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民间舆论场研究

2018-01-25王杨石翠

科教导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引导特征新媒体

王杨+石翠

摘 要 伴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软件的大众化,新媒体环境快速形成与发展。新媒体环境下,公众对社会焦点事件的关注和参与机会与日俱增,民间舆论场成为事件舆论走向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民间舆论场的时代背景、当前特征和引导路径进行研究,力争为民间舆论场的治理和社会正向舆论的形成提供理性的借鉴。

关键词 民间舆论场 新媒体 特征 引导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1.077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smart phones and social software, new media environment has rapidly formatted and developed.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e public to the att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focus events are increasing, and the public opinion field become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trend of public opinion.This paper studies the background,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guiding path of public opinion field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and tries to provide a rational reference for the formation of public opinion field and the formation of socialism.

Keywords public opinion field; new media; feature; guide

0 引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7年的调查报告,截至2016年底,微信朋友圈、QQ空间和微博作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用户使用率居高不下。新媒体作为民间舆论场的重要发酵场所对社会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微博作为典型社交媒体,借助于名人明星、网红以及媒体内容的丰富多彩,发力于短视频和移动直播对民间舆论场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媒体形成的社交网络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深入影响新闻受众,程度超过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微信与微博用户是民间舆论场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受民间舆论场影响最直接的社会民众。积极正向的民间舆论场会推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进步,而消极负向的民间舆论场会制造不良的社会舆论环境,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民间舆论场通常是由某一具体事件通过新媒体环境进行传播而逐渐形成,民间舆论场可以看作是民意的风向标和参照系。民间舆论场会围绕着某一个热点事件展开和持续发展。民间舆论场的形成都是和一系列相关网络舆情的爆发联系在一起的。民间舆论场反映的是民间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体现的是公众对社会的某种情绪的反映,这种情绪是基于自身社会表达的需要和对社会关注的潜在体现。

1 新媒体环境下民间舆论场的时代背景

以信息化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新媒体因其虚拟性、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及“去中心化”等特征,打破了原有的的舆论平衡,改变了传统舆论的形成模式和运行规律。[1]对于中国社会的民间舆论场来说主要的影响来自国内社会、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和发展。我国正在经历的经济全球化、工业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变革直击冲击了传统的民间舆论生活。与欧美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使得西方的民主化思潮和普世价值观也对传统民间舆论场带来较大冲击。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经济的转型、政治体制的改革都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发展新的问题和矛盾由此产生,应对冲突和矛盾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这些社会问题和矛盾都为民间舆论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负向的民间舆论场会直接腐蚀信仰领域,进而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正向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正向的民间舆论场。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和知识创新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创造力的源泉。构建理性的民间舆论场需要借助新媒体发扬传统文化的精華。人文环境会受到民间舆论场的影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下,引导民间舆论场的正向发展对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2 民间舆论场的当前特征

民间舆论场是社会群体情绪的反映,是公众对社会发展中焦点事件的观点和看法。民间舆论场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首先,民间舆论场受新媒体环境影响巨大。借助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民众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舞台。民众发表意见的频率日趋频繁,民众的意见会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舆论场,民众发表意见的愿望和行动在不断增强。

其次,影响民间舆论场发育的要素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大众情绪敏感复杂是民间舆论场多源化的主要原因,多元化的社会背景、社会经历和个体情况使得民间舆论场的发展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民间舆论场的形成来源具有来源生活化、细微化的特点。与民众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事情都可能引发民众舆情的引爆点。网络热点事件从国家大事、明星新闻到普通群众个人活动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例如,从萨德入韩、到明星出轨,再到宁波老虎咬人。热点舆论事件的关注点从大至小,无所不在。不同的事件都体现出民众参与舆论舆情的热度不减。引发舆论舆情关注的事件与社会生活的细致化保持一致。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是舆论舆情的爆点,其爆发阈值在降低。endprint

民间舆论场具有反映利益相关方利益诉求和网络集群效应的特点。舆论舆情的参与者有着明确的利益诉求是当前民间舆论场的一个主要特点,舆情的参与者既有事件相关方、也有观众。事件相关方通常会将舆情引向对自身有利的方向,而观众关注的是舆情的走向和发表与自身认知和背景相符的舆情评论。事件相关方会根据自身的诉求与期望,形成自身舆论主张,相对来说,观众是由大量的、无组织的,无直接利益诉求的网络群体构成,其舆情立场会围绕在与自身环境贴近的假设条件下,当前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借题发挥,可能符合大多数情景。官方舆论场客观、公正地介入某一事件对民间舆论场的走势会产生积极影响,民间舆论场的形成就摆脱了片面、偏激情绪的影响,进而有可能向正向、客觀的方向发展。

