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年级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个案研究

2018-01-25门瑞瑞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行为个案习惯

门瑞瑞

摘 要:对于学生不良习惯问题的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通过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大量观察,发现有个别学生长期以来存在不良习惯,由此给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极大阻力。

关键词:个案;行为;习惯;教育;顺势引导

一、课题立项研究背景

1.课题研究背景

(1)社会现象引发的思考

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大家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提高,拼命学习、工作。紧张、繁忙、竞争的气氛也同样笼罩着中小学校园。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青春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于是,部分孩子厌学、逃学、拒学……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的孩子如此之脆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的叛逆?如今的孩子吃穿不愁、生活优裕,却为什么总是喊苦、喊累?

(2)目前的教育現状

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教育仍有许多非常态现象的存在:学校和教育体制对所有学生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考试要求;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知识汲取的自主选择的限制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百分之八点四。学生喜好的学习方式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的明显反差,恰恰是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重要因素。

(3)教育改革的背景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能力、教学习惯以及家庭教育的态度等因素,都影响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效果。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学习与教学既是当今教育改革与研究的热点,也是认知、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独特内容和对象,更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对于教育教学实践产生深层作用和影响的最佳结合。时代对家庭教育同时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对家庭教育重要地位的重新审视和对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不可替代性的数据研究表明,教育改革是我们每个社会人都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2.研究意义

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问题的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通过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大量观察,发现有个别学生长期以来存在不良习惯,由此给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极大的阻力。因此提出以个别学生为案例分析学生不良习惯背后的深层原因,并以此寻找出专项训练、情感疏导、家校沟通、评价反馈等有效的策略,来初步尝试帮助学生矫正不良习惯,追求进步。

3.概念界定

不良习惯:积久养成的不良生活方式,也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不良行为。

矫正:指改正,纠正。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运用专业理论方法,修正其行为模式,使之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研究对象的现状和问题

确立课题及研究对象,组内讨论研究计划,规划研究时间,我坚持不断地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细致的了解和观察,个案的具体情况如下:

1.研究对象现状

赵同学:性格外向,活泼开朗,活跃好动,人多的场合情绪亢奋,急于表现,不善于专注倾听,课堂上经常乱喊乱叫,扰乱课堂正常秩序。自我管束能力较弱,课间与同学相处好动手,有故意伤害同学的行为。出现问题经常以“谁谁谁怎么样,做了什么”为理由推卸责任。

2.行为观察

性格外向,活泼开朗,活跃好动,不分场合的情绪亢奋,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不善于专注倾听,急于表达自我。在与同龄孩子的相较之下,自我约束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个人行为上表现出爱撒谎,出现问题喜欢找理由推卸责任。

3.生活习惯背景调研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到,父母工作较为忙碌,无暇顾及,任由孩子自我管理,孩子四岁开始长期一人独立在家生活一天,无家长监管,一个人单独待,能安全度过,但凡与一个同龄小朋友在一起,必做出让人担心的事情;家长对于教育的认知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专利,与家庭关系不大;对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矫正方法,亦不能坚持要求,处理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时,过于急躁,多以责怪批评孩子为主。孩子在成长期间长期缺失陪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过于袒护溺爱。

三、采取的措施和实施过程

针对研究对象身上的种种问题,我们组内进行了问题汇总和讨论。首先针对现有的个案问题进行分析,归类。最后商量讨论制定下一步的措施和实施方案。

1.常规教育中行为教育的顺势引导

针对个案学生在班集体中凸显的行为习惯,以及对孩子行为习惯形成原因的调查,我翻阅大量相关书籍。《正面管教》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尝试着在班级管理中对孩子进行行为、情绪的顺势引导,并把孩子存在的问题逐一分散矫正。首先,及时与孩子沟通我下来要做的事情,获得孩子的认同与配合。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及时提醒孩子,并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顺势引导,给予他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并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一步步慢慢引导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行为习惯。

针对孩子特殊的成长经历,我分析孩子缺少基本的安全感,一旦走到群体当中,他突然不知道如何和大家相处,渴望交往而不会交往,使得他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这正好印证了他在学校的表现,在班级里不太合群,易于暴躁,尤其是有些活动中,他就更加亢奋和激动,难以控制自己。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从关注孩子开始,利用课间时间经常与孩子聊天,告诉孩子一些与人相处的方法,给孩子一些适当的关注,逐渐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疏导孩子的情绪,弥补孩子成长的空缺。适当的时候,我也会对孩子进行冷处理。记得我们沟通好,开始矫正安静情绪时,周一早晨利用课间我们沟通愉快,达成共识。孩子答应我,课间与同学相处时,他坚决不再用动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同学的喜爱,可是下午的大课间就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他再一次主动打伤了同学,这时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把他叫来,静静地,严肃地看着他,他低着头,不敢正视我,我说我很失望,接下来的两天我都没有理他,孩子的情绪在这两天也很低落。周三早晨,我先以采访的形式问了问他这两天的心情,孩子并没有急于表达,过了一会儿他主动和我说了“对不起”,说了自己的问题。endprint

