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8-01-25安桂兰

甘肃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安桂兰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个性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2—0102—01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语文教学是以中国几千年所沉淀的最优秀的文化为载体,是以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作为前提,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 利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教材里的创新元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篇中,特别是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立意选材,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如,宋祁《玉楼春》中“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绝句中因一“闹”字境界全出,不仅表现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这个极具创新性的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能引导学生去想象这样的画面:春暖花开时节,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时而蜜蜂嗡嗡,时而蝴蝶翩翩起舞,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維能力

1. 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都是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素材。那些具有鲜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文,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通过意象进行类比、联系等思维加工。如,在《蜀道难》一课的教学中,作者所描绘的神奇的传说和瑰丽的想象,本非生活中现存之物、实有之景,在阅读和欣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联想和类比,尽量构想出诗人为我们所描绘的奇幻世界。

2.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打破旧的观念,营造一种创新氛围,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幻故事,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计算机等各种教学设备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等,让学生合作、探究,自由拓展、延伸,甚至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观察、体验,增强直观感受,寻找灵感。

三、塑造学生创新型个性品质

一是综合性运用课本中的创新素材,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教材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蔺相如大智大勇,威武不屈,不畏强势;苏武坚守节操,历尽艰辛,不辱使命,这些人物都能对学生的精神品质产生强烈的震撼。还有一些创新性“事物”的描写,如“拿来主义”,必将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这些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创新性教育,以促进学生创新型品质的发展与形成。

二是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教师在学生心中最具有感召力,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性个性品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教师自身思维灵活、多变、会为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培养敞开大门。

三是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塑造创新个性品质。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还与一定的家庭及环境有关。因此,必须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合力塑造学生的创新型个性品质。

总之,新时代需要创新精神,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未来的知识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说,又是各类人才的创新能力的竞争。而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