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益:实体经济实力增强

2018-01-26邸凌

当代贵州 2018年4期
关键词:贵州工业发展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邸凌

贵州聚焦工业强省战略,坚定不移发展壮大工业实体,全省实体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效益显著的良好态势。

2017年,贵州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深入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深融合、防风险各项工作,放眼全省实体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效益显著的良好态势。

工业经济实力倍增

走进安顺市平坝区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自动化设备在高速运转。作为一家军转民企业,黎阳公司攻关研制生产最新型号LEAP发动机零件,用于配装空客、波音新一代民用客机和中国的大飞机。

在2016年实现出口交付7000万美元的基础上,黎阳公司争取用3至5年时间,把公司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民用航空转包生产基地,实现产值30亿元,销售收入突破8亿元。

贵州,坚持以智能制造为着力点,以军民融合产业联盟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载体,推动装备工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黎阳公司,是贵州工业实力倍增的一个缩影。

2017年,贵州分业施策培育提升重点产业。着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

华芯通服务器芯片项目、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19个医药品种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85%,增加值总量突破百亿元;医药制造业增长21%,达到5年来最快增速;白酒、特色食品、石材产业分别增长12%、14%、20%。高端装备用镍基高温合金关键技术研制、动力电池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产业化等新材料产业链短板补齐项目取得积极成效;天然饮用水、民族民间工艺品、包装产业快速发展。

围绕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附加值,加快推进原材料产业改造升级,有色、化工、建材产业分别增长13%、4%、10%,冶金产业整体实现扭亏为盈。水钢大力推进转型升级,突出高质量发展,扭转了连续6年亏损的困境。

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200亿元,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000亿元,工业企业户数达到5600户,实现总产值、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工业企业户数“四个翻番”。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由47%提高到57.9%,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63倍,占GDP比重提高到53.5%,撑起了全省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2016年10月,开磷控股集团大水工业园120万吨全水溶多功能磷复肥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标志着开磷大水工业园磷复肥生产能力达到31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坑口磷复肥基地。新增的120万吨全水溶新型肥料,是在整合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利用自产的高品位磷矿石作为原料生产,实现了对磷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进一步将开磷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了经济优势。

这条生产线也成为开磷集团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支撑。

2017年,贵州始终把调整结构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坚持优化存量和培育增量“两条腿”走路,工业结构发生转折性变化。

全省形成烟酒、煤炭、电力、建材、装备、化工6个千亿产业,轻重工业比重调整到39.2∶60.8,轻工业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传统能源原材料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电子、医药、装备等新兴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提高16.2个百分点,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增长50.8%,传统产业夯实基础、新兴产业引领转型的发展态势更加凸显。

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提高到7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76%,创建9个国家级、4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仁习、小孟、毕水兴等产业发展组团及重点工业区域茁壮成长,“一区两翼多组团”的工业发展布局落地生根,园区真正成为产业集聚的“加速器”、工业发展的“主战场”。

除此之外,贵州始终坚持改革引领、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推动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落户贵州,积极培育新经济新动能。抢抓全国首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的机遇,率先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工作,扭住电改“牛鼻子”降低企业成本,累计实现电力直接交易电量近1200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20亿元左右。

在改革创新方面,贵州成效显著。2017年,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2家。混合集成电路用浆料制备、亚微米级介质磁粉制备等一批产业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全省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指数提高26.38,在全国位次提升10位,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贵州制造”正在加快迈向“贵州智造”。

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样如火如荼,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增长、大数据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提速、大健康服务业“风生水起”,第三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喷薄而出,成为贵州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

在商事制度改革、“双创”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全省“三新经济”蓬勃发展带动下,刺激全省服务业领域创新创业更加活跃,市场主体不断增多。201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608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绿色发展水平提高

绿色是多彩贵州的底色。贵州要守好“两条底线”,除了在新兴产业上做文章,还要让落后产能淘汰、让传统产业转型,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

在铜仁市大龙开发区,20多家规模以上的企业强强联合打造的循环经济新模式,形成一条绿色发展的“生态链”,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还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在磷化工领域,瓮福集团的磷石膏绿色生态装配式建筑构件项目和高品质磷石膏建材项目,实现对磷石膏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盘江集团通过煤矸石发电,瓦斯抽取提纯等措施,实现煤炭废弃物再利用,减少能耗的同时有效保护了环境。

2017年,贵州始终牢守底线保生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一组数据最能直观的体现出贵州绿色发展的脉动和气息:

2017年,贵州累计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2612万吨,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1.5个百分点,粉煤灰、磷石膏、酒糟、冶炼废渣等废弃物利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获批全国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1%,度电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2.6元/千瓦时提高到4.6元/千瓦时。仁怀名酒园区、贵阳高新区、瓮安工业园区、碧江工业园区等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绿色的贵州,用实际行动热爱自然、保护生态、加快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共进。

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超大屏幕ULED平板电视产业化项目生产车间。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杜朋城/ 摄)

猜你喜欢

贵州工业发展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区域发展篇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贵州古驿道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