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练笔最佳处 凸现“随文不随意”
——例谈中高年级课堂练笔的设计策略

2018-01-26王月美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随文菜园人教版

□ 王月美

有效的随文练笔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课堂上,学生仅听教师讲解,自身不主动进行文字语言的感悟和运用,写作能力显然不会提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让学生把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及时地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上,激发写的兴趣,形成写的能力。然而纵观现状,有些课堂虽安排了小练笔,但方式比较随意,练笔没有精心选择,与文本不能水乳交融,另外练笔重点也不够明确。要发挥好随文练笔的作用,教师需要寻找随文练笔的最佳处,通过设计有效的练习,让学生逐步感悟文本的语言、结构和内涵等,提高习作能力。

一、寻画面最美处,悟语言之美妙

课堂上,有些文本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是一幅多元的、立体的画面。如果教师善于寻找这样的画面,就能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美。

(一)写一写静态美

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时,引领学生充分感悟文本重点部分——荷花的美,并在最后一课时安排了随文练笔。

师:同学们,荷花真美呀,仿佛一幅活的图画。我们家乡的梅花开放时,更是芬芳迷人!让我们展开想象,一起来写写梅花的美吧!(出示梅花图片、写作要求)

(生练笔,师巡视并个别指导,之后进行交流)

生:我的老家在林城镇,听说那里的梅花已经开了!我和妈妈一大早来到梅园赏花。走进梅园,就闻到一阵淡淡的清香。有的梅花全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花蕊;有的梅花才开了一半,太阳一照,好像马上就要绽放了;有的梅花还是花骨朵儿,小小的花蕾,像害羞的孩子。

生:梅花开了!你瞧,大红的、粉红的、淡黄的,一簇簇、一朵朵,争奇斗艳。有的已经全开了,好像我们美丽的笑脸;有的开了一半,好像等着风儿轻抚它的脸庞;有的还是小花苞儿,小小的,嫩嫩的,像星星的眼睛眨呀眨。真是美丽极了!

等学生写好后,教师顺势点拨表达方法的秘妙:“作者为什么要抓住三种姿态进行描写呢?原来是有原因的:写两种姿态不能完全表达梅花的美,写四种姿态又显得啰唆。这是描写景物的有效方法。如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孟母三迁等,都巧妙地运用了‘三’。”

观察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很乐意写,写的文字也很通顺、连贯,会运用描写颜色、感觉的词语。原本枯燥的写景练习因此变得生动有趣。

(二)写一写动态美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是动态描写的经典之作。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语言描写非常精妙,写出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潮的特点,展示了钱塘江潮气势宏伟的景象。

一位教师在上最后一课时,安排了课堂练笔。练笔前,学生温习了动态描写的方法和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师:夏天的雷阵雨也是这样,说来就来,说去就去,我们试着写写吧!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会让我们的描写更生动。

(出示写的要求,生写好后交流)

生:大风呼呼地刮着。“下雨了,要下雨了!”还没等我说完,大雨已经落下来了,噼噼啪啪,天空中垂下了一条条白线。雨越来越大,好像一条银河从天而降。(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乱哄哄地摇摆,地上的花朵浑身发抖。轰隆隆,雷公公不停地敲打着大鼓。哗哗哗,大雨下起来了。雨越来越大,地上的水也越来越多。不一会儿,雨就停了,路上的水已经漫过了人的脚。(运用拟人的方法)

……

景物的动态变化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找准这样的练笔处,让学生感悟描写动态画面的语言,并学着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进行仿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寻文本精彩处,悟结构之巧妙

教材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应该用好例子,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内化作者的表达形式,积累优美的语言。练笔就是一种内化教材的好方法。

(一)重点句子写一写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中有一处精彩描写:“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处的写法很有趣,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形容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时都运用了三个短句,写得很细腻。“有时……有时……”准确地描写了聋哑青年专注画画的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练习。

再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这里的“从……到……”的排比写法非常经典,语言优美、结构巧妙。教师可以在最后一课时,引导学生写一写。

