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英语阅读3D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018-01-25卞金华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争议性逻辑性批判性

□卞金华

(高邮市南海中学,江苏高邮 225600)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品质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维度上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1]9,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是形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保障。阅读教学是发展思维品质的基本途径,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采用阅读策略对文本做深度思考,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互动,在思维碰撞中解构文本、建构文本、重构文本。在拓展文本内涵过程中,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观察与比较、类推与判断、质疑与评价[2]等具体思维方法,提升思维层次,培养思维品质。

笔者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3D(3D分别指 Disagreeing,Discussing,Debating)教 学 ,Disagreeing,Discussing,Debating这三种阅读活动涉及不同的思维,对思维方法、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形成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一、开展Disagreeing教学 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

思维的创造性侧重于求异、求新,不墨守成规,敢于想象,善于改变,推陈出新。Disagree与agree相对,表示持不同意见,意见不一致、不统一、有分歧,要求不过多地运用所谓事物的两面论来看待问题。Disagreeing教学强调思维的开放性、包容性、发散性、创造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

在Disagreeing教学中,可设计争议性问题来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争议性问题能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发展提供一个思维聚核,学生围绕争议性问题边解读文本边做开放性、创造性思考,争议性问题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引领性方向和开放性空间。例如,在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所举例子都为同一套教材)九年级上册Unit 8 Reading板块“25-year-old computer engineer murdered”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与文本主旨核心相关的争议性问题“Why was the young engineer murdered?”要求学生通读文本后回答。这个问题虽说依据现有文本所提供的信息不能给出完整明确的答案,但是学生可以依据现有信息做多样性的猜测、推理、判断,这一猜测推理过程也符合侦探题材文本的阅读要求,争议性问题给读者创设了创造性思维品质发展的时空。

除了设计争议性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之外,还可以围绕争议性问题设计问题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教师可给学生列出系列问题,或是要求学生自己拟出系列问题,系列问题可以给学生规划出思维方向,便于学生在对问题的回答过程中查找多样性信息,对问题做宽度与深度思考,问题答案允许多元性[3]9,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在“25-yearold computer engineer murdered”的Disagreeing教学中教师可围绕争议性问题“Why was the young engineer murdered?”给出以下系列问题:“Was the young man murdered for money?”“Was the young man murdered for his guilt?”“Was he killed for fighting with the bad men?”“Was he killed for his enemies?”这几个问题之间既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层递关系,可看作是争议性问题的具体展开。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围绕开放性、发散性、包容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去思考,更要注重引导他们将系列问题整体联系起来做综合思考,只要他们给出的答案能言之成理即可。

Disagreeing教学偏重于学生个体的思维活动,争议性问题的回答、系列问题单的解答都是要求深度思维参与的,是个体对文本中的问题、主题、话题的个性化解读,是创造性思维品质的体验、探究和提升的过程。

二、开展Discussing教学 培养逻辑性思维品质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为思维的规则和规律,具体涉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认知活动。Discussing教学强调把一个问题的各方面均予以考虑,侧重于为了解决问题或弄清对方观点而交换意见,并暗示彼此的态度是友好的,通常是正反两方面相互讨论,然后是两方的观点更倾向于哪一方,然后说明原因,趋向于发生不同意见时所展开争论的状态。Discussing希冀在小范围内通过思维碰撞、意见交流来消弭意见观点分歧,达成思想认识的共识,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性思维方式来进行讨论,要避免无原则、无条理的讨论。

思维的逻辑性要求观点主张的表达要能够论之有据、论之有理,理与据能够有机地结合,此处的“理”主要是指思维的逻辑性、思维方法,而“据”则主要是指事实、证据、事例等。例如,九年级上册Unit 7 Reading板块中的阅读文本“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该文本是说明文,介绍了Hepburn的三个角色——beauty,actress和humanitarian。文本对三个角色做了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说明介绍,但是如何认识这三种角色关系还是需要学生运用思维的逻辑性做深入思考得出的。如可以用问题“Which part is the best to Hepburn,beauty,actress or humanitarian?”让学生讨论,鼓励他们依据文本围绕问题运用逻辑性思维方法进行充分讨论。

逻辑思维能力离不开解读核心概念以及运用逻辑思维规则和规律,还要学会运用具体的思维方法,如用归纳法、演绎法、类推法等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主张。如“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一文介绍了Hepburn的三种角色,由于学生原有认知所限,或者是对文本作者写作意图解读偏差,会对Hepburn的三个角色的认知形成不同的看法,因此,可让学生依据Hepburn的三个角色各自分组讨论。如在“beauty”讨论小组中,学生会举出许多名人因为美貌而成名的事实,借此提出“演员要成功,美貌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这一主张,这个主张主要是采用列举法得出的,是不完全归纳法,教师可要求学生举反例来反驳,在反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修正自己的主张——“高颜值能为演员成名提供基础,但是后天的努力及个人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思考过程就是运用归纳法、演绎法等思维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形成的。还可要求学生仔细解读“beauty”的内涵,挖掘该概念的丰富含义,从时代、地域、文化差异等不同角度解读,在对“beauty”概念的解构、建构中提升对“beauty”的思维认知广度和高度,为后续逻辑性思维活动提供铺垫。

