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州贡院

2018-01-25

寻根 2018年5期
关键词:定州贡院考试

闭上眼,定州贡院那青灰的场院、整齐的楼阁、略有些阴森的号房,尤其是那如雁展翅般的魁阁便会飞入眼来。

说到定州贡院的兴建,就不能不提到两位王姓知州。一位是清雍正年间的定州知州王大年,据《直隶定州志·名宦》记载:王大年,字拙山,卢陵人。康熙乙未年进士,雍正五年任直隶定州知州。在定州为政期间,他“简而肃,温而严,催科则有滚单之设,清赋则有拨补之稽。家丁之革除,役车之注册,案无留牍,吏莫容奸”。雍正三年(1725年),定州升为直隶州,下辖曲阳、新乐、深泽等县。在此之前,每逢岁科文武两次考试,几个县的考生都要到真定府(今正定县)去应试,由于当时的交通十分不便,所以考生往来真是苦不堪言。乾隆四年(1739年),定州知州王大年目睹此情此景,于是修建了考棚,当地人称之为定州贡院,这就是定州贡院创建之始。

另一位与定州贡院有着密切关系的知州叫王仲槐,他是河南滑县人,进士出身,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升任定州知州,当时贡院已建成近百年了,屋舍破败不堪,只能勉强使用,而且“历时既久,损坏浸多,而号桌坐凳及顶棚为尤甚。每届学宪案临,辄杂取市廛板片为供应,桌面之狭小横斜,坐凳之高低欹侧,诸多不适。一遇风雨,则顶棚飘摇渗漏,竟难展卷,诸生苦之久矣”。从州志上这段描写可以看出,当年定州贡院破败不堪。王仲槐到任后,恪尽职守,他向全州发出修缮贡院的倡议,民众欢欣鼓舞,纷纷捐资助建。很快,王仲槐就筹到了足够的费用,于是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正月正式启动定州贡院的大修工程。在操办此事的过程中,王仲槐为避人口舌,专门聘请当地的乡董主持,“不假胥吏手,以杜弊端”。可见他虑事的周到和为官的清廉。在将近两年的工期中,王仲槐经常率人亲往工地进行视察,工程维修的人等也都是尽心竭力,终于使贡院得以旧貌换新颜,成为定州一景。

定州贡院大门前是一对历经几百年风雨的石头狮子,狮子面对的是一道长长的影壁。这道影壁青砖做基,白浆粉饰,硬山布瓦顶。若在普通人家,这或许就是道影壁,可矗立在定州贡院前,便又多了一个功能,那就是科考后的放榜。放榜时,榜文的写法是很有讲究的,书写时是以中试考生考号排列成圈状,中间一个“中”字,取“贵”字上半部字形,寓意高中就能带来富贵。每当放榜之日,要高搭云梯,请州内书道名家登梯题写中榜考生之名,两旁列吹鼓手,鸣炮奏乐!之后随着差役的一声“开榜”,考生们往往一拥而上,在这二十几米长的影壁墙上去寻找自己的姓名。几百年来,就在那一刻不知几人仰天长啸,几人顿足捶胸。几天后,差役将捷报送至考生家中,考生便成为县学和府学等官办学校的学生。

影壁正对的是贡院的大门,三间面宽的青砖灰瓦门房,单檐硬山布瓦顶,青瓦砌花脊的正脊,黑灰色的原木立柱、门板,远远看上去和青灰的墙瓦相映成趣。大门的东西两边各有一座小门,那里是考生进入贡院的通道,而中间这座大门作为门房则是监考官们临时的办公地点。

考场的“安防”历代都相当严密,据《册府元龟·贡举部》载:贡院“关试之日,皆严设兵卫,荐棘围之。搜索衣服,讥诃出入,以防假滥焉”。为防止考生翻越,一般在贡院四周围墙上还会插满荆棘,所以贡院因此还有“棘闱”“棘院”之称。此外,为壮观瞻,在贡院的大门外还专门建有兵房、执事仪仗房等“安防”部门。

