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2018-01-25王雯花

文教资料 2017年28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传统文化

王雯花

摘 要: 在教学中作者运用多种形式教学传统文化,力图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寓言故事,趣味课堂,内化素养;成语传承,兴趣课堂,启迪智慧;琅琅对联,丰富课堂,提升素养;传统经典,走进道德与法治,品味生活之美。

关键词: 道德法治 传统文化 法治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国粹,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虽经历几千年风雨的洗礼和历史的积淀,但是仍然具有无穷的魅力和教学价值。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老师,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在道德与法治课上重温经典,借力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可以让道法课堂熠熠生辉、大放异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涉及的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宝库里寻觅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努力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一、寓言故事,趣味课堂,内化素养

在《与诚信结伴同行》案例教学中,我运用第一个传统寓言故事季布“一诺千金”进行教学,使学生从经典故事中挖掘出知识的内涵,从季布的不买病牛,承认自己是病牛得出:他忠诚老实,不讲假话,是诚实;他答应条件好了以后,会还一头好牛给人家,结果后来自己条件好了以后,真的还了人家一头好牛,得出:季布讲信用,重信誉,信守承诺,言而有信,说明他守信。这样既发掘了文化内涵,又承传了文化精神,使学生真正领略到了诚信的含义,了解到了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体会到原来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很有意思,是有故事的课堂。脱离了单纯说教,老师尴尬地泛泛而谈的课堂氛围,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案例运用了三个诚信故事:季布“一诺千金”,商鞅的“立木为信”,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一个在导课时运用,一个在精讲点拨时运用,另一个在践行中作为收尾之作,都可谓画龙点睛之笔。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新课程的深化改革,传统寓言故事理应成为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材料之一。传统寓言教学不仅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对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有助于学生在平凡中寻找真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传统寓言教学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助于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环节教学有助于学生及时对生活进行思考和感悟,并不断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进而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寓言的教育意义。商鞅的“立木为信”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懂得了诚信是为人之本、是立身之本,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发扬与传承,而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失信的寓言故事则告诉大家,不诚信有可能短期内会得到一点利益,但是假的就是假的,最后遭受损失的还是自己。两个正反不同寓言故事的相互碰撞,就像两段活生生的历史摆在了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对经典的了解之中把握传统文化的真谛,在比较、撞击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同时实现与贤哲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沟通,从而内化为情感的升华。明确古今中外,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使学生情感达到内化,真正体验诚信的重要性。

二、成语传承,兴趣课堂,启迪智慧

在讲述诚信的重要性时,我采用了新的形式,请学生四人一小组,列举他们所知道的古往今来有关诚信的成语。于是就出现了如下成语:一言九鼎,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取信于民;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成语是中华文明智慧的活化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传,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更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合作列举诚信有关的成语,不仅可以在玩中领略传统文化之美,而且可以培养合作能力,更关键的是可以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性情。

三、朗朗对联,丰富课堂,提升素养

在践行诚信的这一环节,我采用对联告诉同学们诚信是经商之道,比如:

上联:诚诚诚招天下客,下联:誉誉誉满人间春,横批:一诺千金。

优秀的对联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能潜移默化地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能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使其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积极吸收热爱它,同时能继承中华这一传统文化精粹,并继续把它发扬光大。对联的学习和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有限的对联艺术熏陶,无形中会唤醒他们更强的求知欲望,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中国传统精粹之对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悟,实现学生与经典文化的互动联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素养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诚信做人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升华到具体行动与理念中,伴随终生。

四、传统经典,走进道德与法治,品味生活之美

我在诚信这一案例中所选的古代寓言故事、成语、对联等作品,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还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备好课,深挖教材内容,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接受更深层次的人文教育、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在感受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的感慨中,增强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进而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领略了解,课堂上品味文化意蕴,品味丰富的人文内涵,领略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这些素材无不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这取之于丰富的思想和文化積累。这些素材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达着生活信息,泛着人文素彩的光芒。当我们走近道德与法治课堂,捡起一个个古人的小故事、小经典,也就走进中国文化。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与历史的对话,与传统文化的碰撞,用心灵体验每一个经典,从而发现美和欣赏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而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

在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如何在初中阶段结合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传承、发展,是每一个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总之,道德与法治学课作为培养学生思想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具有良好民族素养,不忘初心,会讲好中国故事的人,那就需要他们了解中华文化,学好中国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更有义务、有责任把传承的任务担当下来,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结合,不断探索、研究,这样才能永久地弘扬和传承,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我们要不断深厚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让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到那时你会发现:它们的相遇是那样的美。

参考文献:

[1]张亚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寓言教学[J].学园,2015(04):128.

[2]钱慧.借力中华传统文化让思想品德课堂大放异彩[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8):76+99.

[3]李克祥.阅读教学应弘扬传统文化[J].语文学刊,2014(14):96-97.

[4]赵云听.浅议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J].文学教育(中),2013(04):108-109.

[5]韩春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J].成功(教育),2012(24):123.

[6]万平.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6):99+134.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传统文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全新教材下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助推道德法治课程建设
加强道德法治教育 做品学兼优文明人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