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有效支点,让学习真的发生

2018-01-25邱中豪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堂建构学会学习教学改革

邱中豪

摘 要:“支点式探究教学模式”是新常态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全新尝试,它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方案是基础,针对性学习是核心,学会学习,形成学力是最终的归宿。“支点式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目的是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依旧充满思辨的力量。

关键词:支点式探究;课堂建构;学会学习;教学改革

一、支点式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解读

“支点”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杠杆转动时起支撑作用的点。比喻事物的中心或关键。本模式中取比喻义,指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建构的有效的结构、方法和基础。

“支点式探究教学模式”以探究为主旨,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充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能根据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如讲授、讨论等,使学生在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众多有效支点的支撑。这种学习模式真正还原了学习者的主体性,重新解读了教学过程的实质,让教学回归到它的本真状态。

二、支点式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建构

1.目标性支点——让学生学会学习

本模式的目标性支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它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本教学模式的核心与灵魂。

2.基础性支点——课堂教学的预设与前测

探究方案和基础文案是事先对教学过程的整体预设,是学生整个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它为课堂教学奠定了有效的基础,同时也预示着我们的课堂将要发生不一样的改变。探究方案和基础文案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包括“读准字音”“写好字形”“读好课文”“解释词语”“搜集资料”“提出疑问”这几个环节,当然针对不同的课文要求,也可以适当增加“概括文意”等环节。第二部分是老师对课文整体理解后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准备。第三部分是对课文的拓展,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如果还对文章的情节感兴趣,可以继续拓展研究。

3.结构支点与策略支点——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与操作策略

准备性学习—针对性学习—延展性学习是本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也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通过这一课堂教学结构的建构,支撑起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在准备性学习阶段,学生依托探究方案第一部分,通过了解目标、提出问题、尝试学习、搜集资料等学习方式对学习内容初步感知,独立探究,提出自己的问题,为课堂针对性学习打好基础。“提出疑问”是准备性学习的核心。学生在独立探究时肯定有弄不明白的地方,有的疑问可能经过思考或借助资料能得以解决,而有的疑问经过反复思考探究也终不能解,这样的疑问就要记录下来,等待课堂上解决。“搜集资料”主要是根据自己的问题或学习内容查找相关资料,获得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针对性学习阶段,学生通过问题呈现、合作探究、引导提升等学习流程,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关于“问题呈现”主要是学生把自己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讲给小组成员听,先在小组内寻求帮助,若小组内就能解决的,就在组内解决,若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录,准备班级合作。“合作探究”则是针对各小组的汇报,结合探究文案的第二部分,教师同学生一起梳理普遍性的问题,有目的地开展组际交流活动,分享不同的成果。尽可能做到问题从学生中来,解答也从学生中来。“引导提升”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延展性学习阶段,主要运用回顾与冥想、反思与评价、积累与发现等策略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进行有效的反思与评价,引导他们发现新的问题继续探究。学生学习任务完成以后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教师则可以适当引导,使之变成新的探究学习的起点。

三、支点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文化立意

支点式探究教学模式能帮助教师逐步生长教学实践的智慧,逐步走向教育哲学的高度。教師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和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支点式探究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指导的成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目的,将生成、发现、探究的责任由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移,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余秋雨.中国文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95-96.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建构学会学习教学改革
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情感与生态的有效性探索
依托“概念认知”过程构建“数学内涵”课堂
关于高职高专文科(政法类)学生公共基础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分析报告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