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莲花落

2018-01-25

寻根 2018年5期
关键词:竹板整本民歌

内蒙古莲花落(以下简称“莲花落”)是民间说唱艺术的一种,虽然形式粗陋,但都是那些以卖唱为手段的讨饭人的创作和传承,是最原生态的东西,有着古老的传统。况且,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穷至极的讨饭卖唱人中,不乏优秀的民间艺术家,他们在莲花落中创作和传承了不少优秀的民间文艺作品。

自古以来,大多数乞丐都是由于没有活路而靠乞讨维持生命,但也有一部分是以乞讨为职业,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乞讨的方式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有耍猴的,有拍砖的,有装疯卖傻的,有直接张口讨要的,也有卖唱的。这种卖唱跟一些艺人的卖唱有一定区别:专业卖唱一般有一定的场所,凭自己的技艺挣钱;而要饭是沿门乞讨,唱不过是讨要的一种手段,唱的好不好都可以,有时讨来的是钱,更多的情况下是讨一些粮食。这种乞讨方式显然比直接张口讨要高明一些,收入也多,但需要乞讨者有一定的灵性,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事实上,有些唱得特别好的讨饭人,最后也可以挣到钱,上升到卖唱艺人的地位,再不用去沿门乞讨。反过来说,在某些时候,许多的卖唱艺人、演员、吹鼓手也会沦落为沿街乞讨的乞丐。因此,卖唱的艺人和卖唱的乞丐有时没有明确的界限,莲花落是他们共同的创造、共同的声音,也是共同的赖以谋生的手段。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各地的莲花落是不同的,受当地风俗习惯和方言的影响,受当地的民歌、戏曲、曲艺的影响,各地的莲花落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自己的特色。莲花落有着更为明显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

莲花落的形式

竹板是一种打击乐器,是普遍使用的伴奏工具。在山西、内蒙古一带,边打竹板边演唱的形式又叫莲花落、落子、落板。山西有一种地方曲艺叫“太原莲花落”,就是用竹板伴奏的。这一曲种无疑起源于民间乞讨的演唱形式。竹板也是快板、数来宝的伴奏乐器,但在民间主要是要饭人使用的,因此当地人的观念里往往将竹板跟要饭联系起来,将要饭的称为“打莲花落的”。

用竹板清脆响亮的特点伴奏演唱,节奏感强,可以烘托强烈的气氛,而且适合要饭人四处流浪,便于携带。也有用胡琴伴奏的,胡琴伴奏韵律感强但节奏感差,边拉边唱难度太大,不易掌握。如果几人合伙演唱,与竹板结合起来伴奏效果更好。竹板除了配节奏用外,打竹板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也是绝活。竹板有许多的打法和花样,需要高超的技巧,这也是其他乐器难以企及的。莲花落主要用竹板伴奏,有时也结合二人台伴奏乐器——四胡、笛子、扬琴等。这样使伴奏音乐增添了深厚的背景,既发扬了竹板的灵活与动感,又弥补了竹板伴奏的单调和空洞,使伴奏血肉丰满,形神兼备,形成了独特的伴奏风格。

莲花落一般是在沿门讨要时歌唱。一进院子先打竹板唱,唱完主人会挖出一碗或半碗莜面来打发。因此,当地人对要饭的人还有一个别称,叫“挖莜面的”。有个别唱得好的,可以在大街上等公共场所唱整本故事,观众主动捐钱。

莲花落有单人唱的,也有二人、三人、多人混合唱的。有一递一句唱的,各唱一段的,也有齐唱的。二人叫“二合混”,三人叫“三合混”,依此类推。

莲花落的内容

莲花落演唱的内容很丰富,有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整本”段子,有反映历史内容或民间传说故事的传统段子。“整本”也叫“正本”,主要根据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创作的长篇故事,如《卖猪绷断绳》《媳妇敲开光棍的门》《丈母娘害女婿》等。唱这些故事叫“开整本”。内容没有多少新意,但故事性强,有悬念,有传奇色彩,更重要的是演唱得生动活泼而吸引观众。这些整本故事当地又名“戳古董”。在当地方言里,“古董”指傻子,“古董事”就是“傻事”,“戳古董”就是干傻事,一般特指惹下了大祸。因为莲花落的整本故事都是源于真人真事的人命案件,因而叫“戳古董”。如《卖猪绷断绳》说的是一个女人去卖猪,半路上猪挣断了绳索跑掉,刚好来了个陌生的男人,谎称是女人丈夫的朋友,帮她把猪抓回来,一起进城卖掉猪,吃了饭,二人分手。女人回家后,这个男人却已经提前来到她家,住着不走。女人没办法,留男人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女人假意做饭,烧了一锅滚油浇到男人身上,然后锁上门去报案。男人烧得疼痛难忍,杀掉了女人留在家里的两个孩子。《媳妇敲开光棍的门》说的是一个女人为了混吃混喝勾引了一个光棍汉,等把光棍汉家的钱花完,便要与光棍分手,被光棍杀害。《丈母娘害女婿》是内蒙古著名二人台演员冯四根据二哥被丈母娘害死的案件编唱的长篇故事。“戳古董”的故事都是取材于生活中真实的刑事案件,艺人们大肆渲染情节,夸张细节,不断制造悬念和包袱,以吸引听众。语言上讲究修辞和押韵,有时叙事中还插入批评和评价,具有警世和教育意义。莲花落中传统的段子很多,这些段子在河北、山西、陕西等地也流行。有《朱洪武放牛》《赵匡胤要饭》《薛平贵征西》《苏先生钻炕洞》《罗成算卦》《王婆骂鸡》《小寡妇出嫁》《武松闹会场》《韩湘子讨封》《毛有旦大街串》等。

