,以“继绝存亡”的责任感把传统剧目原汁原味地进行口述、记录、整理、排演,并将剧目进行改编再创造。王仁杰作为梨园戏创作的领军人,对戏曲古典文化有着近乎痴迷执着的精神,他几十年来一头扎进传统,注重戏曲的本体化回归,初心不改,这为传统老戏在当今时代的继承与传承起了重大引导作用。他使梨园戏一直保有古典戏曲的元素并且与现代的意识融合在一起,这种“返本开新”的创作精神是新时代戏曲创作一种新的探索。

由王仁杰改编的2012年版梨园戏传统剧目《冷山记》讲述了朱弁的故事:南宋时期朱弁奉命出使金国,临行前与妻母壮别,后不幸被金国大王扣留成为人质,又强招为驸马。洞房之夜,朱弁向雪花公主倾诉国恨家仇,指出不能抛弃前妻,公主为其感动,于是建议二人外称夫妻内做兄妹。十六年后,朱弁登冷山,遥望故国,公主看到朱弁思乡十六年未变,恳求大王将朱弁释放回国。朱弁启程前,雪花公主赶往长亭,依依惜别。

20世纪50年代末由“七子班”蔡尤本、刘鉴司口述的《朱弁》是目前保留下来的最完整传统本,共11出。经梨园戏团上一任编剧林任生整理改编的《朱弁冷山记》于1959年晋京演出,后在1962年赴港演出前删去“赴北”,增写了“托疏”“南向”“写忠”3出,都获得好评,观众反响热烈。

2009年,王仁杰秉持尽量“只删不改”的思路,整理改编《朱弁》,全剧共 7 出:“壮别”“醉园”“同命”“托疏”“南向写忠”“上冷山”“公主别”,删去林任生之前的“诱宴”“扶姑”“裁衣”“托孤”4 出,大部分手笔基本保留,风格不变。在福建省第24届戏剧会演中成绩不俗。然而,时隔三年之后,2012年王仁杰进行第二次改编,这次的改编超过一半,既有新创作又有在原基础上的改动。现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结构:以一人一事作为主线,减头绪,密针线

无论是2009年版王仁杰根据林任生版整理改编的《朱弁》,还是之前20世纪50年代的版本,整出戏为主、副两条线,主线是朱弁忠贞毅烈,副线为朱家孝妇贤妻,都致力于把一同抗金的生死之交的将领邵青和十六年的契约兄妹雪花公主在家国基础上处理得更加合情合理,使主副两条线联系更加紧密。

2012年版的《冷山记》将家国情怀放在次要位置,更加着力描写雪花公主的内心世界,由雪花公主最后一出“公主别”为整出戏的高潮,敷衍而成。全剧共有6出,分别为:“家国别”“过犀园”“醉暖阁”“裁衣”“上冷山”和“公主别”,其中雪花公主出现的场次除了“家国别”和“裁衣”共占4场。整出戏的焦点聚焦在“情”字上,以“过犀园”和“醉暖阁”为例:第二出“过犀园”,在传统口述本中名为“过西楼”,林任生的剧目中名为“醉西楼”,2009年版中更名为“醉园”。王仁杰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上都做了调整,以求围绕统一线索进行叙事。情节上,同为雪花公主与朱弁相识定亲,但却有被动、主动之分:2009年版本中,朱弁与雪花公主的亲事是因雪花公主搭救朱弁免于刑罚,秦桧见状献计,金国王强迫定亲;2012年新版本中删去秦桧、小王子等人物,改为雪花公主仗义搭救之后主动向父皇请婚。人物关系上,2009版和20世纪50年代版本中,雪花公主与金国宰相粘罕并非亲生父女,而是粘罕强抢辽国美妇作为妻子,杀其丈夫,占其幼女为女儿,这一情节在旧版本中“同命”一出特意讲来,为使朱弁与雪花有同命相连之感;2012年版中雪花公主与金国王为亲生父女。这种人物关系与之前相比更加亲密,雪花公主主动求婚的动作更显自然,也为之后第五出“上冷山”做好铺垫。

