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和乐”文化教育理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猫头狮”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2018-01-25肖永锋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肖永锋

摘 要:“从化猫头狮”作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不容乐观。通过从化区鳌头镇民乐小学猫头狮的传承问题,在学校的和乐文化教育理念下传承和发展“猫头狮”,提出相关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措施,从而使新围村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和乐”文化教育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猫头狮;传承与发展

客家狮又叫猫头狮、獬、豸,是古代遗存于民间的一种少见的狮子舞,与从化本地狮(珠三角一带盛行)并存,是一种流传年代比较久远而且比较少见的民间狮子舞。从化区新围村“猫头狮”客家文化历经风雨,虽仍有村中老人孜孜不倦坚持,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现代文明发展变化等各种因素影响,已经濒临失传。现在新围村的猫头狮舞,年轻传承人难觅,传承人的培训场所难找,推广与宣传的方式、方法滞后,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程度。尽管猫头狮舞意味深长、独具特色,却因少人参加,舞技濒临失传。2016年,从化的猫头狮入选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发展。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显得越来越重要。民乐小学所在地区新围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猫头狮”是濒临失传的客家文化遗产。为此,区文化馆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借助政府的扶持,在民乐小学建立了猫头狮传承基地。

本文结合民乐小学学生学籍构成有利于“猫头狮”客家文化的正统性传承、民乐小学“和乐”文化教育理念与“猫头狮”客家文化特色的相融合性、民乐小学有发挥宣传新围村客家文化的“窗口”作用等方面论证新围村“猫头狮”客家文化传承基地的选择。然后,论述了在民乐小学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式、方法,并结合其和发展现状引证了论题的论点,为继续传承和发展新围村“猫头狮”客家文化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一、以民乐小学为基地,融合“和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猫头狮”客家文化

民乐小学招生范围包括整个新围村,其作为新围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猫头狮”客家文化的培训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民乐小学对推动新围村“猫头狮”发展壮大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民乐小学作为新围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猫头狮”客家文化的传承基地,主要有三个独特的条件:传承人的正统性,“和乐”文化与“猫头狮”客家文化特色的相融合及宣传推广的“窗口”作用。

1.民乐小学学生学籍构成有利于“猫头狮”客家文化的正统性传承

民乐小学招生范围包括整个新围村。新围村村民都属于客家人,传承了客家文化。在民乐小学开设培训班,作为学校的兴趣小组或第二课堂。兴趣小组以招收新围村和民乐村学生为主,分设高、中、低三个年龄段的兴趣小组,持续不断,年复一年,使传承人的正统性得以延续。

2.民乐小学“和乐”文化理念与“猫头狮”客家文化特色互融互通

民乐小学办学多年,形成了“和乐”文化的办学理念,倡导和谐教学,快乐学习。“猫头狮”客家文化特色为诙谐、憨态可掬、逗趣,与民乐小学的办学理念互融互通,两种文化可以说存在着共通性,相互促进,为其发展作了深厚的文化根基铺垫。

3.民乐小学可为“猫头狮”的发展壮大发挥“窗口”作用

2013年从化“猫头狮”客家文化培训基地设在民乐小学,每周由新围村的传承人李水木老师到学校传授“猫头狮”的动作套路,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并能舞上一段威武的狮子舞蹈。民乐小学每年都接触社会政府机关单位或社会各界的人员,每学期学校“貓头狮”表演队都参加各级各类的文化活动,通过参与各种演出活动,增强外界社会对“猫头狮”的认识,从而通过民乐小学的“窗口”作用,对其进行宣传和推广,促进其发展壮大。

(二)通过学校“品德与社会”“体育”等学科渗透“猫头狮”的保护意义和重要性

新围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猫头狮”的濒危,最重要的原因是村民没有重视或没有意识到其历史传承价值、科学认识价值、精神价值甚至经济价值。长期以来没有重视保护和培养传承人,意识不到其重要性。

结合学校“品德与社会”学科进行渗透,由小时候开始从思想上对新围村客家人进行精神上的改变,以达到培养传承人保护与传承意识的强化效果;在“体育”学科中让其锻炼筋骨,强其身,壮其魄,从而达到强化技艺之效果。

二、各方联动,推广和宣传“猫头狮”客家文化

由于新围村偏处一隅,为外界所不了解,村民的宣传意识滞后,大大制约了新围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壮大。建立传承基地、培训传承人之后,“猫头狮”还需要发展壮大,这有赖于有力的宣传推广。

