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行为养成教育的策略

2018-01-26熊高安

教师博览 2018年9期
关键词:小组长学生会行为习惯

熊高安

(永修县立新中学,江西九江 330300)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话道出了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社会和家长对升学的过高期望,学校在管理中过度重视教学工作而逐渐忽视学生的养成教育,结果是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学质量反而越来越差,甚至出现了部分学生难以管教的现象,如果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势必会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管理。学校教育管理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

一、加强正面教育引导

每年新生入校后,很多学生在校园里破坏性很强,乱丢乱扔,乱写乱画。他们对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都不是很清楚。在开学第一周利用入学教育课和主题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常规的行为养成教育,向学生解读《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十分必要。并经常利用班会和课间大会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卫生行为、安全常识、纪律要求等方面的常规教育,让他们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每天对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检查,使其言行举止受到约束,逐步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二、加大班级评比力度

行为养成教育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

德育处通过开展班级评比活动,把行为养成教育分解到班级,由班主任分解到学生中去。德育处每天对班级评比的项目进行检查,及时在醒目位置公布。这样各个班级就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进行改进,特别是这个时候的学生都有一种很强的集体荣誉感,都不希望自己的班级比别人班级差,很容易形成一种班级之间的群体竞争意识,继而学生在老师的提醒下、引导下,逐渐由被迫遵守转为一种习惯遵守,在反复的深化实践中,最终会形成自觉遵守。

三、开展活动树立典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向自己身边优秀的典范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这是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学校怎样来树立典范?学校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可以通过开展多种素质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发现榜样,树立典范。比如可以开展“寻找最美学生”活动,评选“环保小卫士”,评选“学习之星”“体育之星”,评选“进步学生”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甚至可以在橱窗中进行宣传。这些受到表彰的学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会时时处处在学校成为表率,同时也会慢慢地影响带动其他学生,会帮他们不断改掉某些毛病。这些表现差的同学,如有一点进步,学校或者班级就要及时进行表扬,发扬他们的优点,克服其缺点。

四、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首先,要督促值日班干,让他们再去督促本班每一位学生,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其次,安排学生会干部加强课间督查,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制止。最后,就是在学校设立信箱,发动全校学生互相监督。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对部分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只要监督到位,落到实处,及时反馈,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学生各个方面都会慢慢好起来。

同时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本领,而不是站在内心世界的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内心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愤慨、弃之不管。不能轻则责备学生不该这样,不该那样做,而是要引导学生去这样做,去那样做,趋利避害,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管理

1.积极指导学生构建自主学习小组

在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在具体分组过程中,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局部微调的原则进行科学划分。在具体分组操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自主自愿原则,教师要结合每一位学生日常的表现和语文学习能力,将班级的学生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个级别的人数相当。然后采用民主方法在班级内选出责任心强的小组长,由课代表将每个小组长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由其他各个级别的学生自愿选择参加,成绩属于同一个级别的每组只限一人,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自主学习小组。在分组结束后,教师还需要对各个小组长进行培训,向每个小组长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义务,要结合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指导小组组长如何进行分工合作,处理好小组内部的冲突。通过积极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学习小组,能够通过各个小组之间相互竞争,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通过构建自主学习小组,能够形成融洽的合作学习氛围,小组成员之间既是亲密合作的学习伙伴,又是相互竞争的竞争者,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管理提供了动力,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2.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课前预习

对于同一个学习内容或者同一篇文章,不同学生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教师要做好日常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不要对预习产生排斥心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和父母交流、同学交流、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来寻找问题答案,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本篇文章之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之前,每个小组成员提出自己的问题,全组同学、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在教师这样有效引导下,学生能够逐渐掌握预习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之后,教师就不需要继续指导和布置预习任务,学生会自主预习。

3.强化课堂教学互动,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并不能形成认识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强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平等的地位,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同时学生在进行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针对小组成员或小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但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或者图像向学生展示,使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4.做好课后巩固工作

除了做好上述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做好课后巩固工作。对于学习过的内容,要定期进行回顾和复习,通过持续回顾和复习夯实中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急功近利,不能盲目追求教学进度,要保证学生在打好坚实基础的前提下,逐步推进,尤其是在自主管理实施的初始阶段,奠定基础尤为重要。

当然,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完成。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担负起培养教育孩子的重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尽到我们最大的责任。

猜你喜欢

小组长学生会行为习惯
分餐小组长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