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过了到学会了
——导练式数学教学范式的实践研究

2018-01-26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郁依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平均分分数探究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 郁依梦

课程改革十余年来,广大教师纷纷置身于课堂教学改革,摸索新型教学模式。笔者立足课堂教学实践,锐意进取大胆探究,谋寻高效教学模式,构设了一种导练并济的“导练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导”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起指导作用。“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积极、主动、有效的操作活动。在“导练式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追求“高端定位,高效导航”,紧紧围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宗旨,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中心”的原则,指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笔者精心构思教学活动流程,编制有效教学设计。现在将“导练式教学”设计理念及程式进行阐述。

一、“导练式教学”的设计理念

理念决定方向与高度,“导练式教学”设计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技巧,笔者以多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引,着眼于高端水准,着力于细微环节,精准定位方向,提高导航效能,编制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导练式数学教学需处理好四种关系:

(一)师生关系

双主关系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线并行的教育教学指导理念,是“导练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传统课堂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单向传授的填鸭式灌输教学。而现代的一些课堂又过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轻视教师的主导价值,导致学生过度自由,出现放羊式教学现象。双主理念是一种师与生并重,教与学并济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课堂中做到扶放结合,实现教学相长。“导练式教学”中师生都是课堂的主人,师生结盟为学习共同体,课堂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中成长,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导与练是两条平行线,两者缺一不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使练习走向高效。

(二)学用关系

学是基础,用是目的,练是手段。新课程主张“学生是课堂主体,学习的主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生本理念是“导练式教学”设计的指导理念,教师在设计中要基于学生立场,本着“真正以学生为学习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精神,在设计时要处处为学生着想。在设计教师活动时,要体现教为学服务的宗旨,要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去安排活动,教师不能喧宾夺主,教师的点拨启发要适度适时,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样,方能保证人人会学,人人学会,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群关系

在课堂上,要合理安排学生的独立练习和群体练习,让个体的独立学习与群体的共同学习相互配合。合作共赢已然成为人们的共识,合作理念成为各行各业的指导思想,自然也是“导练式教学”设计的理念。合作学习是当今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将若干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目标协同学习,合作让多个独立个体拧成一股绳,凝聚集体智慧,学生互助互学,增强了学习力量。“导练式教学”设计以合作理念为指南,学生的讨论、操作和练习等活动尽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合作增强了学生交往与交流机会,充分彰显了学生主体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4.同异关系

课堂学习的样式主要体现为齐步走(一个标准练习)、分层走(适合每个个体的练习),在基础齐步走的进程中进行进阶的分层走,可以让每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生长节奏。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的道理,每个学生同样都是独特的个体,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中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这就决定了教学不能千篇一律,而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体现层次性,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目标,以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主要表现在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练习,如练习题要因人而异,不能千人一面,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内容与形式,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也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分层理念指导下的“导练式教学”设计,是为了照顾学生的差异性,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分层体现了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是一种人文关怀,是为了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导练式教学”的课堂样态

(一)先导后练

该课堂样态能够充分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时,传统教学往往是将教学重心定位于“探究圆的特征”,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教师将教学仅仅窄化、浅化为 “探究圆的特征”,则有漠视学生、崇尚教材的嫌疑。因为作为学生生活的“圆”,不仅仅是为了“直径是半径的2倍”等特征而存在,更是解决问题的存在。如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操场上画的圆,看到各种车辆的车轮、窨井盖、茶杯底面都是圆形,等等。这些生活现象可能因为学生的熟视而无睹。为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是对学生可能性生活的关照。可以这样启发学生:这些物体的面是圆形,仅仅是为了美观吗?有没有数学方面的原因呢?先导后练,要基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特点,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的视角和需求去考虑活动与练习的设计,“导练式教学”设计要让学生好学、乐学、主动学、高效学。