3 民间舆论场的引导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民间舆论场的引导路径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不断完善的国家法律体系对民间舆论的规范化和法治化意义重大。民间舆论的传播中谣言的危害极大,对引起危害后果的舆论必须依靠法律来惩处。此外民众意见的表达、意见领袖的观点传播只有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才会有利于民间舆论场的正向化发展。

第二,通过官方舆论场对民间舆论场进行规范和引导也是舆情治理的有效路径。其有效手段是依靠官媒放大正面舆论声音,对民间舆论场进行前期干预,促进其健康化发展。官方舆论场对民间舆论场的引导对民间舆论场的影响不可或缺。

第三,民间舆论场的形成过程中,是民众利益诉求的合理表达过程。尊重民众利益,规范其利益诉求手段,畅通其主张表达渠道。对民间舆论场的形成进行疏导、引导而不是阻塞。

第四,民间舆论场的引导需要在其孕育发展前期进行干预是治理成功的关键。依靠新媒体实施舆论主张、推进官方与民间舆论场的融合,及时占领舆论空间。

总之,民间舆论场的理性发展受多方的影响和作用。官媒的引导、意见领袖的导向、民众思想的成熟以及事件本身都会对民间舆论场的引导路径产生直接影响。其有效治理路径是宏观层面建构“大共同体”,微观层面是建构“中共同体”、增强群内凝聚力、加强群际互动。[2]

4 两个舆论场的关系

在新媒体环境下,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共同构成了社会舆论环境。两个舆论场的分歧是舆情引导的意义所在,两个舆论场的统一是舆情调控引导的方向。两个舆论场的融合和对立是社会舆论发展的两种方向,也是舆论进步的动力。通常意义上看,两个舆论场的融合代表着双方利益追求的一致性,而对立则体现出利益诉求的冲突。两个舆论场的统一,说明了官方舆情引导的效果,代表了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两个舆论场的关系需要解决好官方和民间舆论场的冲突,需要解决和纠正当前社会舆论环境中的不良势头。一是要让官方舆论场接地气;二是要让官方舆论场通地气。接地气是让官方的舆论从高大上走向大众化,“妇孺皆知”是一个标准。通地气是官方舆论要吸收和采纳民间舆论的可取之处。而新媒体环境两个舆论场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两个舆论场的互动需要做好和把握以下几点:

其一,以双方利益为出发点,中国社会处于快速变革和发展过程之中,社会民众和官方的利益总体上表现出一致性,但各种矛盾和冲突也都存在。社会各群体的利益诉求与公众利益的诉求存在着分歧和可调和的特点。二者平衡于公众利益的合理诉求之中。共同的利益诉求汇聚成同一个舆论场,这一共同利益追求不应被违背和偏离。在此基础之上,两个舆论场可以找到舆论环境的理性和积极的治理。官方舆论场中积极向上的部分会被民间舆论理性地接受,民间舆论中消极、负面的部分才会被摈弃。两个舆论场的和谐共处才会更好地推动社会文明舆论环境的形成。

其二,两个舆论场的互动要及时有效,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具有很好的开放性。热点舆论问题的发生往往会引起两个舆论场观点的冲突和融合。新媒体构建下的民间舆论场是社会舆论场的重要构成,新媒体环境丰富了民间舆情的传播和影响范围,扩大了民间舆论场的影响力。在新媒体环境下,两个舆论场的舆情交流效果更为有效。信息交流的畅通有利于不良舆情的消解,及时的沟通会增强互信。而新媒体环境下的两个舆论场的交流空间是整个网络世界,这会为矛盾的冲突带来必要的缓冲区,缓冲区的建立有利于分歧的消除和统一观点的形成。

5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的民间舆论场是社会舆论环境的重要构成,各级政府需要利用新媒体环境拓宽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搭建快速广泛的沟通平台,有效化解矛盾,营造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环境。[3]两个舆论场之间良好的互动是民间舆论场导向的重要手段。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联2017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lslktyb-094互联网微传播的舆情分析与治理路径研究;本文系辽宁行政院校系统课题:xzyxkt2016007

参考文献

[1] 刘伯高.新媒体时代政府面临的舆论挑战及应对策略[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68-173,196.

[2] 郑兴刚,葛亚坤.舆情与社会发展研究新动向——第二届“舆情与社会发展论坛”综述[J].长江论坛,2015(2):64-67.

[3] 赵俊,霍良安.两个舆论场中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交互演化模型[J].软科学,2015(5):135-139.endprint

猜你喜欢

引导特征新媒体
抓特征解方程组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