为保障Discussing教学促进逻辑性思维品质的发展,教师在讨论前可以适当予以说明或提供一些铺垫,可通过列举事例来引领学生形成对概念的初步认知,增加学生对缺失的相关知识的认知,让学生能更快地进入讨论状态,也能使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开展有效的讨论活动,真正将Discussing教学培养逻辑性思维品质落到实处。如在“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Discussing教学的“humanitarian”角色讨论小组中,针对学生的“humanitarian”相关知识储备不多的现状,教师可通过小贴士、资料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教师可举出国外众多明星、富豪、成功人士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翔实事例,借此帮助学生丰富对该话题的认知,为讨论提供感官认知思维材料。这一铺垫性的引导活动为学生后续Discussing逻辑性思维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开展Debating教学 培养批判性思维品质

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质疑、求证的态度和行为,宗旨是通过正确的途径求证事物的真假。Debating教学能让辩论中的一方和意见对立的另一方进行公平、全面、彻底的辩论,是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体验、展示和形成,正反双方可采用恰当的批判性思维方法申述表达自己的主张。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发展过程紧密地与文本阅读过程中的语言能力发展结合起来,整个辩论过程要紧密地围绕文本解读过程。辩论过程与文本解读过程是共同发展的过程,文本解读为思维发展提供滋养,思维发展促进文本阅读深化。

蕴含批判性思维品质元素的阅读文本是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分析目标文本中的批判性思维元素与信息,设计并开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教学任务活动。例如,九年级上册Unit 1 Reading板块中的阅读文本“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是论述性说明文,具有开展批判性思维品质教学的丰富素材,教师可依据文本对学生予以思维的点拨和价值的引领[4],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该文介绍了Wu Wei,Su Ning,Lin Hao和Fang Yuan四个人在职场中取得不同业绩的个案事例。作者写作意图是想表达“只有热爱自己职业的人才能干好自己的职业,才能从所从事的职业中获取快乐,从职业中获得的快乐会促进职业的高度发展”,但是学生的择业观还是有区别的,有的学生可能会更看重经济待遇、社交发展、个人专业成长空间等方面,也有学生可能会关注心灵愉悦、人生规划发展等。针对该情况,可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就“Being happy with your jobs is the most important while choosing your jobs.Do you agree or disagree?”这一辩题予以辩论。

辩论中双方都要从文本中解读支持自己的主张,反驳对方的主张。就拿正方来说,文本中给出的四个事例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正方主张,亦即作者的写作意图,但事例所介绍的角度并不一样。如Wu Wei是孜孜以求地展示自己的艺术天赋的过程,他在追求艺术成就的过程中也释放了自身的天赋,达成工作和自身兴趣的完美结合;而Su Ning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兴趣追求,放弃自己不满意的工作,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她在满足自己职业诉求后,在职业中逆袭成功;而Lin Hao和Fang Yuan都先从自身的职业中获得成就感,进而热爱、投身于自己的职业之中,文中并没有提到他们的职业天赋,但是对于他们的职业成就和职业投入着墨极多,暗含着职业本身就蕴含着许多给人带来愉悦的元素,与每个人的天赋爱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只要尝试不同职业,找到适合自己、激发自己参与投入的职业,就能形成成就感、获得感。如此多的文本信息,需要正方围绕文本主旨和辩论宗旨解读文本提取相关信息,并且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组织相关信息来支持自身主张。同样,反方也要解读文本提取目标信息,使用批判性思维方法组织相关信息来反驳正方主张,支持自身主张。在辩论中,要避免学生只是简单堆砌材料泛泛而论,避免辩论性活动缺乏思维含量和深度,在质疑、比较、求证等批判性思维活动中,学生能形成不同的思想火花,产生思维碰撞,形成批判性思维品质。

Debating教学要对学生做好前期的培训引导,引导学生了解辩论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提供批判性思维方法,如质疑、比较、推理、二难定理等。学生可自主选择正方与反方,教师也可对学生分组情况做适当引导,然后让学生依据正方与反方解读文本,选择辩论素材信息,选择思维方法,确定辩论策略。培训的引导过程,既可以帮助基础不好的学生练习适应辩论性思维活动,也可以帮助辩论性思维活动有基础的学生提高完善批判性思维技能,为所有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发展提供保障。

在英语阅读3D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读深、读透文本,提炼出文本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层知识信息、思维元素[3]2,感悟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借此激发学生对文本做正确的理解和思考,拓展深层次思维。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文本中的语言与文化现象,分析和比较其中的异同,归纳语言及语篇特征,辨识语言形式以及语篇的结构功能,分析评价语篇所承载的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等英语学习活动和实践运用途径[1]9,帮助学生从中学会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类推与判断、质疑与评价等思维方式,增强思维的创造性、逻辑性和批判性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为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夏谷鸣.英语学科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7(6).

[2]郭宝仙,章兼中.英语学科中思维品质能力的培养[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7(6):15.

[3]梁美珍,黄海丽,於晨,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4]戴军熔,郑春红,朱雯,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82.

猜你喜欢

争议性逻辑性批判性
休闲运动的争议性反思:从时间到生活方式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电子竞技成为体育项目的争议与挑战
逻辑性
争议性的产生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