(二)先练后导

数学课堂理当是学生充分思维、积极实践的练习场,教师适当让学,给他们自主学习、自我展示的空间,往往能让学生更主动去学习。例如,在《圆的周长》(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探究“圆周率”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后,由小组长统筹安排小组活动。如让一号学生负责滚圆或者绕圆,让二号学生负责做记号,让三号学生负责读数,让四号学生负责记录,让五号学生负责计算,等等。有序的分工,不仅能节约数学实验时间,更能增进学生彼此学习的默契感。让学生形成一个合作性学习的“学习共同体”。借助合作,学生能相对准确地测量出圆的周长,从而计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不仅组内,而且组间成员积极地相互交流,共同分析测量误差大的深层原因。秉持合作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积极合作。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他们相互倾听、对话、记录,形成数学化的思考。

(三)导练相间

课堂是师生智慧碰撞、相融相长的过程。导练相间的课堂样态,就是将主导和主体的地位充分彰显,让课堂学习效率最大化。如传统教学《圆的认识》(同上)往往是教师设置学习活动,规定学生认知圆的名称、探究圆的特征。学生在教师导引下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尽管看上去很精致、精彩、有序,但却是教师主宰下的精心预设,其结果是学生创造性的消失。笔者在教学中以“画圆”为总的任务,赋予学生自主的探究时空。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自然生发了要“认识圆的名称”“探究圆的特征”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学生展开自主的探究,形成科学的结论。尽管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波折,但却是学生真实思考、真实探究的结果。这样的学习体现着师生“主导—主体”的关系。

三、“导练式教学”的操作策略

一般教学设计除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等要素外,重点是教学过程,“导练式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涵盖了“教师导引”与“学生操作”两方面的流程,这两个流程是并列进行的。在“导练式教学”设计中,“学”的深度反映着“导”的智慧,“导”的智慧决定着“学”的深度。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唤醒、激励等系列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知识完成自觉迁移、自主建构。完全可以说,“导练式教学”设计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实践能力。下面从“导、练”两条线来介绍“导练式教学”设计的程式。

(一)善导策略

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任务主要是导趣、导思、导行与导练,“导练式教学”设计中教师导引过程依次是情境导趣、问题导思、操作导行、习题导练。“师导”与“学练”是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学练”是“师导”的基础,“师导”是“学练”的目的。只有教师深入地“导”,才能让学生精彩地“练”“学”。通过“师导”与“学练”,实现学生“学思结合”的教学目标。

1.情境导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学习,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着重采用情境导趣,通过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将学习材料趣味化,使理性的数学变得感性而直观,以吸引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注意,诱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一课时,笔者借助多媒体的音画优势,创设了“猪八戒分饼”的故事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分数学习的兴趣。故事伊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行思考怎么分,在学生提出各种猜想后,再导入故事:一块饼,小猴说将它平均分成2份,猪八戒得到其中的1份,猪八戒不干,认为自己仅仅得到了其中的一份,很少。于是,小猴只得将西瓜平均分成16份,让猪八戒获得其中的2份,猪八戒高兴极了。猪八戒到底是分多了还是分少了呢?用这样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认识分数的意义上来。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故事的谐趣。

2.问题导思

鲍波尔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思维训练离不开问题,我们要用问题去点燃学生思维,用问题驱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深刻性。问题导思是“导练式教学”设计中“教师导引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笔者通过具有思维含量的梯度性问题的呈现,催发学生思考,为学生的思维导航。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同上)时,笔者在通过猪八戒分饼导入后,设计了两个问题:“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个?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16份,表示其中的2份是多少个?这两种分法,哪一种猪八戒分得更多呢?应该说,这样的问题既可以助推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平均分的份数、得到的份数,等等,同时,借助画图表示两种分法的大小,也有助于学生今后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以后,主要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各项指标情况主要由专业人员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以及并发症进行记录。患者护理满意度由专业人员结合两组患者护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

3.操作导行

小学生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导,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撑,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避免纸上谈兵式的空洞讲授,要为学生提供亲自操作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获取真知。操作导行是“导练式教学”的第三步,要求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安排操作性活动,给学生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在做中学。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同上)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整体”的概念,笔者让学生操作学具,将许多小棒、圆片等组合成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对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进行平均分。在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深刻理解“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的概念;另一方面,让学生区分物体的个数与平均分的份数。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在操作中内化认知。