考试当天,考生必须在寅时前就在贡院前排好队,点名入场。点名簿上录有考生的姓名、籍贯、相貌、身材、三代履历以及认保廪生的签押。为防止顶替、冒籍的考生混入考场,点名时认保廪生依次排列在学政的两旁,确认考生本人无误,在唱名领卷时,认保廪生还必须自报姓名,声明其为所保考生的保人,这时才能发放试卷。在开考之前,还要对考生所带笔墨、食品、衣物进行严格检查,以防止考生挟带作弊。今天的定州贡院内还展出作弊马甲,内胆里面是用小楷抄写得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

走下大门的台阶,一幢幢房舍楼阁沿中轴线纵贯而下,两边的场地上种植了不少的绿树,迎面的两棵枝干遒劲的国槐最是惹人注目,民间传说这是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过定州时,亲手种下的,历经几百年,如今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穿过国槐繁密的树荫,一栋风格别具的楼阁迎面矗立。这里就是“魁阁号舍”,实际上这是座连体建筑,是魁阁和号舍两座建筑组合而成的。这是贡院的主体建筑,也就是考生考试的考场所在。当时王大年建贡院时仅有号舍,后来到了王仲槐重修贡院时,在号舍的南端又添建了魁阁,于是便成了今天这个样子。魁阁是供奉魁星的地方,号舍是考棚,这是各地贡院都有的,但大都分开,只是定州贡院是连在一起的,这也是定州贡院的一大特色。

魁阁号舍为半四角攒尖顶结构,殿脊叠涩,四层出檐,全貌呈品字形罗列。因为魁阁是后加的,它的瓦顶为了与号舍相协调,分为四个高度七个部分:明间最高,为半个攒尖顶,出两个翼角;两边次间、梢间、尽间依次降低,各出一个翼角,这样便使正面形成与牌楼相似的奇特形状,犹如鸿雁振翅高飞,远观极为雄伟壮观。这座建筑的外形寓意考生求学之路的艰难,唯有不断发奋苦读,才能一朝中举,得享富贵荣华。在魁阁中间的阁楼之上,一位身着黄赭绸服的“凶神”正龇牙咧嘴,怒目而视着前方,让人乍看之下不免心胆俱寒。这就是过去文人们尊崇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定州贡院的这尊魁星的形象是取“魁”字的会意而塑的,魁星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托斗,象征“魁”字中的小“斗”字,一手执笔如点状,以示点中了合格的士子。魁星的头顶之上有金字木匾一块,上书“笔参造化”四个大字。

号舍里面分隔为许多小间,称为“号”。关于号舍的规制,清代《广东文闱科场事例》曾有描述:每一号舍约阔三尺,深四尺,蘑高八尺,地下皆铺砖,两面墙用双隅砖砌,离地一尺五寸,留砖罅一条,为套上号板之用。号板每块厚一寸八分,阔如其号,深以铺满号舍为度。板上尺余,再留一砖罅,士子将号板揭一块,置在上级,恰合一台,用以作文写字,再上则单砖到顶。每号前置炉一个,炭一篓,为士子煲茶汤饭食之用。巷用白石平铺。每巷口,栅一度。另巷外东西文场大路外,栅一幅,由龙门连至公堂。留数门出入,预备封锁。每一巷内,号军约十名或八名,专服事士子茶取饭食各役。每一名号军,约服事士子六名,不得出栅。

据说贡院号舍在明朝之前多为木制墙板,明正统三年(1438年)的秋试,首试的头一天,就着了大火。后来,天顺七年(1463年)又发生了一次更为严重的火灾,大火烧死了90多个考生。正德年间,大学士张居正上疏皇帝,建议将贡院的木板房改以砖瓦结构为主的号舍,使防火性能加强。今天,我们走进定州贡院,看到的复原后的号舍都是半截的青砖结构。

考试这天,考生入座后,随即将大门、仪门封锁,堂上击云板,考试开始。考生答卷时要求必须用楷体书写,考试题目不出“四书五经”的范围,文体必须是八股文。考试过程中,有兵丁严密把守、监视,如有移席、换卷、丢纸、说话等作弊行为,一经发现,立即扣考,严重的要戴枷示众。

