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2018-01-26钟敏俐

教师博览 2018年9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音乐教师

钟敏俐

(南昌市青云谱区教研室,江西南昌 330000)

音乐是一门“直指人心”的艺术,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音乐对于人的情感、气质、修养的熏陶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说过:“没有音乐的人是不完全的人。”正因为音乐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教学是重要的一环。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使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达到较高层次,才能让他们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但是,长期以来,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仍存在许多误区,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一、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一)课堂形式单调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这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所以,音乐又是一种听觉艺术,而且较之视觉艺术更能直接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震撼人们的心灵。音乐艺术的特征决定了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充分地听音乐,同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用语言来解释音乐,这就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变得更捉襟见肘,留给学生听赏音乐和感悟音乐的时间变少。更有甚者,整节音乐课一大半时间都是教师口头讲授,从音乐作品作者的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一直到作品的内涵都是口述出来,非常枯燥。显然,这种单调的“满堂灌”形式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长时间持续这种状态,学生会对音乐课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学生们常说“我们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就是因为教师过多灌输和强调音乐理论知识,忽视对音乐欣赏教学的设计,没有让学生充分听赏音乐,使整节课死气沉沉,导致学生昏昏欲睡,这样显然达不到教学的目标。

(二)师生缺乏互动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尽管教师会先让学生聆听音乐,但听完后还是将一些现成的音乐赏析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给学生自主思考和质疑的空间,教师起绝对的主导作用,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即使学生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也会被教师无情地否定,使他们对音乐欣赏的热情极大地被挫伤。艺术不能靠说教,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能依靠灌输,音乐欣赏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过程,教师只有注重与学生交流分享,师生之间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才能真正让学生沉浸到音乐中,走进音乐世界。教师要精心设计话题,激发学生自主欣赏和思考音乐的欲望,体验音乐欣赏的乐趣,从而激发和提升双方的交流兴趣,使学生产生对音乐欣赏的欲望和渴求。

教师设计的话题首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其次,要适应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探究热情;第三,话题的设置要有开放性,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更大的发挥和拓展空间。

(三)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教学参考书以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设计了一系列教学程序,但却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容易对音乐无动于衷,没法获得美的享受。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视、听、唱、动、念,尽可能利用各种辅助手段,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入情、入境、动情、想象,加深对音乐的感知与体验。如在欣赏《今天是你的生日》时,可播放这首歌曲的视频,同时简单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内涵、词曲作者,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有全面的了解;然后播放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的画面,表现祖国的繁荣强大,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当深情而气势宏大的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再次响起时,学生由于领略到了歌曲的内涵,便情不自禁地齐声歌唱。随后,教师可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听后感。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巧妙结合,水乳交融,更好地让学生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

(四)忽视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初中音乐欣赏课主要的目的不是发掘具有潜力的音乐人,也不是纯粹为了欣赏音乐,而是尽可能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他们开展音乐创新提供基础。音乐欣赏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进行想象与联想,使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让他们沉浸在音乐的情感和氛围之中,从而达到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也为他们的音乐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欣赏管弦乐《海上风暴》片段时,教师可以用故事导入,并提问:“主人翁在海上遇到了什么事情呢?”让学生欣赏乐曲的同时展开联想。有一位学生说:“美丽的大海发起脾气来很可怕,过了一会儿,海上的暴雨停了,海面上又风平浪静。弦乐的演绎把海面上的震撼体现得淋漓尽致。”这说明他们已经感受到了音乐的内涵。

二、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一)视听结合激发兴趣

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视听结合比单纯的听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表现力,欣赏效果更佳。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主要是有利于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如,在欣赏美国作曲家罗内尔的管弦乐《三只小猪》时,教师边放音乐边用童话故事导入,描述小猪们盖房子的情节,同时用视频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展开联想,使陌生的音乐转化为熟悉的情境,使他们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律动,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享受欣赏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采用律动、绘画、创编故事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通过丰富多彩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创作个性化的音乐作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创设一种意境,引导他们进行音乐创作。学生创作出音乐作品后,让大家鉴赏分析,创作者根据大家的反馈再进一步修改整理。如,在欣赏《东边升起月亮》(选自歌剧《图兰朵》)时,教师先简单介绍其创作背景,初步揭示其思想内涵,端正学生的欣赏态度;其次,要求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分组讨论音乐表现的情绪特点;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该乐曲自主创编一首简单的乐曲。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阔初中生音乐视野、提高他们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要提高初中音乐欣赏课的质量,教师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需求教学;要针对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误区,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加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通过上述措施,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一定能走出误区,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音乐教师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最美教师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音乐
圆我教师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