4.习题导练

练习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习题导练”是“导练式教学”中的重要步骤,该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练习消化巩固所学新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此时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编制好习题,二是指导学生练习。在习题设计中要力求形式新颖多变,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分层设计,让学生各取所需、分层练习。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同上)时,笔者设计了填空、连线、判断等多样性习题,有基础性、拓展性等不同层级的练习,提供给学生灵活性选择,提高了练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善练策略

“练”是学生的活动,在学生操练过程中,要发挥全部感官的作用,做到用眼看、动脑思、动手做、开口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操练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只“学”不“引”则虚,只“引”不“学”则空。只有当教师引导有效、有度时,学生才能学练得有法、有趣。只有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操练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用眼观察

2.动脑思辨

学而不思则罔。数学学习尤其需要动脑,“动脑思辨”是“导练式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第二个要点。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同上)时,笔者设计了猜想与反思两个环节让学生动脑思考,安排学生在提出问题后大胆猜想,提出假设,组织学生学习结束后开展自我反思。该设计注重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以充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动手操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练”是“导练式教学”的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核心环节,这里的“练”包含了各种形式的训练,有操作性实践练习,有书面的纸笔练习。动手操作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并发挥团队精神,多开展小组合作,以提高学生操作的参与度和操练的质效。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同上)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多轮动手操作环节,有“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

4.开口表达

传统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导练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言说的机会。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同上)一课时,笔者多次为学生创造动口表达的机会:小组合作后的汇报、在练习后的交流、在学习结束后说说收获,学生在表达中思维碰撞,在交流中分享成果。

四、“导练式教学”的实践效果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思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导练式教学”的数学课堂,实现了以下三个转变:

(一)变被动学为主动练

在课堂上的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生长能力,表现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场景。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同上)时,学生基于情境的观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一次将8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与第二次将1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通过比较,学生直观地看到,尽管分的对象不同,但由于都是将它们看成一个整体,都是平均分成2份,因而表示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在这里,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变化的是平均分的对象,不变的是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由此凸显了分数的真正内涵,即分数的本质只与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有关,与物体对象的个数无关。

(二)变一言堂为交响乐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不再只是学过了,而是学会了。他们通过自主练习探究,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活知识,而不是教师给予的样本、标本。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同上)时,笔者设计了猜想与反思两个环节让学生动脑思考。为什么平均分的对象相同,所对应的分数却不同呢?为什么平均分的对象不同,所对应的分数却是相同的呢?由此学生展开思辨:即分数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表示一个分数与什么有关?分数与物体的个数无关吗?分数的分母、分子分别表示什么?在学生思辨的基础上,笔者将分数的本质不是概括成“几分之几”,而是概括为“几份之几”。这样,更能凸显分数的本质。

(三)变流程为过程

在“导练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经历了学习实践的真实过程,感受到了探究的快乐。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同上)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多轮动手操作环节,有“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不同的操作活动,却有着相同的旨趣和意义。学生发现,无论是分、折还是画,都必须抓住平均分。分数就诞生在平均分的操作之中,就诞生在平均分的份数之中,诞生在表示的份数之中。这样的动手操作,学生手脑结合,形成一种具身认知。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的认知走向深入。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听到的,过眼云烟;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浃髓沦肌。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手尖跳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还说:“智慧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意识、数学品质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导练式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样态,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应然追求,其根本的要义在于,只有在教师的“导”与学生的“练”字上做文章,才能实现学生学思结合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顺应学生的学,以学定教、因学施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由拉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纤夫”转变为学生数学生命成长的“使者”,和学生共生共长。教师只有真正思想解放,才会转变教学价值观,才有可能实现教学行为变革,实现课改目标。

猜你喜欢

平均分分数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分数的脚步
分数的由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可怕的分数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