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跨越发展“绿色含量”

2018-01-26吕跃

当代贵州 2018年4期
关键词:贵州省贵州文明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吕跃

随着大生态战略行动不断推进,贵州不断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不断提升,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7%。

威宁自治县五里岗街道办事处农户采摘万寿菊。(贵州图片库供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进行全方位的深刻阐述,提出“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项要求,为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省委书记孙志刚强调,人类必须自觉地与自然友好相处,发展必须积极地与生态平衡共进。

“如今,贵州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城市更美了,更加宜居了。”住在贵阳市观山湖区的市民张青说。2017年1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对外发布《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满意度全国第二。

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

从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升格为“国家级”,到2016年贵州获批建设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蹄疾步稳。

2017年4月16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在贵阳召开。会议指出,今后5年,贵州将全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生态成为贵州的第三大战略行动。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贵州谋定而后动。大力实施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2%;实施环保基础设施攻坚行动,加强重点流域及重点行业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9个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定在100%;设立“贵州生态日”,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

绿色发展在全省上下形成共识。

六盘水市水城县牢牢抓住发展的“生态”关键词,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凉都·生态水城”建设。围绕“百姓富、生态美”目标,坚持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努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旅游“四个价值”最大化。优化“林业生态”,2017年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到58.9%;优化“大气生态”,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

贵安新区推进绿色化城市建设,提出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全部建筑的比例达到60%以上;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非传统水利用达到50%以上;自然环境优美宜居,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着力构建环城水系、绿地系统、公园体系,实行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全面治理,初步实现全域景区化。

2017年,贵州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7.1%,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8%和90.6%。

制度护航生态建设

森林覆盖率达到60%,退化草地治理率达到52%,湿地面积保有量达到315万亩,城市绿地率达到33%……推进全省自然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贵州省“十三五”生态建设规划》作出了明确要求。

立法为生态建设保驾护航。2014年至2017年,《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等多部条例相继出台,从立法层面,解决环境保护缺乏法律依据问题。“立法保护生态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周说。

环保法规的意义重在执行。2017年7月10日,赤水河迎来省人大常委会针对《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立法后的评估。根据毕节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近3年的监测结果显示,流经毕节市境内180公里的赤水河水质总体为优。曾经因为过度开发,遭到破坏的赤水河流域生态得到了修护和保护,成为贵州法治保障生态建设的典型。

为生态建设护航,贵州善用司法力量。省高级人民法院成立“1+4+5”(1个省级、4个市州级和5个县级)覆盖全省、跨区域管辖的生态环境案件专门审判机构,负责审理辖区内资源类、环境保护类案件。2016年6月到2017年5月,全省法院受理环境资源类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合计5382件,审结4193件。

进一步明确强化生态建设的责任,出台《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对全省9个市(州)党委和政府、贵安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进行考核,强化了党委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考核内容包括:绿色发展指数70分,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亮点20分;公众满意程度10分;生态环境事件扣分,每发生一起扣5分。

从立法、行政到司法层面,贵州不断构建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体系。被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相继出台生态保护责任清单、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河长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机制等多项制度,下发实施《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贵州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更加健全。

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的王岗村,随着旅游业的繁荣,村里农家乐生意红火。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王岗村,一改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再好的绿水青山,不去用好它,就是‘死风景’,没有别的价值。”村支书花全说,保护好绿水青山,还要将环境资源变为经济资源。现在,王岗村旅游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万余元。

绿色生态是贵州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是建设多彩贵州的最大后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已经转化为老百姓能够感知到的成果。

坐落于福泉市瓮福马场坪工业园区的瓮福集团,是国内较早投产的高浓度磷肥基地,囿于当时技术条件,项目选址、设计等方面存在重生产、轻环保的思维。今天,瓮福集团通过转变思维、技术创新,生产中的“绿色含量”不断增高。中水深度利用、污水渣循环利用、磷矿伴生氟碘回收利用等高效资源化技术,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重视安全环保,瓮福累计投入近30亿元。

结合大扶贫,贵州深入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发力绿色农业,形成生态畜牧、茶叶、蔬菜、烟草、马铃薯、精品水果、中药材等主打产业,优化了特色食粮、油料、特色养殖、特色渔业、林业特色经济等特色产业,共同构建起贵州生态产业格局。大方天麻、织金竹荪、水城红心猕猴桃、贵茶绿宝石等23种产品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贫困户通过生态产业种植、畜牧养殖、务工等多种方式,实现脱贫致富。

提升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贵州出台《贵州省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发展引导目录(试行)》,围绕生态利用型产业、循环高效型产业、低碳清洁型产业、环境治理型产业四类,涉及山地旅游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绿色轻工业、再生资源产业、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等15个具体产业。目前,贵州“四型”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

猜你喜欢

贵州省贵州文明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请文明演绎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漫说文明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