出了号舍,在后门两旁有两根高4米的汉白玉的盘龙石柱,柱身分别刻有一条腾云驾雾的祥龙,龙体屈曲盘旋,云腾向上。盘龙柱上的浮雕清晰可见,栩栩如生。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柱子顶端的四角都雕有一头小狮子。这里也被人们称为龙门,顾名思义,有“鲤鱼跃龙门”之意。因为考生答完卷后要由这里到大堂交卷,所以这雕刻盘龙的玉柱寄托着对莘莘学子十年寒窗,一朝高中的美好祝愿。说起这两根保存完好的龙门玉柱,还有段史话。1926年至1936年,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在定州贡院做平民教育的实验。晏先生讲学时,把此处辟为讲台,而在这两个柱子的位置砌了一堵墙。两根盘龙柱也就被包裹在里面了。不承想这个意外的举动,竟然掩护这两根玉柱侥幸度过了“文革”。直到2005年重新进行维修时,工人推倒此墙,里面的这两根盘龙柱才重见天日。

说起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对定州贡院“龙门玉柱”这一鬼使神差的保护,那么顺带就不能不说下他对定州贡院的改造。他在定州贡院兴办教育时,对贡院的建筑设施进行大规模改建,为了便于讲课,晏阳初创办的“平教会”对魁阁号舍进行了一些改造,并搭建了讲台。这些改造活动在当时虽然使得古物新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珍贵文物的破坏,同时也为后世的维修、复原增加了难度。

定州贡院的大堂,是监考人员监临、监试、巡察、议事、收取封存试卷的地方。考试的最后一天的下午,考生们开始交卷。交卷时,考生将卷面写有本人姓名的浮签揭下,证明自己的座号。受卷官每收一卷,发给一牌,出场时,收回一牌,放出一人。每积至三十人,才能打开大门,放出交卷考生。直到傍晚清场,这段时间考生们的活动范围便是到大堂为止。

二堂为评卷之处。考试期间,学政的随从吏役全部留在场内,不许离开。考试结束后,也不允许探亲访友。阅卷完毕,由学政录取,只凭座号招复团案,经过两场复试后,被录取的卷子均加盖学政关防,发交提调官拆出卷后的编号,经检验证实此编号与花名册姓名相符,然后填写发榜案。

大堂北30米处是后楼,又称揽胜楼,为面阔五间的三层单檐硬山顶楼式建筑,它是考官们的宿舍。主楼两侧的耳楼是王仲槐重修贡院的时候所建,据说这里是当年存放考卷的地方,所以没有门只有窗,内部也未设楼梯。这里同时也是监视文场东西两侧,稽查学生有无私自往来、执役人员有无参与传递作弊等行为的地方。此外,廊下设两层木制栏杆的看台,系考官观看武生比武的场所。当时,除了定州塔,定州再也没有其他高层建筑了,所以这里又成了文人雅士们常来聚会的地方。文人们登楼远眺美景,题诗会友,“揽胜楼”即由此得名。据统计,定州贡院从创办到清末废除科考,走出去的生员,后来考取了文武举人的共有227人,包括邢敦行和邸飞虎两名武状元。

走在贡院西侧青砖墁就的甬路上,无意间几块特别的青砖映入眼帘,上前仔细一看,原来刻着的是一些人的姓氏,字迹虽已不甚明了,但依稀可认出,也许这就是当年捐建者的名号,也许,是烧砖工匠的姓氏。沿着那些字迹,令我们不禁回溯起贡院三百载的风雨沧桑。清代一位诗人在定州贡院楼壁题写的一首诗充满了感怀之心:

凭栏尘眼一为开,

昨岁游人今又来。

十月霜晴好时节,

满城风物上楼台。

旧题留壁谁能记,

隔院看花首重回。

浪迹如萍何处看,

欲登车去且徘徊。

猜你喜欢

定州贡院考试
明代乡会试贡院研究述评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定州分行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雄安、辛集、定州专场一)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雄安、辛集、定州专场二)
江南贡院
南京江南贡院的“三门”
想念定州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