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谈话中开展幼儿园英语教学

2018-01-25刘莉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1期

刘莉

摘 要:语言,尤其是口语,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中国孩子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缺乏实践机会。《英语教学法》也提出了What is language for? Here with a simple answer: Language is a mean of communication.(语言是什么?有一个简单的答案:语言就是交流)。由此可见,其实英语的学习跟任何语言以及母语的学习都是一样的,它立足于实践交流,也服务于实践交流。

关键词:关注性;倾听式;游戏式

一、在英语谈话活动中挖掘环境的作用

1.在小班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每天利用零星的时间,见缝插针安排一些日常生活的英语谈话活动

由于这类活动不是专门的英语教学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英语活动的专业性也有张有驰,可根据当时的谈话主题进行调节。在谈话活动中,心理环境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尤其是教师所营造的心理氛围和教师的态度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都可能是学习动力,引发他们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现阶段,幼儿英语的学习就如同母语一样,应该是由生活而激发,因经验而积累,是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内化的一种知识体系,教师在孩子们的中间就如同是他们的同伴一样,通过英语来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孩子一起倾听他们的问题、他们的好奇,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幼儿提供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多时候教师与孩子的师生互动或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生生互动交往过程不仅仅发生在预设的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挖掘每一个可以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环境与机会,如教育活动之间、饭前饭后、午睡前后等,教师都会用英语的常规口语提醒幼儿如厕、喝水等。

2.说话的内容应该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从幼儿的兴趣和游戏与生活体验为切入点,提高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在幼儿已经具有的丰富生活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预设相应的英语谈话活动话题,使幼儿很快融入这样的环境中,参与谈话。谈话过程中,教师以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所体会感知到的体验为线索,使幼儿在谈话中有话要说,有题材能够表现。比如,我们可以以“到外国娃娃家做客”这一游戏,引导幼儿用自己能够表达的英语来进行谈话活动,开展游戏。但是当幼儿在谈话过程中遇到生疏的单词时,他们也不会产生很惧怕的心理,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教师的引导,投入到这一有关英语的谈话活动中,幼儿在这一过程中,注重的是dool,bool,car等等这些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小玩具,而并不是教师所要教授给他们的英语单词。在谈话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更好地通过这种游戏形式,纠正和提高幼儿英语口语的表达习惯和能力。

其实,所有环境创设都是为英语谈话活动服务的。如何让幼儿与环境对话,提高谈话积极性。这不仅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启发,更有赖于幼儿的自主参与、与教师共同布置丰富環境。

二、充分运用“多种信息通道”激发幼儿参与英语谈话的兴趣

1.“关注性”谈话

以人为本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幼儿园的英语教学,更应实实在在体现这一点,因此,什么是幼儿需要的,又有什么是适合幼儿的,这应该是在幼儿谈话中反馈给教师的,而幼儿谈话活动的顺利进行是需要一定的知识体验为基础的。因此,就要求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对周围每一件事物的变化关注及探索,作为与同伴共同交流的素材。久而久之,幼儿的观察力得到了发展与提高,对事物的细微变化也有了一定的敏感度,对英语的求知欲更加浓厚,英语学习的效果将会越来越好。

2.“倾听式”谈话

小班幼儿对成人有一种强烈的依赖感,特别爱听成人讲话。那怎么让孩子与孩子之间互动谈话呢?平时除了教师在交流之间给予幼儿一个很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以外,还可以让幼儿听一些英语磁带,尤其是童谣,歌曲,有趣的故事。一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另一方面也让幼儿积累更多英语的语音影像,在以后的新授英语单词或是短句时,能够使幼儿在脑海中有一个很及时的语音重现。

3.“游戏式”谈话

高尔基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因为游戏是幼儿对显示生活的同化,没有游戏幼儿很难把现实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游戏中幼儿与周围的人和物积极主动相互作用产生了学习效应,将以往的“关注性”谈话和“倾听式”谈话所积累的经验在游戏中巩固,也就把玩转化为一种新的获得,教师可通过游戏让幼儿娱乐、学习、探索。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幼儿不仅是一个接受“原料”的容器,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他们在接受“原料”的同时,进行适合自己的加工处理,也许,他们无法准确理解英语的含义,但是通过他们的观察,他们的探索与自己的理解想象,可以使成人的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和认知。另一方面,这也是随机教育的过程,随机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把幼儿生活中的事物作为教材,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而教师应有意识地去开发它,来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它从幼儿的实际状况出发,也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