(一)以学校为单位,组织“猫头狮”学生队参加各种广府文化活动

学校每学期都参加一些校间、镇里、区和广州市的各类文化活动。如,学校“猫头狮”表演队被从化市教育局邀请参加从化市校园科技体育艺术节;从化市文化馆邀请参加2013年从化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在全市五镇三街进行巡回演出;还多次参加从化市文化馆和文联组织的“送戏下乡”演出活动。

自2015年来,更扩大了参演的活动类型,如:元旦表演、六一表演,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参加广州市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等活动。

学校通过近几年来不断参与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活动,把新围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猫头狮”客家文化宣传出去,进行推广,扩大影响。

(二)在新围村“乡村体验”旅游基地举行节目表演,推广宣传

新围村近几年开发了“乡村体验”的回归大自然式旅游项目。其中有一项是参观旧祠堂与旧建筑。这一项正是对新围村客家文化建筑特色的展示,能引入“猫头狮”客家文化的表演活动,丰富旅游娱乐与传承文化的观赏深度和广度。

旅游团大部分来自于大城市,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他们对传播“猫头狮”客家文化起到线性作用,使新围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与推广成放射性发散。endprint

(三)积极与区、市等上级文化部门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与指导

在2013年组建了“从化猫头狮”表演队,学生以三、四年级为主,共有男女学生30名,一部分学生学习猫头狮基本套路动作,另一部分学生学习猫头狮乐队,即锣、鼓、钹的打击技艺。由猫头狮传承人李水木先生亲自辅导,培训时间为每周三下午。

自2013年以来,在从化传承人李水木先生及从化区文化馆文庭学馆长的共同指导下,已经初步建立学生“猫头狮”队,找出了一条推出村、镇,推向从化区、广州市的成功途径。

三、“从化猫头狮”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效果分析

通過几年的不懈努力,新围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猫头狮”客家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取得了喜人的发展势头。在基地的建立,传承人的培养、“猫头狮”客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等方面都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以民乐小学为学习培训基地,培养新人,实现可持续传承

2014年9月,民乐小学荣获从化市文化馆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化猫头狮传承基地”的称号。从化区“猫头狮”客家文化传承人李水木先生每星期三来民乐小学向猫头狮学生队员们传授猫头狮的技艺。民乐小学的传承基地,培养了新人,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使“猫头狮”客家文化重新焕发光彩。

(二)在区、市文化部门的协助、指导下申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新围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乐小学积极与区、市文化部门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协助,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效。

在从化区文馆长和从化中学利杰辉老师的指导下,2015年11月,“猫头狮”成功入选广东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类。2016年3月,学校确立研究课题《在“和乐”文化理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猫头狮”的传承与和发展的研究》成为从化区十三五规划课题的研究项目,通过学校开展课题等途径,深入挖掘与整理传统猫头狮资源,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从化猫头狮舞得以传承和发展。加深学生对猫头狮舞的了解和认识,使从化猫头狮舞得到保护和振兴。

(三)组织“猫头狮”学生队参加各种社会或教育界文化活动

学校“猫头狮”学生队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技艺日趋成熟,并被从化市教育局邀请参加从化市校园科技体育艺术节;从化市文化馆邀请参加2013年从化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在全市五镇三街进行巡回演出;还多次参加从化市文化馆和文联组织的“送戏下乡”演出活动。参加广州市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等活动。

2015年12月参加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获二等奖,2016年11月分别组织学生参加在东风小学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表演活动和广州市首届西塘稻草文化节的演出活动,2017年6月组织到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参加广州市文联组织的文艺支教“流溪恋歌”汇报演出活动,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四)积极向区、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学习,改进和丰富“猫头狮”客家文化的独特性

近几年来,在李水木先生的教导下,文馆长的协助指导下,民乐小学的“猫头狮”客家文化特色有了很大的改进,诙谐性更强,更憨态可掬。并与从化区东风小学的麒麟舞队,黄埔区火村小学的龙狮舞队交流互动,向他们借鉴经验,提升水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设定方向,孜孜以求。相信新围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长久流传、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罗锡文,陶昕,李云姣.黄沙狮子文化遗产在高校体育中的教育与传承研究[J].武术研究,2017(1).95-98.

[2]吴彬.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建设初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31(6):163-167.

[3]利杰辉,熊渝飞,罗培新.在咏春拳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的行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0).

[4]翟烈钧.“麒麟文化”在农村小学的传承与发展[J].师道,2016(3).

[5]杨俊英.麒麟展风采“润泽”引前行:东风小学传承麒麟文化侧记[N].文明导报,2016-12-22(5).

编辑 李博宁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