第三出“醉暖阁”,是王仁杰根据林任生本改编,在林本中名为“同命”,分别有两个主要事件:第一是雪花公主自述悲惨身世,与朱弁寻得互通之处;第二是婚房当晚,剪断红盖头:“并刃自断红丝,今生誓守兄妹结义。”而王仁杰的新版中,作者首先删掉上述第一个事件,全力描写婚房当晚,其中红盖头和扇耳光两个细节最值得拍手赞叹。盖头在2009年版中仅是点到为止,自断红丝为的是义结兄妹。而新版本中盖头从此处开始加以着色:“你道依汉俗,且把红头盖,床头端坐等郎回。”“芙蓉床倚得我娇羞态,红纱巾掩住那红晕腮。”使之赋予情感,分出层次:丫鬟花娇依汉俗婚娶礼仪,为雪花公主盖上了红盖头,嘱咐要“待得伊人揭去”,雪花公主少女怀春娇羞模样,待朱弁进入洞房,满心欢喜;雪花公主苦等朱弁进入新房,发现朱弁已经醉倒在房内,此时想去看他,但还是想等新郎来揭这红盖头,于是耐住性子;朱弁酒醒后发现自己醉倒在新房中便想偷偷离开,雪花公主情急之下自己掀掉红盖头,听得朱弁说二人做不成夫妻后将盖头扔在地上;听得朱弁一番苦衷之后,剪断红盖头与朱弁结为兄妹。四个层次层层递进,随着公主从新娘的娇羞盼望到希望破碎,直到绝望中的大气洒脱义结兄妹,雪花公主的心情外化在一块小小的红盖头上;盖在头上等郎来,新郎进房后又想转身离去,公主将盖头拿下,通过红盖头写出纯真的雪花公主作为新娘的忐忑与害羞,对自己终身大事的重视,也看出了雪花公主对朱弁的确一片真情。在决定与朱弁内作兄妹外做夫妻后,剪断红盖头才更显出雪花真情的可贵,为人大气,为爱人不勉强,这样的雪花反而更惹人怜爱。

第二个称道的细节是雪花公主在朱弁拒绝与自己成为夫妻时打了其一耳光——这一细节是王仁杰的再创作,无论在口述本还是整理改编本中都不存在。这一耳光让身份尊贵的雪花公主迅速与观众拉近了距离,虽贵为公主,但爱情面前雪花只是一个深爱朱弁却遭到拒绝的女人。这一耳光既塑造出雪花泼辣的性格,也是遭到自己心爱之人拒绝后下意识的动作,这个动作看出雪花“红头巾里深情望,红烛泪尽徒哀伤”的内心世界。

笔者认为,口述版分场及人物散漫而不集中,既要反映历史时代背景,又虚构人物传奇情节,分支过多。后虽经林任生整理,去芜存菁,线索更加紧密,但头绪依然繁多,场景也太多,且演出时间过长,大约三个小时。王仁杰改编的《冷山记》在结构上的改动是巨大的,且是成功的。首先将雪花作为核心人物,围绕“公主别”这一核心事件,敷衍剧情;其次大量删去与雪花和中心事件无关的人物、事件,使得整出戏线索简单、清晰、明了;最后,重新改编的《冷山记》前后情节相互关联,环环相扣,承上接下,血脉相连。

二、保留原剧精华

2012年版《冷山记》将传统折子戏《裁衣》加入,成为整出戏的第四出。“裁衣”讲述了朱弁的妻母在朱牟离开十几年后,朱母做寿,朱妻作为媳妇灯下为其缝袄,帮朱母庆生。这出戏极力写朱妻的贤良与孝顺,以至朱母颜氏唱出:“祝天地,祈后世,你做家姑我做媳妇,我定要将你来侍奉。”这句话在旧时代曾感动了不少泉州民间妇女,被传为口头语。此出虽然似与雪花公主主线无关,但正因有此出,才使观众看到那个时代带给每个人物不同的悲剧,使人们从内心深处对朱弁拒绝雪花加深理解,对朱妻王氏和雪花公主更加同情,也使朱弁与雪花公主只有兄妹之情却难有夫妻之情充满无奈。

第六出“公主别”,是迄今为止所有的版本中都一直保留的,且几代梨园戏人都不约而同地将其作为《朱弁》的最后一出。朱弁与雪花公主在长亭饮酒洒泪离别,获得苍凉凄婉的情感交流与人物悲欢的共鸣。特别是【幔头倍工·带环着·心肝破碎】“心肝跋碎,魂茫渺,赢得我珠泪湿鲛绡。从今分开,阻隔着云天飘渺。从今后,望断着水远山遥。从今后琼楼不用吹彻玉箫,从今后焦琴不弹出别调。”唱出了雪花公主与朱弁生离死别的难舍难分,也将梨园戏一句曲一步科的表演程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保留传统老戏中的精华部分,并将其与现代改编后的新戏融为一体,以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的方式进行表演上的打磨,是对传统戏原作的沉淀与再提纯。让传统戏曲拥有新的生命力,在新的外壳中流淌着传统古老的戏曲精华,这是保留、继承传统的新方式,也是剧作家与其创作团体对戏曲创作规律的真正理解与实践。

