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牧高职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与实践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18-01-26吉文林

中国农业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产教江苏院校

吉文林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成为指导新时代农牧高职教育工作的重要遵循。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江苏牧院”)牢固树立“三紧”——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紧跟区域经济增长极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技服务水平,努力培养现代农牧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倾情服务“三农”。

一、新时代农牧高职产教融合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内涵

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始于学者福斯特(Philip.J.Foster)早年提出的“产学合作”办学形式。2011年,教育部首次在职业教育领域提出“产教融合”的概念,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 产教融合形成了多种有效的模式,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文件,对深化产教融合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即要“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10年左右时间,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2]这是在党的十九大之后印发的首个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的政策性文件,它将产教融合上升为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既升华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和模式,又拓宽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路径和渠道,对促进我国新经济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新时代农牧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使命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农牧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号召,利用已形成的文化优势、科研优势、创新优势和人才优势,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打破城乡二元治理结构,深化农牧高职产教融合,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农牧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农牧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农牧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当前,为了让产教融合更好地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服务,进而开创新时代农牧高职产教融合的新局面,农牧高职学院应做到以下六个方面:一是适应农牧产业发展新要求,主动调整办学功能格局;二是促进农牧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相适应,主动调整专业布局;三是为农牧企业参与职教开拓空间,主动调整办学机制;四是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作用,主动创新农牧人才培养模式;五是推进产教协同创新,主动调整科研体制机制;六是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职业培训服务农牧业的能力。

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是农牧高职院校推动自身内涵式发展的大好时机,农牧高职院校应在对“三农”深入细致地调研基础上,对专业设置、师资配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好配套性改革。同时,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推动农牧人才培养流程再造,打造专业集群,改革农牧专业设置供给,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三)江苏牧院产教融合已取得的成效

江苏牧院始终坚持与产业互通互融,努力将代表农牧业发展趋势的优秀元素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服务“三农”和形成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高职院校的发展之路,将产教融合的内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显示出空前的活力和勃勃生机。

1.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专业链紧密对接产业链

服务农林牧渔、种养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江苏牧院设置42个专业,覆盖农牧产业链所有岗位群,形成现代农牧专业链,建有现代畜牧生产、动物疫病防控、现代宠物技术、动物药品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现代渔业技术技术等专业群,致力于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助推区域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

2.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攀升

依托产学研基地,将生产过程、学习过程、技术活动过程有机结合,将“研”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借助教学、生产、科研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发挥各自优势,着力培养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紧跟区域增长极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紧跟泰州社会经济增长极发展,建成了“三区三基地”,推动泰州建成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培育了中药养生特色小镇,引领农民就地创业致富,同时也为学生生产实践、教学实训、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实战环境,为区域农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4.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在产教一体化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搭建认知、探索、实战“三阶递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了生产经营、教育教学、创新创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成立“农牧众创空间”,建立创新创业信息和服务平台。实施创新创业孵化工程,开展“前店后厂(场)”模式项目孵化与创新创业实战,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5.倾情服务“三农”,助推了江苏现代农牧业发展

江苏牧院组建创新研发团队、技术服务团队,重点围绕畜禽新品种(系)、兽药新产品、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推广开展服务,建立“县村(行业)—学院—企业(养殖户)”联动服务机制,固化“品种+技术+基地”立体推动的套餐式服务模式,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二、当前农牧高职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面临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必将对新时代农牧业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三农”和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提出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当前农牧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仍面临诸多瓶颈制约。

(一)农牧高职学院融入乡村振兴深度不够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到2018年初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到5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是,由于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形成时间不长,农牧高职院校缺乏对战略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未能真正融入进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中。

(二)农牧业产教供需双向对接还不顺畅

目前,农牧行业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平台支撑。在人才培养方面,农牧高职院校对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农牧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技能了解还不够透彻。与地方的合作还不够深入,没有真正建立起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地方农牧产业,来培养农牧人才的办学体制机制,导致农牧行业校企合作大多是临时性、阶段性,缺乏系统性的合作[3]。