学生一开始练习,会觉得有些难度,经常练笔后,就会对段落结构逐渐有了感悟。由此可见,练笔不仅内化了形式,还内化了语言。写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不断地训练,仅仅在写作课加以练习是远远不够的。

(二)经典段落仿一仿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父亲的菜园》的最后一个段落:“直到现在,那一块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园。春有菠菜、莴笋,夏有黄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萝卜、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翠绿。”作者运用先分后总的方法来写菜园的诱人收获。文字不仅有对称美,还有节奏美、色彩美。该处是安排学生进行练笔的好地方。

教师应在阅读课中巧妙地利用教材,细心寻找这些练笔的最佳处,使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感悟段落的精妙之处,从而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寻内容延伸处,悟内涵之深刻

小学中高段的课文中,有许多地方可以延伸拓展。如果教师巧妙利用,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无疑打开了一扇解读文本的窗户。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长城》时,带领学生领略人山人海的壮观,感悟世界人民对长城的向往;教学《二泉映月》时,还原阿炳遭受的无尽的磨难和屈辱,感悟他的坚强和不屈。这些练笔,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使习作与感悟相辅相成,于“延伸”之处生成精彩。

(一)镜头延伸处的素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父亲的菜园》刻画了一个坚强、勤劳、对土地无比热爱的父亲形象。由于所处的年代不同,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文中的父亲。教学时可以寻找文本中的一处细节“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锹就冲进了暴雨中……”让学生进行练笔,从而理解文本的内涵。

(让生写写父亲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像拍摄电影一样,拓展有关父亲的镜头。师巡视指导,生写好后交流)

生:父亲冲进雨里,看到黄色的泥土被雨水冲走了,菜园里露出了狰狞的岩石。好不容易开垦出来的菜园没了!他忍不住痛苦地蹲下来,双手捂住脸,像个孩子一样哭泣了起来。(刻画了父亲痛苦的情景)

生:父亲的脸颊上满是水,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父亲在雨里站了很久很久,突然大喊一声:“老天呐!你还我的菜园。”(刻画了父亲伤心的情景)

生:父亲看见山坡上只剩下岩石,呆呆地望着,没发出声音。母亲拿着伞,追了过来,他还一动不动地望着。(刻画了父亲绝望的情景)

学生通过练习,加深了对父亲的理解,生动地描写了父亲伤心的细节。一个勤劳、热爱土地的父亲形象,就这样立体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二)历史延伸处的补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结尾写道:“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对于“火烧圆明园”这一部分,文本写得非常简略。寻找到这一“延伸处”后,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查找资料、看电影等,对其进行了解。这一处成为课堂上绝佳的练笔处。“大火怎么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是怎样化为灰烬的?”等提问,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精神,他们对侵略者的暴行深恶痛绝,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咬牙切齿,表达了报效祖国的决心。这些练笔,能让无画处皆成妙境。学生在抒写中,加深了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提升了写作能力。

此外,学生对文本不仅有感官上的感知,更有内心独特的体验。教学中可以找到相应的练笔机会,引领学生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以此提升对语言的敏感度,进一步激发写作能力。比如,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时,用三种不同的练笔方式,带领学生走进作家梁晓声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较好的练笔效果。再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时,通过分析鲁迅先生对少年闰土聪明机灵性格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感悟人物动作描写的精妙,随后根据“拿起、拈住、转动、剪、修、铺开”等系列动词仿写班级里的男孩。不少学生写出了男孩聪明、独特的性格,写出了他特有的细心、灵巧的品性。

总之,在随文练笔时,教师要深入钻研,细心寻找练笔的最佳处,为学生创设乐于抒写的机会和平台,让每一次练笔记录学生思想的轨迹,丰富学生情感的体验,展示学生的动笔兴趣,凸显学生的创新智慧。随文练笔要深入解析文本的语言、结构、内涵等,真正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随文菜园人教版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小小菜园有惊喜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疯狂大菜园
菜园里
谁的菜园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