三、符合梨园戏表演规律

王仁杰在2009年《朱弁》重演时曾说:“上世纪60年代,林任生老师以朱弁使金被拘十六年的事迹为主线,以‘公主别’为文学基调,重编《朱弁冷山记》,以他大反派的身份,又身处强调阶级斗争的政治氛围中,只能正面着墨宋金民族矛盾,不敢充分写‘儿女家庭私情’,新写了诸如‘南向’这样梨园戏不善于表演的场口。”所以,2009年版的《朱弁》更像一个严肃的正剧,戏中演绎的爱国情义虽令人感动却与梨园戏本身擅长表演的方式有差别。

2012年新版中,王仁杰以梨园戏“七子班”的表演规律——重生旦情感、表演细腻而清丽的特点为创作基准,将整个事件重新铺排,以适应剧种需要,特别是“醉暖阁”“裁衣”和“公主别”三出,都为生旦表演留出空间,使演员科步动作与剧中人物的情感心理外化相契合,融为一体。在唱腔上,情感的迸发点与曲牌音律十分吻合,声律舒畅,与演员的表演配合完美,这种整理改编方式,切实保存了传统的精髓。

四、挖掘暗含的时代精神

从整理改编传统老戏《朱弁》到2012年版《冷山记》的几十年间,几代人付出心血打磨一出老戏,使它更具传承性、时代性,更符合当今时代人们对人性中美好爱情的呼唤。近几年,一大批青年梨园戏迷涌现,他们大多是80后或90后,与之前的老戏迷有很大的不同。新时代的大部分戏迷对这出戏暗含的时代精神的关注已从民族大义转化为对雪花与朱弁之间的动人感情,更关注雪花公主的命运。所以,观众的反应成为2012年重新改编《冷山记》的原因之一。

旧版本中雪花公主虽然刚烈,但依然带有很多被动成分,被动与朱弁成婚,得知无法有夫妻之实,痛诉自己的身世以与朱弁同病相怜,后义结兄妹,这过程中对于爱情的追求、对于拒婚的反抗都不够强烈,雪花公主似乎依然存在逆来顺受之感。重编后的《冷山记》将民族大义变成背景,将雪花公主重新描勒勾画,从她主动请婚到被拒婚时扇耳光的下意识动作,我们看到一个被现代社会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人物形象,她不为身份所累,有着爱其所爱的自由灵魂!而与朱弁的结为兄妹、跪求父皇放朱弁归国,更看出这个柔弱公主强大的内心。十六年来,雪花公主对朱弁的感情始终不变,这种感情稀有却鲜活,雪花公主对朱弁的爱很单纯,超越了世俗对爱情最狭隘的定义,这种感情无私且罕见,十几年近似柏拉图似的恋爱模式,印证了雪花和朱弁二人的担当和勇气,两人共同坚守着自己内心的原则,一路走来相扶相帮,放到当今社会更弥足珍贵。“公主别”一出将这种情感模式最终终结,从此喷涌而出的真情赤诚浓烈、感天动地,却万分无奈。用战争、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抒写公主与国臣的爱情,增添一抹凄凉色彩,也反衬出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当代的雪花公主与当下的观众建立了强大的精神沟通,这种对爱情最无邪美好的渴望贯穿古今而存在,久久地震撼人心。

王仁杰的作品体现了中国戏曲古典美的原有特色和基本艺术特征,回归戏曲本身的“原汁原味”。在秉承古典传统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在戏曲本体中寻找符合当下群众观演心理与欣赏水平的创作新模式,得到了戏剧界和戏迷朋友广泛的赞扬和认可,而他的作品也必将在舞台上永久地保留下去。

猜你喜欢

兄妹公主雪花
《辽史·公主表》补述
《爱哭公主》
猴兄妹分桃子
慢热兄妹
粉红兔公主镜
二十一载的异族兄妹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小公主
雪花
淘气的小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