另外,还有流行于当地的民间小调、二人台唱段,这也是莲花落的独特之处,如流行于当地的《为朋友》《拉骆驼》《十劝人》《昭君坟》《无影踪》《老来难》等。除此之外,还有临时即兴编唱的开门调。“开门调”是要饭人临时即兴发挥,多为吉祥祝福之辞夸赞东家,一般要求演唱者有随机应变的好“肚才”,即有新意,巧妙而押韵,唱得东家高兴,可以给满满一大碗的莜面。如:“一年四季我不来,听说掌柜的发了财,你发财,我就来,我走了你还要发大财。”

莲花落的艺术特征

1.音乐特色。莲花落除了一些民歌和二人台唱段外,其自由编唱的“戳古董”也有相对固定的曲调,这是其他地方莲花落所不具备的,也是其一大特色。其音乐因受地域影响而具有二人台风格,因受内容影响而有苦涩的味道,节奏平缓,便于叙事。一般是六句为一个完整乐段,有时中间也有变奏或插入较多的排比句。每个唱段主音落在“5”上,为徵调。音乐每段重复,段落之间有过门。竹板是主奏乐器,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有时配以二人台乐器四胡、笛子、扬琴等,形成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伴奏风格。

2.与当地民歌和二人台的关系。二人台起源于当地的民歌,是民歌与民间舞蹈、民间说唱相结合的产物。当地的民间说唱“打坐腔”也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莲花落属于民间说唱的一种,与二人台是并存发展的,如果说当地民歌滋养了二人台这一艺术奇葩,那么也同样茂盛了莲花落这朵野花。二者水乳交融,互相滋养,共同繁荣着当地的民间文艺。

二人台作为一个民间小戏,它的特色就是地方性、民间性和原生态,是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交融的产物,其中“走西口”这一历史现象则是这一文化的最大推动。二人台艺术记录了一部劳动人民的苦难史,是民间的苦难孕育出了二人台和莲花落,是二人台和莲花落记录了这些苦难。二人台小戏《打金钱》反映的就是唱莲花落艺人的苦难生活,夫妻二人到大街上打莲花落卖唱糊口,悲叹世态炎凉。

莲花落是最为底层、最为现场的艺术传承,保留着更多的原生态的东西,莲花落里有我们研究二人台重要的丰富资料。莲花落活生生记录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颠沛流离与水深火热。尤其是战乱与灾荒年代,生活在最下层的二人台艺人与讨吃要饭又有何异?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二人台与莲花落水乳交融之处。

3.莲花落的演唱艺术。时至今日,莲花落已经形成一种成熟的民间说唱艺术。现在唱莲花落的很少有沿门乞讨的乞丐,而大多是专门以卖唱为生的民间艺人。他们往往与当地的鼓匠们合班,应付各种红白喜事的演出,收入可观,同时有不少专业的二人台演员也加入这个行列。这是莲花落与二人台的又一次大融合,也是一个互相促进的机遇。过去的融合是二人台艺人沦为沿街乞讨,现在则是乞讨者摇身变为舞台艺人。

内蒙古著名二人台演员冯四同时还演唱莲花落,他的许多作品家喻户晓,深受人们欢迎。其中《十劝人》《无影踪》堪称经典。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二后生,二后生是要饭出生的艺人,他演唱的莲花落红遍山西等二人台流传的区域。

二后生是商都县人,从小家穷,没上过学,靠着打莲花落要饭为生,后来不幸被人挖掉眼睛。他有很高的艺术天赋,他演唱的莲花落大都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悲惨命运为内容而创作的,代表作有《剜眼睛》。他也唱流传于民间的整本故事,如他和六兰兰合唱的《媳妇敲开光棍的门》,与阎海涛合唱的《卖猪绷断绳》等。还有即兴演唱的内蒙古民歌如《为朋友》《拉骆驼》等。另外,还有精彩的传统二人台唱段和自编自演的二人台小品。

二后生的演唱艺术代表着内蒙古莲花落的最高水平。他打的竹板有气势,花样多,节奏感强。看二后生打竹板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二后生音色浑厚,演唱能融入感情,声泪俱下。他的应变能力强,即兴演唱时,合辙押韵,修辞丰富,诙谐幽默。他演唱的自传体长篇故事《剜眼睛》堪称莲花落的精品。首先是内容的生动感人,催人泪下,令人寒心;其次是节奏富于变化,能够根据情节和表达感情的需要调整板式,轻重缓急,声情并茂,这是一般民间演唱者难以做到的。如他演唱的长篇故事《媳妇敲开光棍的门》中形容女主人公蔡美云的句子:

老汉看见蔡美云,干崩的大豆吃二斤。

老奶奶看见蔡美云,生火寻不见小板凳。

后生看见蔡美云,锄地割田不腰疼,顶住喝了安乃近。

木匠看见蔡美云,割风箱割成了筷筒筒。

画匠看见蔡美云,红黄黑蓝分不清,画老虎画成了核桃虫。

…………

蔡美云长得实在好,

脸像平盘嘴像樱桃,

胳膊就像拉面条,

屁股蛋就好像白面包——

忽塌塌的软油糕。

这些精彩的唱词生动活泼,颇有汉代乐府民歌的神韵。在二后生的唱段中这样的句段数不胜数。而这些语言的精华恰恰出自社会最底层人民之口。他们大都没上过学,没有什么文化修养,但不得不承认他们是民间的语言艺术家。

猜你喜欢

竹板整本民歌
剖析问题 优化策略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常见问题及教学策略
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整本英语小说整进整出教学实践
高中语文长篇小说整本阅读教学研究
将竹板磨细
整本书阅读在高考语文中的试题命制探究——以2016-2018年为例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蕉岭县竹板歌艺术特征初探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