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程观下教师行为的转变

2018-01-26吴雪霞

教师博览 2018年9期
关键词:枫叶爱心课程

吴雪霞

(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江苏无锡 21440)

随着学校新爱心教育的深入实施,课程建设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很多教师也在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中收获了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体验。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方式等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

教师行为指的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引下,根据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行为的总称,包括环境情境的创设、教育内容的策划、教育方式的确定等。

一、转变教育理念:从“机械灌输”走向“实践体验”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教育不可忽视这种个体的特殊性、独特性,每一个生命都有其价值,“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育理念会导致教育和教学成为重复而又枯燥的机械劳动。

在课程研究的引领下,教师应树立“学生第一”的理念。学生不再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和改造,而是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体验、实践、感受、领悟,最终获得生命个体的成长。

九月,六(7)班朱老师开发实施了“苗苗带你逛校园”这一爱心课程,生动地诠释了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在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富有爱心的现代小公民这一问上,朱老师并没有用说教的方式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爱的道德教育”,而是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爱心课程的实践体验中领悟爱心的可贵,在学生的心里深深地播下了一颗爱的种子。

具体来说,学生在“苗苗带你逛校园”这一课程中经历了三阶段的实践体验:

(一)爱心策划——一年时光整装待发(九月上旬)

(1)策划:一次意外、一本杂志、一个故事

(2)标识:一顶草帽、一把扇子、一串故事

(3)整装:一串桂花、一件衣服、一个故事

(4)踩点:一趟行程、一段经历、许多故事

(二)爱心传递——爱在校园了解校园(九月中旬)

(1)一年级教室:一首歌曲唱出同伴的爱

(2)香樟园:一把卷尺丈量爱的长度

(3)桔园:半只桔子品出爱的味道

(4)“百花园”:一缕花香传出拥抱的爱

(5)桂花园:迟到的桂花早到的爱

(6)紫藤架:长长的紫藤深深的爱

(7)校园小径:窄窄的小径宽宽的爱

(8)一张照片:小小的照片最无私的爱

(三)爱心深入——爱在校园亲近校园(九月下旬)

(1)大手拉小手,亲近同伴

(2)大手拉小手,亲近教职工

(3)大手拉小手,亲近父母

爱心需要表达,爱心需要传递。的确,朱老师的“苗苗带你逛校园”给予全校每一位老师深刻的启迪,教师行为的转变首先应体现在理念的变革上。

二、转变教育对象:从“关注个别”走向“面向全体”

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梦想。然而,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同个体、不同差异的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关注、获得的教育服务也各不相同。在课堂教学或班级管理中,我们往往会关注少数表现突出的个体,却忽视了所有学生的发展。

在课程的引领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我们的教育行为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改变以往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每一个学生形成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自由、充分地发展。只有适合个体生命差异的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生命潜能的教育。

六(12)班黄老师开发的课程“有多少空间可以提供——走进孩子们的时装节”就服务于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帮助每个孩子发展。孩子们在这个课程中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1)幕后策划——人人参与

(2)技术支持——处处历练

(3)台前展示——个个快乐

(4)后期总结——点点成长

六(十二)班的“时装节”课程以“人人参与,处处历练,个个快乐”为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策划师、设计员、模特儿、营销商,人人获得了自信、个个体验到成功,创造了别样的精彩。

三、转变教育角色:从“教师权威”走向“能者为师”

过去,我们一味地强调“教师”的角色作用,认为教师是实施教育的唯一主体,教师应当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有着绝对的权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需要,教师要开始转变权威的角色,逐渐从权威走向服务,成为引导学生发展、成长的教育服务者。

确实,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整合教育能量的意识,要让每一位能者都可能为师,尽力为师,让儿童的探究能力得到立体的滋养,及时满足其求知欲望。而且,无论是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要有拓展教育空间的意识,要让孩子的实践活动突破常规课堂教学的空间束缚,将学习环境延伸到教室外乃至校外,让儿童好奇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产生求知兴趣。

六(10)班夏老师开发的课程树立了“能者为师”的理念,转变了“以教师为权威”的角色意识,请了一批有专业素养、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走进课堂,为孩子们创造了适合的、生动的、多元的活动课程。

