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高年级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

2018-01-25冯小燕

甘肃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中高年级整合

冯小燕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课内外阅读;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3—0105—01

如何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让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从而能动地把课内知识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现将笔者心得总结如下:

一、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1.释疑解惑。以教材上的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与其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来指导阅读,这样既有助于解决教材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把握课文情感,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如,在教学北师大六年级教材《我看见了大海》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继父对“我”大海般深沉、宽广的爱时,笔者引入《感恩故事》这本书中的父爱故事(一位父亲因为对女儿的爱,心脏被刺,奇迹存活三天的故事)。学生通过阅读,联系教材上下文,明白了爱的伟大。

2.学法迁移。选择与课内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组织学生在课后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拓展性材料。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使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达到“自能阅读”的效果,使课内外学习相得益彰。

3.比较鉴赏。选择同类阅读材料,意在与课内教材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阅读材料,把两者放在一起,更加突出作品各自的特点。同时,在比较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使学生认识到表达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这也是学习写作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4.拓展延伸。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或缩写,在教学的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更立体地、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虽然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写文章的年代也与现在距离较远,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塑造闰土形象的目的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教学前推荐学生阅读《故乡》就非常有必要,少年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通过与中年闰土身上的木讷、呆滞、迟钝、麻木对比,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

1.榜样引领。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人读书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他们有伟大成就的关键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2.师生同读。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同样,一个不读书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而一个人的阅读,无疑打上了他个性的烙印。所以读学生所读的书,也是走进学生内心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与他们交流的同时,适时向他们推荐优秀文化典籍,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发生迁移。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班级内,坚持每日语文课上几分钟的听说训练,学生轮流上台,让大家通过 “讲故事”“续编课文”“文本表演”“朗读比赛”“成语故事会”“最美的诗篇”“新书介绍”“评选书虫”“背诵诗词比赛”“写读后感”等活动交流读书心得,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4.提倡亲子阅读。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了,还需要精心的呵护,所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非常重要。让家长知道应该让学生尽量多地去了解教科书以外的知識,这除了实践、考察等方法外,最简单最能付诸实践的就是大量阅读。鼓励家长和学生在一起看书,做学生的阅读榜样,还可经常与学生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把课内外阅读有效地整合起来,让阅读充满花香,引来一群群天真可爱的小学生;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课内外阅读中高年级整合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