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2018-01-26

教师博览 2018年9期
关键词:古诗词传统语文

周 璐

(崇义县思源实验学校,江西赣州 341300)

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意识的综合学科,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承担起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将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渗入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以及美好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历程,其蕴含的传统美德对学生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从教材方面来看涉及传统文化的思想美德较为多见,但是我国小学语文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主要以古文教育为主,教学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开展,由于内容晦涩难懂以及小学生并不具备较高的鉴赏能力,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根本无法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思想和教育意义。此外,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培养,在语文古诗词的教育中,严重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即便是在课堂中开展专题传统文化教育,更多是因为上级领导或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从整体来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素养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当前课堂环境下根本无法理解传统文化思想教育,从而也无法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较快,正处于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1.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挖掘中国传统文化

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中,要向学生充分展现出课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悟课文中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在教学《弟子规》等的课文内容时,教师要深刻地把握住仁、义、礼、智、信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优良品德。例如,在教学关于古诗的知识内容时,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重点在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理解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性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时教师还要转变教学理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其中创设情境教学,就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内容中出现的传统节日对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从而有效加深学生对重阳传统节日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多采用文言文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所以,依据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重点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并带有趣味性。可见,古诗词的传统文化渗透要具有意境,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传统文化学习中来。此外,诵读也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诵读方式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和节奏,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和传统文化。

2.结合现实生活理解传统文化内涵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不断延伸的教学过程,课堂中的教学始终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中,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理解传统文化的美德和知识。语文教学自身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其中很多知识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例如,我们常用的文字就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文字的创造正是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3.通过传统美德教育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传统美德教育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综合语文素养,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中深层次的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素材通常都是由教育专家进行编制,并对优秀内容精挑细选的结果,其中不仅蕴含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对文章的时代背景与事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的范围内进行阅读分析,通过传统美德教育,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促使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行。例如,在教学《孔融让梨》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入更多相似的典故让学生在理解、对比、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和体验故事中的传统文化,从而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4.引入民族风俗习惯

民族性是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入民族风俗习惯,从而让学生充分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由于民族习俗是最能表现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教师通过民族习俗的渗透教学方式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元日》的知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以春节习俗作为主题内容,让学生通过课堂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诱导,让学生明白春节习俗的由来,教师还要适时地对主题进行延伸,将关于春节的习俗知识以及相应的诗词、歌赋展示给学生探究,促使学生在引导和交流中的学习方式中不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但是针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能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美,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中的教育价值。

5.完善自身文化底蕴

教师教学时也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育榜样,在传统文化的实践教学中必须要抓住学习的重点,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从情感入手,让学生结合思想和情感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深度的思索和解读。教师要善于诵读,并准确掌握文章吐字发音和节奏规律,从而准确发现渗透在其中的传统文化精髓。教学中要重视古诗词的文化气息,不断积累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感悟传统文化中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古诗词源于生活,只有深入到自然生活中才能够真切地体会。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底蕴,准确地解读教材、运用教材,提供文化素养。此外,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古诗词渗透传统文化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的文化素养要求更严格。因为要领悟诗词语言的精妙只有逐字推敲,才能领悟诗词语言的韵律之美。例如在教学“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段内容时,直观的画面感非常强,反复吟诵会让人联想到白鹅水中嬉戏玩耍的场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情感,传统文化中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美德对学生的今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重要影响。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并不理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教材中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在古诗词中渗透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加深学生对深层传统文化魅力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实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猜你喜欢

古诗词传统语文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爱古诗词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