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经典诗文浸润学生的人生

2018-01-25任毅

甘肃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学习平台诵读小学语文

任毅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经典诗文;学习平台;诵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2—0093—01

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教科书,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失的载体。它往往散见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它汇集着本民族文化最基本的知识、最深刻的思想内涵。语文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传统经典诗文,让经典诗文浸润学生的心灵,在学生纯洁的心灵深处打下鲜明的民族精神文化的烙印,为学生的精彩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吸收传统诗文的精华,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整合经典诗文,打造优质课堂

中学课本所选的两百多篇经典诗文,每篇都渗透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编排在各个年级的语文教材中,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可整合为:1.美德篇。《论语》中提出了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道德规范和概念、术语,如,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爱国篇。《岳阳楼记》中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天下为公的旷达胸襟。3.正确的人生观篇。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倡导正确人生观的体现。如,《陋室铭》中有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高尚情操,《爱莲说》里有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桃花源记》有陶渊明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4.古代政治文化篇。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政治文化也相当丰富。如,《孟子》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体现了古代注重仁义、强调德化的政治思想。《出师表》《曹刿论战》宣扬纳谏、用贤以及取信于民的为君之道。在课堂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阅读、朗读、默读等方法,让学生领悟经典精髓,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哲理,以传统美德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准则,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搭建学习平台,营造良好的氛围

经典诗文的学习不能只靠课堂45分钟时间。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营造“处处留心皆诗文”的氛围。如,学生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诗词;每天在黑板角抄一句经典佳句;每周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每学期组织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或表演活动;每年组织一次经典诗文学习论坛活动等。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板报、文化长廊、墙壁、建筑物等媒介宣传经典诗文,如张贴、悬挂诗词作家画像和格言,制作描写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古诗文宣传栏。引导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從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开展诵读活动,书香溢满校园

经典诵读活动是中小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经典诗文的有效途径,是学习语文知识的有益补充。学校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诵读理解,让朗读经典的声音传遍校园,让书香溢满校园。具体做法是:将中国的古诗文,按诚信、爱国、自强、仁孝等类别归纳命名,吸取精华,弃其糟粕,赋予其时代精神,在每个名目下列出前人相关的至理名言和精辟论述,作出白话注释,整理成册,让学生背诵。还可背诵各个朝代诗词经典名篇作品,如《三字经》《论语》等,摘录积累相关的语句、诗词、典故等。这些名言警语脍炙人口,起着对人劝诫、警示的作用。学生不仅积累了可贵的写作素材,而且陶冶了情操,使其感悟出生活的哲理,让其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

四、领悟诗文精髓,经典浸润学生人生

如果学生能用在语文课堂所学的经典诗文指导他们的学习、生活,那么就达到了学习经典诗文的目的。学生在各种情境下,用经典诗文表达心情,喜则高亢吟诗,悲则用诗文排解,保持良好的心情,健康快乐地生活。时时告诫自己“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痛快淋漓时,感觉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忧愁时,我们会调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要倒掉吃剩的饭菜时,会想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谈到爱自己的父母,也要关心别人,学生也会说出积累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厌学时,学生就会想起:“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以激励斗志,陶冶灵魂。

学习经典诗文,让学生把高尚的情操当作自己永远的追求,在他幼小的心灵播下远大志向的种子,在他人生抉择的关头,脑海中浮现出我们曾经在语文课堂学习的经典诗文,指导自己行为。

猜你喜欢

学习平台诵读小学语文
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