在《幸好秋天还没有完全来到》这个课程中,孩子们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的实践研究:1.枫叶是怎么变红的;2.枫叶是这样变红的;3.叶片变红藏秘密;4.片片红叶显真情;5.枫叶背后的故事;6.做片励志的枫叶。为了让孩子们对枫叶的了解更深入,夏老师将高中化学老师叶妈请进教室。叶妈带着实验器材出现在了教室,带领孩子们用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来探究了枫叶变红的秘密,带给孩子们意外的惊喜。小朱妈妈也当了回幕后老师,她手把手教小朱折枫叶,随后夏老师把讲台让出来给了小朱,于是小朱教会了每一个人折枫叶。在枫叶节活动中,“王妈、朱妈”能者为师,既成了老师的协助者,又成了孩子们的伙伴,使课程的实施者走向多元化,真正体现教育角色的转变。

四、转变教育内容:从“知识技能”走向“创新思维”

传统教育要求教师侧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随着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决,真正需要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思维力的培养。

在课程研究中,我们注重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研究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学会处理综合性的学科知识,独立研究复杂的知识体系,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习惯,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人才。

五(4)班闻老师开发了创造性课程《站在叶子上当船长》,以叶子为支点,激发孩子研究兴趣,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课程实施中,老师没有用知识传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叶片,而是通过几次创意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孩子们的潜能与智慧。

一年前,五(4)班的孩子在闻老师的带领下,亲近大自然,研究起了树叶,开展了系列童诗学习活动:收集经典童诗、制作童诗小报、比试经典童诗诵读。本学期,闻老师继续带领孩子们深入树叶研究,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有趣、生动的课程活动,鼓励孩子们发现与思考,实践与创作。

活动一:写一首叶的小诗

活动二:制一幅叶的贴画

活动三:做一张叶脉书签

活动四:穿一件叶的外衣

在与树叶亲密接触的课程实践中,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大胆的想象、巧妙的设计、奇妙的构思无不体现着他们独特的思维,创造的潜能。

五、转变教育方式:从“专制管理”走向“民主参与”

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因而师生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以民主、平等、和谐为特征,教师与学生应该成为平等的对话伙伴和合作者。

实施课程以来,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教师应从管理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努力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教师作为参与者,要善于聆听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从学生的立足点出发,与学生共同规划与设计课程,注重课程的渗透整合能力,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学问与真理。

正是由于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都是起源于学生、发展于学生,所以孩子们自主体验研究的积极性特别高涨。在传统节日的探究中,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浓郁的文化熏陶,还从老师的鼓励、肯定中提升了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六、转变教育阵地:从“单一课堂”走向“多元情境”

践行爱心教育,实施课程建设,让我们发现教育阵地也在不断转变。过去,我们只依赖于课堂这一主阵地,一味地注重教科书的训练。现在,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学生生命的发展需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多元的情境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

课程实施中,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让教育阵地从单一的课堂走向多元的情境。我们要开发利用好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课程提供多元化的渠道和手段。

六(1)班许老师实施的学科课程《一堂别样的语文课》改变了以“教材”“课堂”为唯一阵地的途径,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创造了适合孩子生动发展的课堂。

在情境化的语文课程活动中,孩子们的情感变得丰富,人际关系变得优化,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精神生命得到了成长。这是校园里的课堂学习所不能实现的,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课堂,适合孩子自由发展、生动发展的课堂。

七、转变教育策略:从“经验传授”走向“研究发现”

新爱心教育背景下的课程实践使学生不再只是获得教师的经验传授,而是让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研究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课程研究中,我们尽可能地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途径。

六(1)班赵老师的探究性课程《一树一学堂》充分体现了研究的意义,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改进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打开了一扇窗。

(1)看红叶的成长过程——树木成长的探索

试管婴儿阶段、上小学啦、上中学啦、大学毕业啦、成才的红叶石楠

(2)观古树名木——树木成才的哲理

(3)赏树桩月季——栽培美好的激情

孩子们亲手种上一株幼苗,装上土、拿幼株、栽下苗、开心带回家。

活动结束,有孩子这样感慨:红叶石楠的成长、参天古树的伟岸、树桩月季的美丽一幕幕都在我心中定格。它们今天能如此夺目,都是经历了时间的历练、后天的培育。大自然给我们上了一堂多么与众不同的课呀!的确,只有经历了探索世界、研究发现的过程,孩子们才会拥有这样实实在在的收获,才能获得生命意义的成长!

在践行新爱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把师爱看作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把它看成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进步的课程文化构建。

由以上6位教师的课程研究成果,我们对如何开发与实施课程有了更明确的思路与方向。在教育生活中,我们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机会去实践,鼓励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世界里实践、体验、创造。尊重学生的生命,突出生命个体的实践性。强调教师的榜样作用,珍视每个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猜你喜欢

枫叶爱心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枫叶之歌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红枫叶
爱心树(下)
枫叶红了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