(三)农牧高职院校应对行业形势变化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农牧业发展迅速,这对农牧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出了高要求,使得农牧高职院校存在的办学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内容较落后、科技服务水平跟不上、成果应用转化低等问题日趋明显。目前,农牧高职院校应对农牧行业发展形势瞬息万变,通过推动产教深入融合解决自身内涵建设问题的能力还不足。

(四)农牧高职院校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劳动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农民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亟需建设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当前,农牧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探索与实践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视程度还不够,还存在重学历教育轻培训教育、培训条件不足等现象,培育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当今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4]。

三、江苏牧院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

农牧类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农牧业先进技术元素、发展需求融入专业教学的深度,教育教学目标和农牧人才规格优化的力度,高等职业教育和农牧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程度,更是农牧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面对农牧产业发展胜任力的提高,农牧高职院校对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力的提高。未来五年,江苏牧院将以建设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为契机,从以下六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倾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服务。

(一)建立服务江苏乡村振兴研究所

江苏牧院将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探究建立服务江苏乡村振兴研究所,着力开展畜禽新品种、兽药新产品、兽用生物制药、食品安全与检测、动物病原诊断与防控、中草药种植、水产养殖等方向的应用技术研究,并提升国家级水禽基因库种质资源保护能力,建成现代农牧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出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团队,专门服务于江苏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研究所可与省市相关规划部门对接,及早介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的规划,将学院发展规划的内容嵌合进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引领发展方向。也可借助于江苏省农委的平台,在江苏省树立江苏牧院的品牌,为泰州乃至全省的“三农”政策制定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端智库。

(二)完善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运行机制,打造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

江苏牧院将围绕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要求,以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术技能畜牧人才为核心,以集团院校的相关专业、行业的骨干企业为参与主体,在政府、教育、产业等部门与行业协会的协调指导下,整合各方资源,完善职教集团运行体制机制,搭建多元化产教融合平台,全面开展政行校企协同、中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职教集团的服务职能,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

(三)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建成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江苏牧院将创新政产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联合现代畜牧行业大型企业筹建2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为激发企业协同育人活力,江苏牧院共建校企合作育人示范企业10个,实施现代学徒制,建成1个省级校企合作育人示范企业,与现代畜牧业示范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全面深入开展合作。

(四)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建成国家级现代农牧业公共技术技能实践平台

江苏牧院将围绕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建设和地方现代农牧产业经济发展,全面实施现代农牧业公共技术技能实践平台建设。建成集畜禽先进生产技术示范、(种)畜禽性能测定与推广、畜禽质量检测检验、休闲农业等为一体的现代畜牧科技开放性公共技术技能实训基地;建成集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以及技术研发与服务等为一体的中药科技开放性公共技术技能实训基地,建成泰州市首批特色小镇核心区;建成集农产品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业孵化、农产品线上营销与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农产品电商创新创业开放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开展对外服务,成为集技术展示、服务、科研、实训、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国家级开放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

(五)实施科技服务“五项工程”

江苏牧院将紧跟乡村产业兴旺目标要求,发挥学院人才与技术优势,组建一批科技服务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服务成效显著的科技服务团队,实施科技服务“质量兴农工程”“百师兴百村工程”“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科技成果推广工程”“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工程”等五项工程,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农村农牧业发展水平,带动更多农民发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六)培育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

江苏牧院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将进一步审视办学宗旨,重新定位,反思教学理念,大胆改革,积极主动地承担培育新生代职业农民的任务。同时,根据学员特点,进一步转变培育模式,合作共建协同育人平台载体,建设专家队伍[5]。充分利用产教融合的方式方法,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乡村管理干部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动地方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拓展培训空间,为中西部地区培育农业适用技术技能人才,为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综上,江苏牧院经过长期的产教融合实践探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面对新环境新要求,如何全面提升农牧高职教育质量,深化产教融合将是关键一招。未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将有序、协调地推进深化产教融合的各项目标任务,不断融合农牧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源源不断地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产教江苏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数读江苏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数独江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数读江苏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