2.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

根据我们组内讨论与研究分享,李佳颖老师推荐我们读《专注力训练》这本书,只可惜这本书实在是太难买到,但李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书中许多有效的专注力训练和倾听训练方法。李老师在八班的实践得到了不错的收效,我也开始尝试利用课堂,联系家长进行相对应的训练。在专注力训练中,先进行针对性的游戏,如我们最常见的萝卜蹲游戏,大小西瓜,对旗语,高个矮个,拔孔雀毛等。游戏训练当中,也会有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图片来找茬,快速记数字,谁能记清楚等。每一种游戏和活动都需要孩子们注意力高度集中,随着速度的加快,孩子们只有全神贯注才有可能坚持到底,取得胜利。对于倾听能力的训练,更加易于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比如课前听写,句子变身复述,判断声音,课堂口令等,将训练点一点点地渗透在活动和游戏之中。在训练中加强对研究对象的关注和观察,针对孩子出现的突发状况再次进行疏导。

3.家校合力

在我看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如果有一条腿跟不上,孩子的教育就会出问题。孩子在日常暴露出来的行为习惯问题,能折射出我们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对此我们小组成员一致商量决定就孩子的问题及时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和沟通,一方面全面了解孩子,更加有效地制定措施;另一方面,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有共同认知,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我与孩子的父亲约谈过几次,对他们的情况相对比较了解,孩子的父母都是外来务工的农村人,平时工作都比较忙碌,因此,在对孩子的习惯矫正上我与家长沟通,达成协议。第一,在家尽量要求孩子在家长讲话的时候认真耐心聆听,听父母讲完,再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一开始是不会按照要求做的,我建议家长开始先耐心认真地听孩子说,不催促,不打断孩子的表达,慢慢地通过自己的认真倾听给孩子树立榜样。第二,坚持每天用舒尔特方格训练注意力。第三,每天抽空关注孩子,周末抽时间陪伴孩子。第四,孩子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我们先不要着急做出反应,也不要急于批评责怪他,先了解原委,再通过顺势疏导教育孩子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

4.教育管理中细致、准确的评价和持之以恒的坚持

由于是个案研究,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正的,通过观察,这些问题在孩子身上持久性地反反复复,需要长期不断坚持,更需要细致、及时、准确的评价反馈,树立孩子的自信心。针对班级的整体情况和孩子的个体状况,再次细化班级公约,引导孩子在班集体中强化集体意识,学会用班级公约来衡量自己的行为。针对孩子每天的表现,我都会有记录,不管是手写还是关注,每天都会抽时间与孩子沟通,反馈孩子每天的进步,多以表扬和正面顺势引导为主。就这样我们坚持了快两个学期。

四、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这一年的教育努力和研究,赵同学的行为习惯取得了良性的循環发展,孩子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了,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也更加的多样化,行为习惯上也越来越规范化,在情绪控制上相对之前少了许多随心所欲,课堂上多了几分专注,使得本来就聪慧的他更加多了几分灵气和可爱。

还记得一年级第一届运动会时,由于孩子们很小,恰逢学校举办第一届春季田径运动会,那天邀请了不下10位家长,为了让孩子不在赛场上乱跑,我特意让孩子们带上了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籍,个别孩子要求要看我买给他们的《神奇校车》系列绘本,我很高兴让他们取来轮流阅读,可当我带着比赛的孩子回到班级看台时,满地是撕开的书籍页。孩子们一看见我回来,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像小麻雀一样开始告状。那就是,我们小赵同学把书撕了,不仅仅是我买的班级公共书籍,还有个别孩子的书籍。坐在后面的家长也和我说了同样的话,当时我真是火冒三丈,严厉训斥了他,暂时压制了他兴奋的情绪。比赛结束后,冷静下来,重新调查了此事,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依然坚持说是赵同学所为,而我们小赵同学是怎么也不承认。最后没有办法,我就跟孩子们说我们调出监控看看,这样就不会冤枉每一个同学了,这时小赵同学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对于所犯的错误害怕承担后果,不敢承认。

通过这一年我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孩子虽不能说是彻底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可是他的成长,让我感到很欣慰。就在前不久,孩子与同桌相处得不是很愉快,他的同桌是个不善表达甚至有些木讷的孩子。他为了和同桌玩耍,调皮又好奇的他用拿同桌的文具、用铅笔尖戳对方等方式挑逗同桌,结果不止一次地划伤同桌。而当我发现时已是家长怒气冲冲的责问。第二天我找来孩子,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孩子低头不语,沉默了将近5分钟,一旁的同事急了,跟他说了同桌家长对我的责问,孩子瞬间抱着我说:“老师,对不起,我错了!”那一刻我为他的成长感到高兴。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一年的课题立项研究虽有所收获,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在对研究对象的矫正方法上还应再多加讨论,交流学习,最好是成系统的长期矫正训练。

2.在对研究对象的行为矫正过程中如何激发孩子内在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持续成长。

改进建议措施:

1.持续坚持矫正训练,强化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坚持学习,寻求多种系统的矫正方法。

2.多关注,多鼓励,多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机,顺势引导,坚持长期内化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习惯性的积累,引发孩子思想上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郭淑芹.论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与良好习惯的养成[J].中国校外教育,2017.

[2]郎朝霞.低段特需生不良习惯矫正个案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为个案习惯
放下偏执,路还很长——访谈两位个案医生及家长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中文阅读学习个案考察与分析
直派批评的理念与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