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移民安置区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因素分析

2018-01-25魏晶晶

甘肃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养成生活习惯幼儿

魏晶晶

【关键词】 幼儿;移民安置区;生活习惯;养成;影响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3—0087—01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移民安置区:我县移民安置区为漳县和岷县居住在深山生活困难的群众,因受地震自然灾害,居住环境恶劣,不适宜居住,由政府规划异地搬迁安置在我县北湾镇中堡村。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和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等。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从习惯入手研究儿童德育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世界许多国家对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越来越深入,许多国家的教育普遍重视以习惯养成为人格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许多学者提出诸多教育观点,如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大力倡导习惯的养成。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移民安置区幼儿比例较少,学前教育问题十分突出,但是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本课题根据我园实际情况,着重于针对移民安置区3-6周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我园处于新建设的移民安置区,移民人口之前生活在山区,生活贫困,卫生和生活习惯较差,义务教育普及率较低,大部分家长没有接受过义务教育,且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幼儿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很差,让这一张张白纸一样的幼儿在教育中出现了问题。

所以我们不光注重研究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更着力探索为移民安置区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从而改变家长观念和生活习惯,通过家园合作,为移民安置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三、影响因素

1.地域因素

我縣移民安置区为漳县和岷县居住在深山生活困难的群众,因受地震自然灾害,居住环境恶劣,不适宜居住,由政府规划异地搬迁安置在我县北湾镇中堡村。移民安置区群众之前主要生活在漳县和岷县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物质不充裕,生活贫困,卫生和生活习惯较差。

2.文化因素

移民安置区家庭义务教育普及率较低,大部分家长没有接受过完整的义务教育,文盲或半文盲家庭较多,且不重视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在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幼儿辍学率较高,家长认为幼儿接受几年教育,不是文盲就好,考虑经济原因,让幼儿辍学打工干活,过早步入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观念。在移民安置区学校,老师除了教学工作,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家访工作,特别是对辍学学生的家庭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引导和劝说学生父母,让幼儿回归校园,继续学习,接受教育。

3.家庭因素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与实地入户了解,由于之前生活在山区,生活贫困,特殊的地域环境让这些淳朴的人缺乏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当地义务教育普及率较低,家长不重视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以至于幼儿的生活习惯较差。小手总是黑乎乎的,大部分幼儿的衣服很久才换洗,随手扔垃圾,有的甚至随地大小便,遇到矛盾爱动手,方言重,现在又因为异地搬迁,幼儿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老人带幼儿的现象比较普遍,移民安置区内留守儿童较多,幼儿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老人又过于溺爱幼儿,多种原因让很多幼儿养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

4.其他因素

移民安置区群众属于易地搬迁,之前生活在山区,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草药和外出打工为主,种植草药基本是靠天吃饭,农业投入较少。在搬迁到我县安置区后,不适应我县深耕细作,农业投入大的农业产业模式、经济收入来源发生变化,不稳定,大部分家长为了谋生,外出打工,不能安心教育幼儿。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将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引进学习先进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与其他文化单位携手,为幼儿的成长和课题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文化服务,让移民区幼儿教育观念与本地教育观念、现代教育观念相融合,共同关注幼儿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养成生活习惯幼儿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