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方法探究

2018-01-25牛生才

甘肃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残疾儿童教育方法

牛生才

【关键词】 农村;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3—0034—01

随班就读教育方法是针对特殊学生推行的特殊教育方式,旨在發挥集体教育的特点,在教师积极引导与正向干预下,让同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让随班就读学生体会集体关爱,得到集体的激励,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积极健康的心理。农村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方法要面向农村实际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投入情况,针对农村儿童与残疾儿童双重身份,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农村残疾儿童的成长。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关心随班就读学生

随班就读的农村残疾儿童心理发育较慢,智力水平一般,不仅因为残疾问题生活不便,也存在一定的行为障碍。在正常学生团体中,残疾儿童内心自卑,不愿与人沟通,回避与人交流,时常自己躲在角落里。对于儿童教育,应该注重爱的教育,对学生倾注足够的爱,让爱影响教育,影响学生。教师应主动亲近残疾儿童,慢慢消除残疾儿童内心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隔阂,帮助他们打开心扉,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把心里话讲给老师,建立自己的朋友关系。残疾儿童一般基础较差,许多同学不愿接触他们,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给他们找性格憨厚的邻桌同学,如果他们举手发言,一定马上表扬,给予奖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推动他们继续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日常班级活动中,给予残疾儿童和其他学生一样的待遇。教师可以找一个简单的班级活动,让残疾儿童每天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例如,班级窗户是否关好,打扫卫生的工具是否摆放整齐,粉笔是不是足够,这类需要耐心坚持但是难度不大的活动都可以让残疾儿童进行监督,激励他们参与班级活动。当残疾儿童犯错误时,教师要宽容对待;当他们在学习上反应迟钝时,教师要耐心讲解;当一件事多次无法完成时,教师要鼓励他们,接受他们在身体上或者智能上的欠缺,寻找合适的方式进行指导。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心存大爱,关怀学生,鼓励学生。

二、激发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场所。对于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重点在于课堂教学的把握。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对残疾儿童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教师与同学的不断认可,激发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部分残疾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为欠缺,观察能力不足,导致分析、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音乐、录影等多媒体教学课件直观地进行知识刺激,通过卡通动画、精美图片等对课堂内容进行整合与灌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简单的问题,让残疾儿童回答,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都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同学的认可,体会解决问题、学到知识的喜悦。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对残疾儿童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多让残疾儿童进行板演,锻炼他们在人前表达的自信心与能力。回答问题准确、练习准确率高的残疾儿童,教师要予以奖励,用贴纸这样能够搜集的奖励品进行鼓励,搜集达到一定数量,可以到老师那里换取实物奖励,进而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热情。

三、采用分层教学法推动课堂教学

随班就读教育方式运用的是小学教学大纲,而残疾儿童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不需要单独的、特殊的教材,也不需要单独授课。残疾儿童的教学要通过集体授课进行,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

分层教学法指的是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分成不同的层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进行备课与授课。教师进行分层教学时,除了关注学生智力差异外,也要关注学生性格发展,依据小学生能力进行阶梯式、分层次的教学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知识难度过高,让学生做到“踮踮脚就能够到”。例如,通过涂色教学进行精细动作练习时,普通学生可以涂色,摆放教具,激发创意,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残疾儿童则是涂色,锻炼动手能力即可。在学习目标上,普通学生要体会学科价值,增强学习能力,而残疾儿童增强学习兴趣即可。教师运用分层教学有效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效率,引导所有学生包括残疾儿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残疾儿童教育方法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