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此及彼 巧教文言

2018-01-25金韩霜

考试周刊 2018年103期
关键词:分门别类

摘 要:文言教学,要用巧劲。当前的文言现状,文言知识点多,任务繁重;学生对文言文存在距离感,厌学甚至不学文言。如何让文言文的学习高效、有趣味,真正达到文言合一,学生乐学?善用联系,由此及彼是笔者探讨的文言路径。

关键词:联想想象;分门别类;重组整合;巧教文言

文言文是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也是一块“硬骨头”。因为与现代文化生活距离较大,文言文读起来艰涩难懂,学起来困难重重。文言教学任重道远,表现为:一、文言知识点多,学习任务繁重。二、学生学习文言兴趣不高,甚至厌学文言。新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对学生的文言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文言文教学化繁为简,化拙为巧,提高学生的文言能力乃至文言素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他们组织起来赋予他们意义的结构。笔者在长期的文言教学中发现善用联系,由此及彼能达到化繁为简、化巧为拙的效果,对此做了一些尝试,以供探讨。

一、

联想想象,巧记义项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是语言的学习,积累文言字词是第一要义。其中文言实词记忆是难点。高考常用的实词有2000来个,明确需要掌握的就有120个,而且每个实词都有三四个乃至五六个义项,其中各义项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记忆难度较大。

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考虑从文字的源起来理解记忆,采用知识树的结构,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把各义项串联起来。如“相”字的常见义项有①观察、②辅佐(帮助)、③相互、④代指一方(你、我、他)。课堂引导学生根据“相”的构字想象一个画面。一只眼睛在树上“观察”“看”,这只眼睛在看谁呢?可能在看你、看我,也可能在看他。更可能在互相看(互相)。还有比如“伐”,从构字法上看是一个人拿着武器,本义就是“征伐”,因为武力征伐建立“功业”;一个人建立赫赫战功,难免自我“夸耀”。这样“伐”的三个常见义项“征伐”“功业”“夸耀”便建立了联系。再比如“课”,从构字上来说是“言”+“果”(颗)(“颗”即头脑),本义就是“盘查”“拷问”,由“盘查”的对象展开知识树的联想,分别为“学习”“征收”“赋税”。

通过字源进行联想想象的方式建立知识树,避免了枯燥的死记硬背,也提高了记忆的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求知的起点,“知识树”的方式能有效得“以趣促学”。

二、

分门别类,巧学章法

文言文博大精深,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典范。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大都文质兼美、文约意丰。

初高中课本选择了相当数量的文言文,文体各异,但分散在不同的专题中。有议论的“说”《师说》《马说》,奏事陈情的“表”《陈情表》《出师表》,偏重记叙抒情的“记”“志”《始得西山宴游记》《项脊轩志》,书信体的《报任安书》等等。

笔者在教学的时候,把不同文体的文言文进行分门别类,并辅以相应文体的课外阅读,素材选择上,可以考虑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考查的文章。如2010、2011年的史传类,2012、2013、2017年的书信类,2015、2016年的传记类。

这样由几篇文章到一类文章,提高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从而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并获得情感和审美体验,提高文化自信。

三、

勾连整合,巧解文本

为了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文言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勾连整合,把文本和文本、文本和生活、课内文本和课外文本联系起来。

(一) 连通文本与生活,妙悟情境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化抽象为生动形象。在教学的时候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入文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本产生共鸣,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苏教版必修五中的一篇文章《项脊轩志》,这篇文章语言不事雕琢,但是在朴实无华的细节描写中蕴含对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写妻子的“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在课堂教学中可抓住“凭几学书”的细节,引导学生去想象生活中长辈教写字的情景,进而感受并体会那种夫妻间学书时的亲密无间,你侬我侬。

(二) 重组文本,感悟形象

苏教版必修三《鸿门宴》(节选)记载了楚汉相争初期刘邦和项羽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文章的主要特点是人物形象的刻画生动鲜活。教学时为了表现樊哙之智和刘邦之善处下位,在教学中笔者把文中两段重复出现的文字拎出来进行重组。

刘邦:“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樊哙:“……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这两段话分别是刘邦和樊哙说的,两段话有很多重复的内容,放在文中会不会累赘?学生分组讨论,得出说话目的有同有异,各有艺术。刘邦重点在“戮力”和“不自意”,强调入关并非我蓄意为之,遑论称王之心。樊哙除了表明本意在攻秦不在称王之外,把项羽摆到了帝王的位置,表明刘邦的称臣之心,这才是樊哙性格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莽夫不莽,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三) 比较分析,引发思辨

“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章是文人心志的表达,也是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传递。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要有质疑和思考,从而形成自我正确的认识。

引导时可以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兰亭集序》的“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怎样的一种人生观?《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的人生观你是否认同,你会做怎样的一种人生选择?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善用联系积累文言义项,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以一到多的效果;善用联系梳理文脉能使学生了解章法,举一反三;善用联系教读文章,能使学生体会人物形象,进入文本情境,引发思辨,达到学生乐学、善学的效果。巧教文言,使文言文教学真正做到文言合一,培养出真正拥有核心素养的社会主义人才。

参考文献:

[1]钱毅,罗幸.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建议[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12).

[2]孔凡成.因境定教初探[J].语文教学初探,2017(3A).

作者簡介:

金韩霜,浙江省乐清市,浙江省乐清中学。

猜你喜欢

分门别类
如何引领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西湖比西子,浓淡总相宜
办公室文秘工作效率的提高策略
分类整理,各归其道
英语语言学学习策略分析
等和耐心不一样
等和耐心不一样
谈高中英语学科的词汇教学
一条鱼,摆脱河流后的遐想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